《侃侃明朝之江南繁荣和商业化》
第22节

作者: 俗人无语
收藏本书TXT下载

  从来就没有停止过生长的工商业,在中世纪的权力空隙里找到生长空间。它像一棵棵小草,在罗马帝国的整块巨石之下难以成长;但在中世纪,巨石破碎了,覆盖在遍地小草之上的,是一堆堆大小不等的乱石,小草们终于找到了生长的空间,它们甚至和那些乱石结成了某种互利关系。于是,小草们开始慢慢长大,并且侵蚀改造着乱石;几百年过去了,后来人再看欧洲时,已经见不到石头了,见到的,是满目的青翠草原。

  中国中古工商业已有了相当发展,却难以得到独立化的发展,难以突破国家控制。工商业的种种概念和规范也难以获得普及和提升。主要原因正是大一统压抑了工商业。

  日期:2021-10-05 09:24:02
  (36)
  *利润、资本和增值
  明清中国在近代全球贸易网络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可是中国人完全是被动地卷入这个网络。朝廷、文化界以至直接从事海洋贸易的商人,都没有热情去深入了解海外世界,甚至几乎没有一个中国人去广阔世界瞧一瞧!沉醉于陈腐过时的大国观蛮夷观和朝贡制度,对可以带来巨大利益的海外贸易始终抱着猜疑和畏惧。以至爱来不来,不来更好,主动实施闭关锁国。
  虽然中国产品在欧洲极受欢迎,但中国商业活动自困在东海和南海。商船失去远洋航行的能力,不能穿越马六甲海峡前往印度洋,更不可能越过菲律宾冲向美洲。中国海商的活动仅限于第一岛链以内。还要经受官府的禁制和海盗集团的掠夺。这场改天换地的大航海大商业,完全是欧洲控制。贸易产生的利润,大头自然归欧洲人。虽然如此,中国显然也是获利甚丰。丰厚的利润以白银形式源源不绝来到。

  利润和财富不会自行增值,只有资本才会。利润只有作为资本运转才会越滚越大。资本投资基本二条途径,一条是商业,单纯买卖;一条是生产,做产业做实业。纯商业可以赚快钱赚大钱,可是不能真正地增加社会的价值,对经济的促进作用也有限。而资本投入生产,实现利润-资本-生产-利润的良性循环,不但资本不断增加价值,而且对整个经济的促进很大。
  欧洲殖民公司使用商业利润投资东南亚建立香料种植园,在美洲种棉花、开矿,把产品销往欧洲,在赚取利润的同时,资本和生产同步增长。而中国的情况是怎样的呢?
  海外贸易和国内贸易赢得的巨额利润,相当大部分是挥霍浪费掉了。月港的税收颇丰,被皇帝一手拿进小钱柜,连国库都进不了。官府得到的,部分被私分,部分充作兵饷。落到商人手里的,依然是大数目。不过商人热衷购地、盖房,或者干脆把银子放在缸里埋入地下。即便如此,用于投资的金额还是很大。那么有哪些投资途径呢?
  种棉养蚕的基本是小农家庭。而小农并不喜欢接受投资。根据前面的材料,从晚明、清朝、民国,直到20世纪50年代初土地改革之前,江南的耕地基本在小农家庭和小地主手里,没有多少大地产。这样破碎的土地不欢迎投资。
  在加工行业,江南的棉纺、生丝相当大部分也是小农家庭生产,同样不接受投资。也有相当部分是作坊生产。以中小作坊为主。资本可以投资作坊,不过因为规模小,吸纳的资本也有限。
  一句话,江南棉丝业所能吸纳的资金有限。那么大量资金只能用于商业流通。中国难以建立利润-资本-生产-利润的良性循环。

  其实其他一些行业,如陶瓷、煤矿、冶铁等,很少家庭生产,作坊规模大雇工多,按理可以吸纳大量资金的。可惜本人没有看到相关资料。
  【讨论】
  据网络介绍,“晚明时期的中国民间私营的经济力量远比同期西方强大得多,当英国的商人手工场业主拥有几万英镑已经算是巨富的时候,明朝民间商人和资本家动用几百万两的银子进行贸易和生产已经是很寻常,郑芝龙海上贸易集团的经济实力达到每年收入几千万两白银,当时荷兰的东印度公司根本无法与之相抗衡。”
  这句话有点表错情。英国手工场主有几万英镑,对应的应该是中国手工场主的投资,而不是泛泛的商人。我上面说了,中国的资本投资无门,落不到生产环节,只能用于商业买卖。
  郑芝龙集团值得唠叨几句。明代中国的海商-海盗集团不少,郑芝龙这种海商-海盗-海军三位一体的却是难得。荷兰东印度公司也是海商海盗海军一体,和郑氏集团对比也是恰当。
  1.荷兰东印度公司对世界历史影响很大,也改变了东南亚的历史走向。郑之龙对世界没有影响。郑成功攻占台湾是对中国的大贡献,对东亚有地缘意义。

  2.郑氏集团穿鞋上岸,归宿是当大官。东印度公司在后来演变单纯的商业公司。
  3.东印度公司在东南亚有巨大投资。郑氏集团收入以强受保护费为主,手下待遇好得让人眼馋。打仗拼命的时候更是重重有赏。投资呢?我知道的,是在中国造船,买洋人枪炮。请问郑氏对中国的生产有什么贡献?
  4.郑氏集团怎样抗衡东印度公司?东印度公司多次侵扰中国沿海,也是无恶不作杀人抢劫。而其商业目的是妄图逼迫中国政府打开国门。不是要中国开放市场,而是要中国开放海禁,输出更多商品。这本来是对中国利国利民的好事啊,谁知踢了铁板,被郑氏打下海了。
  东印度公司,连同人员、设施、资本,从欧洲穿越远洋来到东南亚,来到中国沿海。郑氏集团活动限于第一岛链内,西南不到马六甲,东不越菲律宾台湾,东北限于日本南部沿海。没有远洋活动。
  6.东印度公司和欧洲的文化联系密切,也有些人认识和研究东亚,写文章让更多欧洲人了解东亚。郑氏集团对促进中国人了解海外,毫无作为。

  不对比不知道,很值得深思
  【】
  日期:2021-10-07 17:50:23
  (37)
  *妨碍中国工商业的制度因素
  明朝工商业尤其是私营工商业发展较快,同时遇到传统制度多方面的阻挠。
  商业税率按规定是比较低的,而且由于种种原因征收漏洞较多。可是商家实际负担却并不轻。在明代,仅就纺织业而言,官府实行“领织制度”,即令作坊为官府组布帛,由官府提供原料,织成后按量付酬,但规定的价格比市价低,又常无故拖欠扣压,作坊主常有因此破产的。其它行业如矿业,矿税外,还常派矿监、税使到各地去。矿监、税使每到一地,明抢暗夺,无恶不作,常使一些工商业者因此破产。

  其次是通过行会来限制。行会是手工业者的组织,按行业而组合,故得名。行会自唐即已出现,但还是官府征派税役的工具。行会是由官府任命组织的,由行头负责支应官府的征派。甚至有的地方雇工的应募也得听从“行头”的调派。

  日期:2021-10-08 12:32:00
  (38)
  【讨论】几点想法
  1)古代、中古的诸文明,都是以农耕为基础,商业为辅。它们都遵循相同的自然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可是由于各自的具体环境和历史进程不同,遂产生种种差异,形成丰富多彩的人类文明和社会状态。这也是马哲必然性和偶然性对立统一的一个实例。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