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与我在93年底的境遇有很大的关系。人的性格与他的出身、教育、朋友、工作环境有密不可分的关联。虽然有一部份人可以做到多重面孔。比如演员。但他、她骨子里的东西仍旧与上面的因素密不可分。
婆婆妈妈八卦谈到此结束。
我的第二次“豪赌”(1)
如果将我的人生几次赚钱机会用“赌”来比喻,我认为很贴切。所以这一篇我定位成第二次“豪赌”。而第一次“豪赌”是我“做手表、相机生意”。
87年国家发行5年期国库券,当时是面值5元、10元一张。虽形状不同于人民币,也不能流通,却采用了强制发行的办法。每一个厂、每一个工友都必须买。我管理的部门,每一个月要分摊7千元国库券。
我采用的办法很简单,按工资多少扣。我个人一个月是60元。最少的每人有15元。工人都不想要,可强制发下去谁也没有办法。不想要的原因是国库券不能流通。不能存银行,放在身边丢了可惜,又没有地方保管。
我连发了好多几个月,可我并没有发现它的好处。一直到我没有“生意做”了。上班又很轻松。我开始寻机会。
八卦岭过了笋岗路,就是园岭住宅区。当时在青少年宫对面的园岭住宅区楼下,有深圳第一家标明“证券”的营业点。叫特区证券。如果是玩股票的老股民,应该都知道。因为它的出现,让深圳无数的“前辈”们欢喜几重天。
我这人天生的对新事物感兴趣。虽然我不爱去挤在人堆中看新奇,因为人多的地方,不会有什么好事。只有几种事,1、打架、2、吵架、3、演出、4、有钱捡。这类好事基本上与我无关。所以我至今也不爱“揍”这类“份子”。
引我逛到特区证券是它门上面的几个大字,“买卖国库券”。我逛进去,一间只有40平米的门面。三个女服务员。我是第四个。
我开始请教她们。国库券如买卖?如何赚钱?有没有钱赚?三位小姐看我当时那“德性”,肯定当我是“财神”到。
当时我确实可称得上是大款。因为我以有30多几万港币。超过10万的“工农兵”。10月的深圳,我从办公室出来,一身“猛龙”西服、一双“宾渡”皮鞋、头发刷的站不住苍蝇。手上是当时最流行的“万宝路”。我师傅送我的“防风火机”。加上我当时已经是一口流利的白话。当时那“德性”最时髦,放在今天,再穿着那幅“德性”,大街上肯定引发出无数的交通事故。因为深圳人很少看到“史前动物”。
看服务员特有耐心,我就不定的上“香口胶”、转身弄了十几“听”“百事”。有了小恩小费、我不停的问。服务员是轮着回答。
我发现在这“一行”中我是绝对的“白痴”。我很虚心的对服务员说。我能不能用笔记下来。这是我此生引以自豪的一点。我特爱动笔。随身都有笔记本,是“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让我终生受益。
我的第二次“豪赌”(2)
当时我只记下了国库券的买卖方式、利率、差价。但我没有让服务员浪费时间。我对服务员说。今天我是非常感谢。但受益不深。因为我没有完全听懂。可我得回公司去看看,因为我怕厂里有事。出来几个小时了。
服务员可能是真希望我再请她,居然将当时很难寻得到的电话让我打。电话中我安排了一下工作。跟着开始了我的“证券知识”启蒙教育第一课。
从下午到晚上,从“特区证券”到“大富豪”的包间。我整整的记了三十多页笔记。之后我一连几天都去。前后用了差不多我一个月的工资。我算是对证券、国库券有了启蒙认识。
要附带说明一点的是。来自实际中的知识与经验,比书本上的要更实用,更有实战效果。她是书本的精华。
我开始爱上了国库券,不是别的,是我每次发工资时,看工友们那表情,我知道。我要收集国库券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我在等机会。等下一次发工资的时间。我没有闲着。想起草一份收购国库券的“启事”。计算我用多少价格才能收到工友手上的国库券。计算回报率。考虑收国库券的范围扩到多大。思量这样做的后果会出现什么变数。还得与“难看”商量。
开始“难看”反对,认为没有必要,这“生意”虽然“正门”。但工友要是告诉老板,后果不好预测。不可因小失大。
快要发工资的前两天。我想出了“三全期美”的办法。先探探工友的口气。一连试问了十多个工友。口径完全相同。不想要。
第二步我打电话给老板,告诉老板工友们的意见,发了近十个月,次次都是按工资摊,虽说不关工厂的事,却也不是很好,能不能想想办法变通?
