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众生相》
第42节

作者: 涤影
收藏本书TXT下载
  离开的第二点原因,是企业导向越来越虚,好大喜功、做表面文章对于企业而言不是一种乐观的发展态势。很多的报告写得我自己都有吐的感觉,为了达到老板预期的效果,一次次打回来重新修改数据统计的口径,其实数据统计是一种很玄妙的手段,只要你想,就没有达不到的结果。我也越来越受不了那种无休止的加班氛围,尤其是活都干完了却不敢下班的大有人在,因为老板还在,老板喜欢看到员工忙碌一片的景象,所谓欣欣向荣万象更新么?我不信邪,有事自然留下做完,没事我到点就撤退,享受我的闲暇空间去。没料到的是,居然某次老板跟我的闲聊扯到了这个上面:“最近下班蛮准时的啊?”“是啊,做完了就早点回去了”“呵呵,该加班还是要加的噢,没有前段时间敬业了”有些无语。

  所以说辞演,并非一个事情导致的结果,调动只是一个导火索,很多情绪是不断积累的,量变导致质变是没错的。去寻找适合我演的角色吧,反正每个人都是演员!
  日期:2007-07-10 22:32:42
  七十六、老板永远只对自己的资本负责
  本文的主题说的正如题目所示,残酷了点,却是真理!老板永远都是首先对自己的资本负责,其次,重点对自己的资本负责,最后,还是要对自己的资本负责。重复罗唆,只是为了说明这句话的重要性。而为了实现对自己的资本负责,当然需要借助一定的战略,一定的怀柔,一定的策略,等等,只是所有的一切都是围绕着为自己的资本负责的宗旨开展的。

  人往往容易被表象所迷惑,尤其在涉世不深的时候。我见过很多的表演(又照应了上面一篇的主题,每个人都是演员):会议上声嘶力竭、呕心沥血、谆谆善诱地教导员工一定要以为客户为上帝,即便客户说错了,他也是我们进步最好的老师,辅以n多的例子说明,会后一样对某些客户怨声载道,厌恶之情溢于言表;当着员工的面,对于自己无法给与基层员工更好的待遇而内疚至落泪,在场的人无不感动,甚至有些人被情绪带动得或热泪盈眶,或热血沸腾,只怕为了这样的老板即将终身奉献之了,到了该加薪资的时候了,照样只是一笔带过;说要放权,要让经理人担当更多的责任,赋予更多的权力,照样常常深更半夜给人打电话问这问那,为什么?不放心,不甘心全部撒手罢了,虽然一直说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是现代企业的一个发展趋势。

  员工不能奢望老板会对自己负责任,我们要明白,能对自己负责的人,只有自己,也只能是自己!人得追求自己价值的提升,价值分为企业内价值与企业外价值,企业内价值就是你在一家企业中,他为你的劳动付出所支付的价码,企业外价值就是你出了这个企业,其他的企业能给你多少价码。如果企业内价值严重低于企业外价值,结局只有两个,要么企业给你加薪,要么你跳槽到更好的单位;如果企业内价值高于企业外价值,那么,你乖乖的,在这里待着吧,企业待你不薄了,呵呵!

  要让自己的价值不断提升,可能是件很累的事情,但是既然选择了在企业工作,那么这是不可避免的,即便如大众所周知的公务员相对轻松、旱涝保收,那也有小科员几十年如一日的郁郁不得志,也有朝中无人莫做官的无奈,总是,工作和生活没有完美的,生活就是一个不断妥协的过程。既然在这盆水中,就要有这个思想准备。我一直是以一个打工者自居的,那些所谓的小白领的称呼只是给自己脸上贴点金罢了,打工者与老板的关系永远是雇用与被雇用的关系,屁股决定脑袋从本质上而言是没错的。因此,永远不要与老板做朋友,或者永远不要给朋友打工。

