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村小屋里的爱情故事》
第57节

作者: 六平方
收藏本书TXT下载
  “我就在大桥下面不远呢,你在哪,我给你送一段。”李鬼卖鱼,家里塑料袋倒是不缺。王丹平找了一个大的,装了些水,提着大青鱼下了桥洞。
  “你先做着啊,我把鱼给人送去就回来。”王丹平对李鬼说。
  “行吧,你快点啊。”李鬼对着王丹平摆了摆手。
  王丹平找到老贾,把鱼送给了他。老贾也没心思瞎转悠了,开心地提着鱼回家了,生怕鱼儿在半道上死掉。

  回到桥洞。三个菜已经上桌了。李鬼倒了些甜杆酒,每人一塑料杯。
  “丹平,谢谢你。”李鬼一脸严肃地举起酒杯。
  “嗨,咱俩还说啥谢呢。我这上来的这段日子,在你这蹭多少回饭了。要说感谢,应该是我说。”王丹平举杯碰了一下,抿了一大口,辣的他龇牙咧嘴。
  “这次要不是你,我说不定烂在这破桥东里都没人知道。你工作那么忙,还抽空过来开导我。还有小勤,你们俩为了我的事,真是操了不少心。一并感谢了!”李鬼喝了一大口,泪花在眼眶里打着转。
  “这事就不要再提了啊。只要你跟桃子好,我们就高兴。这次你能自己提出来去白河县找桃子,我还真是佩服呢。这人海茫茫的,想要找到她可不太容易,你要做好心理准备。”王丹平说。
  “恩,我知道。只要有目标,就不怕找不到。我有思想准备。”李鬼说。
  “既然想好了,就去干。反正你现在无牵无挂的,到哪都是家,到哪都能活。祝你好运。”王丹平提起酒杯。
  “我还有一件事要拜托你帮忙。”李鬼也端起酒杯。

  “你说。只要我能办到。”
  “我走了以后,你帮忙照看着这个破屋。没事的时候就过来看看。这房子没人住就破败的很快。我这一去也不知道啥时候能回来,我怕等我再回来,这里已经早就不成样子了。”李鬼说。
  “恩,这没问题。你这里啥都不缺,我还能没事过来做做饭。”王丹平很乐意帮助他这个忙。
  “还有一点,让你经常来看看。也是想请你帮忙留意桃子是不是回来过。不光是这里,你平日也帮忙留意,万一桃子回来了,记得第一时间联系我。”

  “这个当然。我跟小勤都会帮忙留意的。如果桃子跟我们任何人联系,都会第一时间通知你的。”
  李鬼放心了,咕咚喝了一大口。
  这一晚,他俩喝到后半夜。李鬼喝多了,哭的很伤心。
  第二天一早,李鬼就坐上火车,去往陕西南部的一个小县城,寻找一个叫桃子的女孩。不知道名字,没有照片,茫茫人海,何去何从?
  王丹平送李鬼上的火车,走了一次邮政专用通道,一直把他送上站台,送上火车,目送火车远离。

  他甚至后悔提醒让李鬼去找桃子。让他想不到的是,李鬼这一去就是三年。三年的时间,发生了很多事情,好多已物是人非。
  三年后,王丹平站在桥洞里,眺望着江面,三江河水一如既往,奔涌向前。桥墩下,李鬼打鱼用的小木船,在一次洪水中不知去向。
  王丹平点燃一支烟,深吸了一口,看着江面上一对白海鸥,扑腾着翅膀,消失在水天相接处。
  此为后话。
  送走李鬼,王丹平就赶忙去中心局,邮车一早就出发,今天说好要跟车的。
  老贾已经安排司机,提前把王丹平要带的治疗仪码在了车尾,方便卸车。凉水镇是第一个交接点,东西送到凉水镇邮政所,王丹平曾经战斗过的地方。
  上车后,王丹平给白丙华打了个电话,告诉他今天跟车过来,要卸一个大件。
  白丙华电话里很高兴。说好中午安排一起吃个便饭。他把两个投递员留在邮局,晚点出班,方便到时候搬东西。
  “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老白还真是靠谱。”王丹平跟司机老张说。这次,老贾专门安排的是老张跑这条线,上次他们一块喝过酒,彼此熟悉,交流起来也轻松。

  “是啊,邮政局虽然拿钱不多,但是同事之间还是有人情味儿的。就拿贾队长来说吧,老梅出事这件事上,他比老梅都着急。还有今天你托他帮忙带货的事情,他再三叮嘱,让我一早就去取货,还交代让一定安安全全送到,不能出半点差池。”老张说。
  “老贾这人还是很靠谱的。我看大家都挺服他的。”王丹平说。
  “是啊。他这人看着大大咧咧,出口就骂人。但是替职工办事,替职工出头从来都不含糊。”老张说。
  “你们真是碰上了一个好领导。”
  这条邮路加上凉水镇,总共有五个交接点,邮件比较多,满满当当装了一大车。王丹平专门爬上车厢看了看。
  “邮件这么多,到了支局网点怎么区分。一个个挑岂不是浪费时间。”王丹平问。
  “这个啊,早考虑到了。装车的时候,把最远的装在最里头,然后拉一张网把邮件罩住,然后再装下一个。点与点之间都用网隔开,这样邮车再颠簸,邮件不会混,卸车的时候也就不会乱。”老张说。
  “哦,原来是这样。那有没有出错的时候呢。”王丹平对啥都感兴趣。
  “有啊。你想啊,这分拣也会出错,装车也难免出错。交接又不能一件件扫描,时间来不及。都是采用点数交接。你比如今天要给凉水镇交接一百三十八件,我这只负责点够这一百三十八件就行,网点在路单上签字后,我就继续开往下一站。网点接收后有时间逐件核对,发现错误,下午返程时候给带走。第二天把正确的再给补上。这样基本就错不了啦。”老张介绍到。

  “试过扫描交接吗?这样的话就不会出错啊。”王丹平问。
  “试过,怎么没试过。由于点数交接错分错发概率大,市局早期专门下文要求我们这跟支局扫描交接。但是只执行了一天就废止了。”老张说。
  “怎么回事,你给我讲讲。”
  “你在网点干过,应该知道。网点接收邮件的就那么一个人,多数还是兼职的,着急忙慌把邮件先拖回去,赶紧要去上储蓄业务。邮车在网点停靠时间就五到十分钟,等你一个个扫描确认再签字,少说要耽搁半个小时以上,双方都不允许啊。你不知道,第一天试行的时候,那是怨声载道啊。邮车拖到晚上十一点多回不了中心局,当天的邮件没办法赶发省城的趟车,也没法赶发火车。网点上班的同志扔下办业务的客户,跑来扫描,也造成了大量的用户投诉。最后不得不紧急叫停。”老张说。

  “对,对,你说的太对了。当年我在凉水镇的时候,就我一个人接邮车。我只管把邮件先一股脑拉进邮局,哪顾得上其他的呀。”王丹平这才明白过来。
  “所以说,网运环节,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复杂。环节跟环节之间那是严丝合缝,一个小小的改动,整个流程都要跟着变。所以你知道,市局让调整邮路作业组织,为啥阻力这么大了吧。不容易!”老张感慨到。
  说到邮路调整,王丹平兴致更高了。汽车轰轰隆隆,直奔凉水镇而去。一路上,王丹平有很多的问题要咨询这位老张。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