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人员的起步及修炼,乱弹》
第14节作者:
屠龙有术 刘邦取天下有两个最主要原因,一个是知人善任,用非所有;一个是与天下同利。要做到这两点,都需要点气度,要有点豁出去的精神,小家子气是干不成大事的。为什么前面说到给员工买饭,有人舍不得花钱,我就很不以为然?因为这就是小家子气,只看到芝麻,看不到西瓜。话说回来,我能看到西瓜也不是我有多牛,版权还是刘邦爷爷的,我不过侥幸窃得一二罢了。
张良、韩信、萧何,此皆人杰,为何项羽不能用?一是项羽不识货,二是项羽舍不得。人家刘邦一谈话,就知道水平高下,立马给你相应的待遇,要钱给钱,要官给官,每当此时,我就在想,我要是在刘邦手下,就不用年年辞职为升官了,咱也变成忠诚度100的大大的忠臣了,这样的忠臣谁不做谁是傻子,名利双收,做梦都要笑醒啊!哈哈……
不识货,金子在你眼里就是黄铜,只能派黄铜的用场,这叫大材小用,最后就是不为你所用。韩信这样的牛人,在刘邦那里做到大将军、封王封侯,在项羽那里只是个小兵,什么原因?就是不识货惹得祸。
仅仅是识货也干不成事情。舍不得花钱给东西,就得不到别人的支持,这个前面咱们早有论述,人性就是你做对他有利的事情,他就说你好,拥护你。你什么都不给,别人凭什么为你卖命啊?能干事、企图建功立业的,那都是功名利禄之徒,无名无利,你当大家都是傻子啊?舍不得花钱就是小气,小气就是不大气,不大气就是没有气度。
舍不得,什么叫舍不得?不舍就不得,就这么简单,战场上杀敌还要消耗子弹、炮弹呢!舍不得子弹、炮弹,能实现杀死敌人的目标吗?那简直是做梦。
即不识货,用的必是蠢材(相对于竞争对手来说),既舍不得,必然留人不住,人心思散,这个古人早有总结,叫“财聚人散,财散人聚”,此之谓也。
识货不识货,是很重要的,毛主席看的书都是书店卖的,人人可买,可不是从哪个山洞宝库觅得的孤本,看了后毛主席爷爷做了国家元首,很多人看了等于没看,结果各不相同,这个就取决于各位的眼光了。
眼光怎么来?看完本文,不敢保证您就“眼光万里长”,但是把眼光从一寸延长到两寸,这个把握,我还是有的。
…… 在《把握关键》那一章里,我们已经说过了,我们看问题,做事,要看清楚关键所在,不同的时期,做不同的事情,要大气,敢想、敢做,有舍有得。这种行为,表现在行动上,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气度。
做事达到主要目的即可,不要求全责备,不要企图做无本买卖,不要小家子气。要有这个心胸气魄。给别人别人需要的,拿回自己所需要的。该给的时候不要手软,就像你到商店买东西掏钱的时候也毫不手软一样,拿东西的时候也要面不改色,因为那是你该得的。例如我给员工买饭的时候,我就毫不手软、毫不犹豫,因为我知道我此时掏钱是在购买更高的官职……觉悟和气度是怎么来的?就是这么来的!看不透的人就觉得不划算,看得透的就知道买卖很合算。
前面说过,做事就是做买卖,从老板面对员工到员工面对老板,从企业面对市场到回家面对老婆,都是做买卖。
前文还说过,人的利益分两种: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
所有人的问题都是:付出物质和精神利益的不同比例的合适组合,然后再获得你企图得到的物质和精神利益的最佳组合。
套用一个不合适的比方,这好比社会上说的钱权交易,来回倒腾,财富就出来了……不过我们这里是精神和物质的交易,由此实现物质和精神利益的最大化。
刘邦能胜利,根源在于人家刘邦素质过硬,够得上做皇帝的素质标准,用现代的话说,就是刘邦的人力资本价值够高,在全国来说是最有钱的(刘邦的智力资本的价值),项羽所犯错误,刘邦不会犯。刘邦这人奉行的是:不会的事情用别人干,事后给东西,舍得花钱办事。
这就是我在第五章、原则(道德)里面说的:我们做人的第一原则是:决不让对我有用的人吃亏,决不让身边的人吃亏。如果让他吃亏了,就绝不再留他在身边。