  日期:2007-07-13 20:42:38
  七十七、千面?翻面?反面?
  我没想到一个老总,一个有五十年人生阅历的人,一个男人,能如此千面,在我走前走后。在这个充满了双向选择的年代,人员流动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男女朋友分手,都很有很多笑着说再见,再见还是朋友的例子,甚至有离婚了还摆酒席大眼宾朋的新闻,辞职这种事情应该说司空见惯,没必要惊讶也没必要愤怒的了。
  我未辞职时候,他多次当面或背面表扬我,工作能力强,肯吃苦,名校出身,文笔好脾气好,当面听到的时候我一概或一笑了之,或谦虚说着过奖过奖,应该的应该的。当然,有时候这种表扬在会见客人的场合,我可以把此当作他炫耀公司实力的一种方法,给我贴点金也是给他自己贴点金子。有时候会由其他同事的口传到我的耳,说是他又在他们面前夸我了,如果说这种时候的夸奖没有带给我一些喜悦那是虚伪的,毕竟常规的思维中,这种背后的表扬总是相对真实些,比当面的恭维更实在点,当然,也就是听了笑一下就过去了。不管有没有在赞美和夸奖,在其位谋其职是一个人的职业道德,哪怕明天就将离去,今天都得踏踏实实把该做的工作做好,把该交的班交好,用一句很庸俗的话说,就是站好最后一般岗。

  我辞职后,让人心中一愣的信息不断传了过来。我辞职的决定有些突然,之前我没有骑驴找过马,何况对于再次的工作机会我也是需要一个选择过程的,并非给颗菜就放到篮子里去的,而且身体也有些累,便决定在家休息了一阵子。他也曾询问他人,我到哪里去了,当听到我在家休息的消息时,便开始了评判:我早说过现在工作不找,让她不要辞职她不听,脾气太倔强了,她文笔不好,性格也不适合搞这块工作……这翻面比翻书还快吧?对比前后的言论简直就是一个阴一个阳的对照啊,如果说现在的他说的是实话,当初的言论多么的虚伪,倘若反之,如今的话语也未免落井下石了一些。我换工作,总是会跟之前的一些同事、领导保持联系,甚至第一份工作的不少同事、领导至今都联系颇多,有机会见面,也一定会聚一下,同事的关系也许只是一段时间的,但是朋友会是一辈子的。我一直觉得人跟人能够聚在一起共事,是一种难得的缘分,以后不再是同事了,不再是上下级了,同样可以是很好的朋友,说不定哪天又聚在一个单位了,这并不是什么不可能的事情。人跟人,豁达与否,差别真的很大,我辞职后,一位副总还特意从外地连夜赶回,请我吃饭给我送行,甚至要在过段时间后给我介绍工作机会;我到新单位上班后,另外一位副总,还特意电话过来祝贺我;还有很多的同事在为我提供着信息,帮我引见。我很感激他们,两相一对比,就更显得他的面目可憎。

  说实话,听到他的翻脸言论后,心里是有点堵得慌的感觉,但是我不想反驳,我觉得当时的我待业在家,说什么都缺乏反击力度,这在某种程度上也然更好强的我生出更大的心里压力来。感谢有人在这种时候不断给我力量和支持,让我可以卸下包袱。真的,事实会说话,很简单的道理,只要我找到更好的工作了,自然有人会将信息告知他,不知道他到时候做何感想。自己还算争气,没过多久,就开始了上班了,还在这个大行业。某天,他老人家不知道怎么又记挂起了我来,询问起来,得知我在哪个单位上班后,他一言未发。不知道他是不是觉得当初自己的话说得太满了?经常听到这样的言论:员工如果有了更好的去处,我们应该替他高兴,而不是阻拦,离开这里去了更好更高的地方,相当于从这所学校毕业,去了更高的学府深造,我们应该祝福他们。但是,到了实际操作的时候,却乏力得很,所以说语言的巨人,行动的侏儒。我的辞职,让我看明白了他的为人,也好,从此不会再有往来。可能我的这种爱憎分明的个性,太鲜明了,甚至可以归到倔强的行列,但,没办法,我就是看不惯这种嘴脸。同事(他们曾多次见证了他对我的赞美)说,从我这件事上,看清了他的真面目,也算是我给他们带来的一个好处,平时觉得他是和气的人,让他们觉得在他手下干心寒无比。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