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子百家史话》
第46节

作者: ty_田舍郎495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22-07-05 23:04:42
  在这一点上,墨家处理的比儒家高明很多。
  墨子首先肯定了个人之利存在的合理性,然后说明个人之利只有在天下共利中才会实现。
  墨子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的主张就是为了富民安国这一具体目的,这也是墨家认为最高的善。
  只有民富国安,每个人的个人利益和欲望才有其实现的可能。
  墨子强调互利,这种互利,就是墨家认为的义。
  墨子贵义,是以“天下之利”为目的的,墨子的义具有明显的功利目的但这种功利目的不是局限于个人的小利,而是要求兼相爱交相利的人间大利。

  墨子看来,行义的这个最终极的原因必然是“利”。
  为何行义,盖因有利于民也。
  当然,此“利”非蝇头小利,乃人生之利。故《墨子·贵义》篇云:
  一言以蔽之:墨子之道,利以贯之。
  日期:2022-07-05 23:09:50
  唉,今天不知道为啥,网络特别卡,每次更新的时候,都提示网络错误,就多点了几次。
  结果还给重复发了两遍。

  呃呃呃
  日期:2022-07-06 23:21:05
  故《墨子·贵义》篇云:万事莫贵于义。
  墨子又说,义,利也!
  《墨子》各篇也都是以正利主义为核心,以上利天,中利神,下利人的三利观为主要内容。从脩身存士,到尚贤尚同,以至节葬节用,甚至非儒和明鬼,都是基于正利的价值逻辑来考量利害、演绎墨义的。
  一言以蔽之:墨子之道,利以贯之。
  日期:2022-07-07 23:28:45
  一言以蔽之:墨子之道,利以贯之。
  由此可以理解墨子为何多反对儒家主张。
  墨子思想之根据在于“利”,故在其看来,国中所有的政策只有对于百姓有利才有价值,也才是一个好政策,而百姓之利莫大于百姓之富庶。故《墨子·节用上》云:
  “圣人在一国施政,一国的财利可以加倍增长。大到施政于天下,天下的财利可以加倍增长。这种财利的加倍,并不是向外掠夺土地;而是根据国家情况而省去无用之费,因而足以加倍。”
  圣人之治,在于“天下可倍”,万事于民有利方可行之。于民而言,最大之利莫过于富庶,所以任何对百姓的富庶没有直接的好处或者有害处的行为,则当废弃。所以,我们应该崇尚节俭,反对铺张浪费。故《节用中》云:所以古代圣王定下节用的法则是:“凡是天下百工,如造轮车的、制皮革的、烧陶器的、铸金属的、当木匠的,使各人都从事自己所擅长的技艺,只要足以供给民用就行。”而那种种只增加费用而不更有利于民用的,圣王都不做。

  古代圣王制定饮食的法则是:“只要能够充饥补气,强壮手脚,耳聪目明就行了。不穷极五味的调和与气味芳香,不招致远国珍贵奇怪的食物。”
  古代圣王制定做衣服的法则是:“冬天穿的天青色的衣服,轻便而又暖和;夏天穿细葛或粗葛布的衣服,轻便而又凉爽,这就可以了。”其他种种只增加费用而不更加利于民用的,圣王不去做。
  又云:“诸加费不加民利者,圣王弗为。”
  日期:2022-07-08 23:21:14
  盖当时之社会多铺张浪费之风,墨子以“节用”治之。
  吾人亦应自省。
  同理,吾人亦当“节葬”。《节葬下》云:

  假使仿照他们的说法,采用他们的计谋,若厚葬久丧确实不会使贫者富、寡者众,不会使危者安、乱者治,这就是不仁的、不义的,不是孝子应做的事,替人谋划者不能不阻止他去做。仁者将谋求在天下除掉它,相互废弃它,并使人们非难它,终身不去做。
  而墨子认为厚葬于求富、求众、求治皆无益处,故需去之(见《节葬下》)。儒家仿周礼,效仿先王之道,认为需要按照等级制度埋葬死者,而墨子则不然,认为只需“棺三寸,足以朽体;衣衾三领,足以覆恶。以及其葬也,下毋及泉,上毋通臭”即可。墨子主张节葬短丧,皆因其无利于民。这里便可看出儒家与墨家在观念上的区别,儒家认为应该恢复周礼,尊重贵族等级,而墨子则多着眼于普通大众。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