刘邦有三个足以成大事的能力,第一,具有非凡的洞察力。这一点是伟人的特质,如何在众多意见中选中最正确的,也就是现在经常提的决策能力。第二脾气好的流氓。这即是盛极一时的厚黑。厚黑的精华其实是创新,敢于打破成规,独辟蹊径。第三,乱世最重要的征战能力也不错。刘邦除了打不过项羽,国内其他人也不是他的对手。毕竟是他打到咸阳灭了秦朝。
我们现在回到昨天我说的那个给我生活费,分10%的利润给我的老板的事情来分析一下。
在具体分析之前,我们需要明确的一个前提是:任何组织的建立,其目的都是为组织的上层聚敛财富,舍此无他。至于嘴上说的漂亮口号,那算不得数的。
有人问这是谁说的?是《共产党宣言》说的:任何过去的运动,都是少数人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看看?我没有胡说八道吧?不信的可以找《共产党宣言》来看,如假包换。
所以,我们看书学习,包括社会上的各种观念,包括各种政治说教等等,都要认真仔细,端正态度,不可一概斥之为老生常谈,认真了,就连《共产党宣言》里面都可以学到真正的知识。
老板建立企业,是为了谋利,这个有《共产党宣言》为证,员工为你卖命也是为了谋利,这个中国老百姓也早有总结“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这就是本文开篇第一章为什么不厌其烦的论述学习的重要性的原因了,不学习没东西,没东西就没办法卖,如此而已。
我现在学成文武艺,这不,老板就来购买了。
但是,组织(政府、企业、党派、邪教等等)获取利益有两种方式:
一种是厚待组织内部成员,团结部属,齐心协力去打垮别的组织,获取别的组织的资源财产,这是向外扩张,是良性循环。例如历史上各种侵略扩张的帝国(八国联军、日本侵华,现在改军事扩张为经济扩张)、现代大型企业内部的成员待遇都比较高,他们走的是这条路。
第二种是剥削组织内部成员,以此聚敛财富,这是向内扩张。传销、邪教、个别家族企业、中国古代缺乏开拓进取、缺乏侵略精神的历代封建王朝,走的是这条路,这条路是条死路,到一定程度就要崩溃。因为起家时可以适度剥削内部成员,到一定程度,财富有限,你把下属剥削完了,下属就散了,你的组织也就垮台了。此时唯一的生路是改变策略,变成向外扩张的模式,否则开辟不了新的财源,加之外部的竞争,你就必然垮台,这就是中国古代所说:取守不同术、逆取顺守,马上打天下,不能马上治天下,要及时转换发展模式,没有这个意识,早晚必死无疑。
这是老板和管理人员的解决问题的关键。
管理人员和老板的共同关键之一是什么呢?是气度。
我是替人做事的,具备的是管理才能(这个才能不管大小,只要老板看上就行),缺的是钱。老板有的是钱,缺的是管理才能。所以我的需要和老板的需要刚好互补,结合在一起可以创造更大的价值。这是向外扩张,前面说了,是良性循环。
那个老板的企业我去看过,他给我提出的问题都是小儿科的问题,什么虽然各级管理人员都有,但是员工上班就是找不到啊……卫生差啊、在闹市中央,设施和别人一样,价格是别人的一半,但是上座率不高啊……等等,其实都很简单,就是不会管理、服务差、缺乏宣传等等,如此而已。
自己不会管,这个老板也不傻,知道用非所有,自己不会,找人干,这就找到我了。这个素质达到了刘邦爷爷的素质,知人善任,用非所有。
但是,与天下同利,这点,这个老板还欠火候,你以后要做大做强、要开连锁店的人,如此的宏图大志,却看重两个小钱?什么只给生活费?
有句话说的好:薄施厚望者不报,说的就是这种人,给的少还希望别人给你干大事,你的愿望就不会实现。
我重视的是钱,我哪点工资,可能是员工的十倍八倍、三倍五倍,管他几倍,那都不重要,关键是,你既然用我,你就冒了巨大的风险,我一个错误,给你造成的经济损失可能是你发给我那点工资的几十倍、几百倍,这么大的风险,你都不怕,却舍不得多发点工资?这就叫“小处精明,大处糊涂”,就这水平,你这连锁店就开不起来。这是典型的内部扩张。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