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钦斯决定创业,他向丨警丨察了解登记失踪儿童时需要获取的所有信息:疤痕、胎记、血型、习惯等。丨警丨察邀请他参加了一个安全设备交易会,他把制作“儿童身份识别卡”的设备搬到现场,只要父母们向他提供孩子的详细资料,他就可以将他们孩子的所有特征都输入电脑,编辑成图文档案 ,然后记录在一张光盘上。他的“儿童身份识别卡”受到了空前的欢迎。
他创立了“儿童身份识别卡”公司,生意红火。
建军评:我们的机会就在别人的困难中,如果我们是一个勤于思考的人,我们就能把别人的困难变成自己的机会。
通过思考,可以发现机会。我们想象中的机会是否是真正的机会,这就需要对机会进行确认。哈钦斯通过咨询专业人士和互联网验证,证实了机会的真实性。通过与专业机关的合作,抓住了机会。
51、把别人的需要变成机会?
科利尔和莎利斯开办的小说旅馆,生意兴隆,不少大牌演员和编剧成为这里的常客。
当年,科利尔和莎利斯是一家大旅馆的职员,在工作中,经常有顾客问他们:“能不能提供一些世界名著?”这引发了他们的创业灵感。他们辞职,开起了一家小说旅馆。房间内没有电视,旅馆不设酒吧、健身房,也没有泳池。客房没有编号,以名著的作家或者其中的主人公的名字来命名。房间的陈设力图再现作品中的独特场景。
建军评:机会就在顾客的额外要求之中!
顾客的额外要求体现了一种消费需求,经常有顾客提出相同的额外要求,这就意味着我们找到了一种稳定的消费倾向,发现了市场的真空。解决顾客提出的问题,满足顾客的需要,我们就获得了发展的机会。
日期:2010-02-23 11:33:41
52、陈义红是怎样把别人放弃的东西变成机会的?
陈义红,动向体育用品公司董事长,2007年,以178亿元财富成为胡润服装富豪榜的首富。
陈义红开拓Kappa运动品牌在中国的市场之时,中国的高档运动产品市场控制在耐克、阿迪达斯手中。
怎样把事业做大?
一个故事启发了他:古时候,一个小伙子在一家饼店当小工。每天晚饭伙计们都吃饼,人多饼少,你争我抢。那个小伙子由于身材瘦弱,抢不过别人,他就专门拣拾别人丢弃的饼屑,居然也能填饱肚子。
陈义红开始寻找耐克和阿迪达斯丢弃的“饼屑”,他发现青少年运动产品就是两大巨头丢弃的“饼屑”。陈义红用重金聘请著名设计师,设计出一系列符合青少年心理需求的运动产品。在媒体上大做广告。产品受到了青少年的喜爱,只用了短短三年的时间,该品牌在中国的销售额就突破了亿元大关。陈义红成立了自己的公司,买断了Kappa在中国内地和澳门的永久经营权。
建军评:对于弱小的企业来说,机会就在大企业忽视的产品中!
陈义红在耐克和阿迪达斯忽视的青少年运动产品上找到了商机,鬼喜八郎曾在大企业忽视的篮球鞋防滑问题上找到了商机。专心致志地把大企业忽视的事情做好做大,我们就能把握住成功的机会。
53、王传福是怎样在别人放弃的东西中找到机会的?
王传福的比亚迪实业公司成立后,主要生产手机电池。日本宣布不再生产镍镉电池。王传福抓住时机,他说:“他不造我来造,这是中国电池企业翻身的大好时机。”1997年,比亚迪公司的镍镉电池销量达到了1.5亿块,排名世界第四。到2003年,比亚迪的镍镉电池产量居世界第一,镍氢电池产量居世界第二,锂电池产量居世界第三。
建军评:机会就在先进企业放弃的东西中!
别人放弃的东西只是别人认为没有价值或价值不大的东西,对我们却可能是最有价值的东西。竭尽全力做别人不做的事,弱小的我们才能避开激烈的竞争,获得发展的空间。
54、哈默是怎样在别人放弃的东西中找到机会的?
