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子百家史话》
第15节

作者: ty_田舍郎495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21-11-30 23:21:39
  最近流行一个词叫做内卷。

  今天在百度刷视频,刷到一个关于内卷的解释,简直精辟。同主线故事无关,但很深入浅出,同大家分享下。
  什么是内卷?
  林平之为了避免江湖追杀,把《辟邪剑谱》印了几万份。
  交钱就可以买,江湖上人人都可以轻易得到。
  一下子,再也没有人找林家麻烦了。但整个江湖全都陷入了深深的矛盾和煎熬之中。
  1、不练,别人练了,秒杀你。
  2、练了,不仅要挥刀自宫,而且练完了也就那么回事,因为别人也都练了。
  最后,活生生的把江湖给搞乱了、搞残了......
  简直人才......哈哈哈
  日期:2021-12-01 12:43:14
  首先,孔子对已经遇到麻烦的礼乐制度进行积极的改革。将所有的道德规范,比如君仁臣忠、父慈子孝之类,都可以解释为爱。

  君仁,就是君爱臣;臣忠,就是臣爱君;父慈,就是父爱子;子孝,就是子爱父。这样一来,那些繁文缛节就能简化为爱,统一为仁,原本难以维持的礼乐制度说不定就能维持了。
  第二,子爱父,父爱子,臣爱君,君爱臣,由此及彼,推己及人,就能实现以德治国。因为当时的天下,是“家国一体”的。国,就是放大的家;家,就是缩小的国。在家为孝子,出门就是忠臣。在家为慈父,在国就是仁君。
  第三,君爱臣,臣也爱君,政权就稳定。父爱子,子也爱父,社会就安定。总之,抓住了“仁”这个根本,就天下太平。
  日期:2021-12-01 12:45:26
  春秋时代,家国一体,我们在前文有所介绍。
  周礼规定的家国一体,可以参考周礼的制度设计,在帖子的开篇,《赫赫宗周》章节之中。
  日期:2021-12-02 21:36:36
  孔子抓住了这个核心之后,将仁的观念用在了方方面面,
  将仁的观念用在如何治理国家、治理社会上,就形成了孔子所说的“君臣观念”。
  将仁的观念用在如何治理家庭、治理人心上,也就形成了儒家所谓“上如父母,民如子女”的观念。
  将仁的观念用在如何富国强民、发展经济上,也就形成了儒家“重义轻利、见利思义”的义利观。
  当然,在这里,孔子所谓“义”,是一种社会道德规范,“利”指人们对物质利益的谋求。在“义”、“利”两者的关系上,孔子把“义”摆在首要地位。这点与墨家形成鲜明的对比,也是儒家与墨家核心观点的冲突之一。这点我们下文会讲到。
  这样所有的一切,都统一到仁的观念之下,孔子回答了,为什么我们要去爱人、爱君主的问题,也就给周礼制度的继续存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终于伟大的周公奠定的周礼制度,孔子终于用自己的智慧,给周礼制度奠了基础,封了顶。
  这些,就是孔子自认为找到的,可以使得社会从“万古长夜”再次回到“黄金时代”的妙方,的确,孔子最终建立了以仁的观念为核心的思想体系,并将这个体系应用在治理国家、教化人心、社会实践的方方面面,形成了一整套关于社会、关于人心、关于经济的礼仪和制度,并用自己一生的时间,致力于这套礼仪制度的应用与推广。
  日期:2021-12-03 12:25:18
  孔子深深的为自己的理论而着迷,这是一套架构在伟大的周礼之上的理论,它从每个人的内心出发,可以应用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它是那么的完美,从君主到庶民都在他的理论笼罩之下。
  但是孔子同时也深深的知道,再好的理论毕竟也只是理论罢了,再好的理论毕竟也要实践来验证,也需要人们不折不扣的执行才能实现最终的目的啊。

  因此,孔子推广应用自己理论的逻辑很简单,那就是实践,也就是做官,通过做官掌握权力,通过权力实践自己的治国理论,在实践理论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更好的完善自己的仁的理论,再次指导实践,形成一个完美的逻辑循环,最终实现利用周礼治理国家和教化人心的终极目的,使得社会回到孔子所推崇的路不拾遗的三代之治。
  这套逻辑,缜密而没有漏洞。
  孔子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
  但孔子的仕途十分坎坷。
  日期:2021-12-04 21:24:49
  虽然,孔子也做过官。但由于其政治主张和诸侯所关心的格格不入,始终不得重用。
  三十岁之前,孔子在鲁国当过管理仓库的小吏,后来又当了管理牧业的小吏,当然这些不值一提。
  孔子真正有希望实现自己抱负,还是在三十岁之后,在孔子博学多才的名声越来越广之后,孔子逐渐有了用智慧改变社会的机会。
  这个过程中,孔子当过齐国高昭子家臣,希望通过高昭子得到齐景公的重用,但被齐国宰相晏婴所阻止,在鲁国当过中都宰、大司空、大司寇、代理相国等官职,但都不得不由于理念的冲突,戛然而止。孔子当官的过程,有很多故事,比如诛杀少正卯等,具体的故事,田舍郎在下一章中再向大家细讲。
  当然,我们不要忘记了,孔子之所以希望当官,其根本初衷是什么?不是为了发财,不是为了权力,而是为了实践自己的学说,去教化人心,改变社会,改变着礼乐崩坏的世界。

  如果诸侯不能践行孔子的学说,那孔子只好辞官归隐。
  日期:2021-12-04 21:25:24
  辞官之后的,走上了另外一条道路,那就是游学,治学,教授弟子,希望通过自己的弟子们将儒家的学说发扬光大,进而通过弟子们影响世界,改变世界。
  而在这方面孔子做出了巨大的成就。这也是它被称为大成至圣先师的原因。
  而在这个过程中,不管是周游列国穷困的时候,还是遇到隐士辩驳的时候,在最困难的时候,这个老人,依然保持着对社会的强烈责任感,去尽自己的努力改变这个社会。
  具体的故事,我们在下一章中讲述。
  日期:2021-12-05 20:43:53
  刚刚看到煮酒板块的一个帖子,讨论鬼谷子的来历探讨。看得出作者的确花了很多心思,查阅了很多资料,做了很多细致的考究。
  但田舍郎,真心觉得这种考据,没有什么价值。
  先秦的事情,不好讨论。时间过于久远。

  但推而广之,其实史书上很多事情,都很难说其真假。
  举个简单的例子:
  史书上,记载了很多阴谋诡计的始末,比如刺客列传、比如资治通鉴?
  史官往往言之凿凿。

  但我们仔细想一想,既然是阴谋诡计,那必定是极为隐秘之事。
  事情过后,败者固然灰飞烟灭,胜者也往往也秘而不淡。
  史官是如何知道这些隐秘之事的真相的?并且堂而皇之的记载在史书上,流传后世?
  还不是口口相传,道听途说???

  重要的是史官为什么这样写?
  更多的是,想要传递给我们一种什么样的价值观。
  关于这点,田舍郎在文章鬼谷子章节,再细谈。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