我将我的方式说了出来。新发的国库券要5年才能对现。如果有人用60%的面值回收,工友又同意,可不可以让人都收走。以前发的工厂不理工人的处理方式。
老板只允许先发,之后工友如何处理不要过问。这就将我准备一次性收过来的计划打乱了。不敢违背老板的意思。我只好另谋思路。
只要想做,没有做不成的事。我很快说想出办法来了。
我拜托王大姐出面。说是我一个“狗友”很有钱。存在银行利息低,想收购一些国库券,收购价的面值比是88年国库券是1:0。6元。87年是1:0。7元。再往前年份的国库券。统一为1:0。8元。每收到2000元。给辛苦费50元。
我告诉王大姐只能晚上收,我让她当加班一样。但别在办公室。到我在宿舍去。收的钱我负责拿来。辛苦费我一分不要。
大姐真是好人,也老实。发工资时,我告诉财务,每个领工资的都说一声。告诉工友有人在收购国库券。到什么地方去就可以换到现金。
效果是绝佳,发工资当天,王大姐就收到了5000多。跟着天天有,只是不大单。10天下来。大姐帮我收了3万元,工友们也精。86年的很少。多数是87年88年的国库券。但我很开心了。
相信看到这里的弟弟妹妹们。早就算出来我此次的“生意”回报率有多高了。当时87年、88年的国库券利率是18%。
一个月下来。我给大姐的辛苦费就高达3000多元。我的“工农兵”差不多“空仓”了。只好告诉大姐。只收87年以前的。88年的暂时不收了。
第二个月,我将88的国库券收购价降到1:0.5元。居然还是让我收了近2万。(工友们相互转告,周围的工厂到知道了)。之后我一直保持这种收购价。87的也降到了1:0。6。到89年春节,我手上有20多万面值的国库券。
这就是我人生第一次发挥“人弃我取”这一词。后面还会提到这一词的深刻含意。
我的第二次“豪赌”(3)
在我折腾国库券时,我没有忘记我的“三位”恩师。有空就去坐坐。汽水、香口胶成了我进门的必备“谢师礼”。当时的“特区证券”成了我的第二办公室。因为我时常要使用她们的电话了解部门的情况。
恩师们是真希望我“胜于蓝”。每次去我都能得到最新的市场资讯。使我懂得了资讯比其它更能让你赚钱最快的钱。
有了“师徒”关系,我能时时撑握到国库券的最新市场价。但当时20天、一个月价格也没有什么波动。同时也开始向师资请教有没有别的“致富”门路。
师傅就是师傅,对我是真的没有得说。她们对我谈起了“股票”。当时她们也不出一个“道道”。只知道深圳刚有几个公司发股票。还都是内部股。能不能赚钱,保不保险,她们也说不出来。我问她们有没有买过。都说不敢要。
我就不停问为什么不敢要?是太贵?还是其它的原因?她们说是。1块钱1股,股票却只是一张纸,你用钱买来这一张纸,发股票的公司赚了钱就分给你,没有赚就没有得分。要是亏了你就只剩一张纸在手上。
我当时开了一句“最有价值的玩笑”。一张纸可以用来擦一次屁股,一次、几次没事,要是买多了。全家人可以用来擦屁股。只是这“草纸”贵了一点。
我们四个当时是都乐了。后来四个人没有不后悔的。最少我后悔。因为我的三个恩师几个月后都调离了。之后就再也没有见过面。所以我不知道她们后不后悔。
我当时也就没有拿股票当一回事,更没有再请教下去。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