阿曼德·哈默,西方石油公司总裁。
20世纪60年代有一家叫德士古的石油公司,在旧金山的一个地方寻找天然气,钻井钻到5600英尺,仍没有发现天然气。公司的专家认为继续钻探,可能会找到天然气。董事会认为继续钻探仍然有风险,于是留下一口废井,到另一个地方寻找天然气。得知这一消息,哈默派专家前去考察那口废井,经过分析认为,继续钻井,可能会钻出天然气。哈默决定冒险钻探。西方石油公司在那口德士古公司放弃的井上架起了钻机,又钻了300英尺,发现了天然气。
看到了废井的巨大价值,哈默开始关注起废井来。哈默听说壳牌石油公司在非洲利比亚丢下了不少废井。哈默带着专家和钻井队前往利比亚。很快就把九口废井变成了自喷油井。
建军评:怎样才能在别人放弃的东西上发现机会?
一、要有科学的态度,并非别人丢弃的所有东西上都有机会。到底那些东西上有机会,最好参考专家的建议。
二、要有冒险的勇气,如果惧怕风险,我们就不敢去碰别人丢弃的东西。
哈默的可贵之处就是“拓展成功”,在一口废井上钻出了天然气,哈默就接连不断地变废为宝。做任何事情都不能浅尝辄止,把事情做到极致,是成功之道。
日期:2010-02-23 11:47:47
克隆奇迹——别人的东西我们完全能学得会!
“我所收获的都是我种下的。”(狄更斯语)“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使用平庸碌的方法,收获到的只能是平庸的结果;使用卓越的方法,收获到的必然是卓越的结果。
卓越的方法不是人头脑中自生的,也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要拥有卓越的方法,就必须深入实践虚心地向卓越之人学习,研究他们使用的方法,精心地模仿、谨慎地改造,大胆地尝试。“模仿熟了,就是学会了,工具用熟了,方法练得细密了,有天才有人自然会‘熟能生巧’,这一点功夫到时的新花样就叫做创造,凡是不肯模仿,就是不肯学人的长处,不肯学,如何能创造?”模仿是成为致富的捷径。
卡耐基因模仿成功者而成为美国历史上的人生导师,
卡内基因模仿卓越的实业家而成为美国钢铁大王,
安东尼·罗宾因模仿而快速成功,
李彦宏因模仿硅谷的经营模式而成功,
他们因模仿而步入卓越:
王国维18岁时对俞樾的《群经平议》产生了了兴趣。他模仿俞樾批驳郑玄《注》的样子,撰写评论。2
康有为十二岁时整日不拘言谈,张口闭口圣人如何,甚至连日常坐卧都刻意模仿想象中的圣人的架势,处处以古代圣贤为楷模。康有为还细细研读过韩愈、柳宗元的诗文,仿照其文风撰写文章。3
萨特在十一二岁时,写了一本《伯利辛格金的葛茨》,这是模仿埃伦·坡的文笔写成的。萨特说:“有很长一段时间,我一直在做那种事——模仿别人。”“直到十四五岁,我都在照抄或者至少是改写那些旧的报纸故事和惊险故事。”4
邱吉尔是杰出的政治家,著名的演讲家,在他的演说词和著作中带有明显的莎士比亚风格。这是因为,他青年时期刻苦研读过莎士比亚的著作,学到了莎士比亚简捷明快的语言风格。莎士比亚凭自己的语言风格征服了读者,邱吉尔用莎士比亚的风格征服子听众。
如果你想成为伟人,就先模仿伟人吧!美国成功学家安东尼·罗宾通过研究得出结论:“如果你想成功,你只要能找出一种方式去模仿那些成功者,便能如愿。”
神童是可以“克隆”的
卡尔·维特八九岁时,能自如地应用六国语言,通晓化学、动物学、植物学,尤其擅长数学,九岁入莱比锡大学,十岁入哥廷根大学,十四岁获博士学位。
李路珂十五岁考入清华大学。在清华,她品学兼优,承担了学校的一个科研项目,校方特批她免读硕士直读博士。
刘亦婷十八岁时,同时被美国四所名牌大学录取,每所大学都答应免收每年高达三万美元的学习和生活费用。最后,她选择了哈佛大学。
上述三人都属于少年早慧,他们的早慧并非是天生的,而是父母的刻意教育的成果。在研究三人所受的家教时,我惊奇地发现,他(她)们所受的教育具有惊人的相似性,李路珂、刘亦婷所受的家教与卡尔·维特所受的家教极为相似。事实胜于雄辩: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