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投资原本--论如何判断股票的内在价值》
第6节

作者: 落叶满阶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0-02-11 14:47:05

  股票投资原本-----论如何判断股票的内在价值
  (连载第10)
  五 功利主义:传统投资方法的哲学基础
  曾经有一段时间,我非常沮丧。因为在金融投资的问题上,我看到每一次投资都没有产生实体上的助益,投资者都想靠金融投资获得资金上的增长,但在这个过程中,却不愿意付诸体力或参与实际性的经济活动。因此我断定,所有的投资者都是游手好闲的享乐之徒。我也因此把此类行为归于恶的而不是善的行列。当然,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看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但我不是第一个提出此类问题的人。
  对于逡巡于市场的投资者而言,掌握一种关于投资的一套系统理论总是有百利而无害的事情,历史上有很多的投资经验值得汲取。许多高明的投资方法在我们考察它的整个过程时,都会发出由衷的赞叹,他们真是天才,每次投资都像是一件完美的艺术作品,从这个角度来说,它们无疑具有美感。
  无论什么样的事业,到了最高的境界时总是会归结到到哲学上。它们自然地形成一种伦理道德,在经济学中,这种情况亦是如此明显,以至于它们不知觉地影响了每一个投资者。所以,每一个投资者都会在投资活动中将这些伦理很自然的表现出来,如同人自觉流露出的天性一样。
  亚当*斯密或许是最早提出国家经济增长概念的人。在他的《国富论》中,他探讨了许多当代资本主语的经典理论,包括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的原则。同时,他也在书中提出了一种基本观点,即市场参与者们盘算的都是自己个人的私利,因为自利乃是人的本性。而在他的另一本书《道德伦理论》中,他更多的谈到了经济活动的社会伦理问题,认为以自利为基础的市场机制必须用以利他为基础的道德情感来协调,通过人的这两种天性来达到利益上的天然一致。

  边沁是英国另一位杰出的哲学家,他发展了斯密的哲学,在功利理论的探讨上可谓极为深入。他的《道德与立法原理导论》中,认为“人与人的之间的一切关系都归结为商业关系,或者换句话说,财产、物成了世界的统治者”。边沁的描述或许并没有错,市场经济确实如同一个巨大的带有磁力的漩涡,席卷了它所能控制的一切东西,并把这些东西打上了自己的烙印。边沁还认为,趋乐避苦是人的本性。追求快乐是人的一切行为的最终目的。他所谓的功利是指:外物有利于当事者求福避祸的那种特性。不仅仅个人是如此,放到国家范围内来考察亦是如此。因此,人们之间必须协调,在利益冲突时达成利益上的一致,所有的法律与道德,包括经济手段都是这种相互妥协,试图认为达到利益一致的结果。很明显,在边沁这里,功利关系成为人类社会的基础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还原为动物人的关系。

  马歇尔是市场经济理论的集大成者,他在1890年发表的《经济学原理》很自然地继承了亚当斯密与边沁的理论。他从功利主义原则出发,把边沁关于人类行为的两种动机,即快乐和痛苦,换成了两外两个概念,满足和牺牲。他认为满足促进了人类的经济行为,避免牺牲产生了另一种经济行为,人类的经济活动由这两种动机所支配。由于这两种动机存在于每个人的心理因素,在市场活动中这种结果是通过货币来体现的,因此,价格是一种相互均衡的结果。而两种动机实际上支配着市场上那只看不见的手。市场均衡理论可以解释经济学的诸多问题,这是经济学最重大的成果之一。

  上述基于伦理学与哲学基础之上的观念,已经铭刻在市场经济的每一个投资环节。它与达尔文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论契合得如此之深,以至于使人容易产生一种误解,即功利主义建立在达尔文主义的基础之上,但我们现在知道,边沁与亚当*斯密对这些问题的阐述比达尔文主义产生的时代要早很多年。金融投资方面最杰出的代表人物,包括本*格雷厄姆、费雪、 巴鲁奇、欧奈尔、索罗斯、彼得*林奇等几乎所有投资大师们的理论都基于功利主义基础之上的,他们都认为人是自私自利的,这使他们必然会产生贪婪与恐惧,这种状况造成了市场的扭曲,也是市场总是波动的恒久原因之一。他们利用基础于此类哲学基础之上的应用理论进行实践,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即使如此,也不能说这类哲学基础就是唯一的正确的观念,也不能说明他们的应用理论就是唯一的真理,而事实上,他们的应用理论之间相差得也是如此之大,本身就缺乏同时存在而且都是真理的逻辑性。

日期:2010-02-11 14:48:21

  股票投资原本-----论如何判断股票的内在价值
  (连载第11)
  六 系统观念:一种新的投资伦理

  现在,我更愿意把投资活动理解为像法律那样的一种共同善。
  黑格尔说,恶是善的变相表现。看似不合理的地方总有其合理之处。重要的是,你要了解并理解此类现象。
  市场经济,被表述为基于自利的竞争的结果。但从更大的系统范围内来看,它不过是实现更大的系统平衡的一种手段。
  微观经济和宏观经济所呈现的现象纷繁芜杂,它们都体现了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价值。市场经济本身如果追根溯源,要追溯到原始社会中私有财产的产生。但无论怎样复杂的经济现象,都体现了一种趋势,即人类在发展繁衍的过程中不断扩大自身控制范围,最大程度利用地球生物圈的趋势。

  从生物圈的角度考察人类经济活动所看到的现象与我们寻常所知道的很多事实有非常巨大的区别。不管是战争还是社会动乱,在这个考察过程中都不值一提,它们不过是一个漫长趋势中的一个小小环节。同样,作为个人的作用,也是极其微小而几乎可以忽略的,因为,个人的价值在人类历史这个整体面前确实是太微小了。
  系统观念即是如此,它将所有的现象分成不同的层级。在每一个层级上,所观测的结果都大相径庭。边沁等人将观察局限在个人身上,其结果就看到了人趋利避害的本性。亚当*斯密将目光放到国家这个层级之上,于是就产生国家经济增长和自由贸易的理念。而凯恩斯将目光放到就业上,于是产生了一系列对于现代社会意义重大的新理论。他们都是对的,对于他们所观察的层级而言,他们的总结符合他们的观察,因此这些结论也是正当的。

  问题的关键在于,因为观察所处的位置的不同,每一个层级所表述的内容都不一样。在DNA这个范围内所观测的数据与解剖学所得到的数据肯定是不同的。因为大家都是瞎子摸象,只对自己所感知的东西有了局部的认知。
  这种认知自然是局部而且片面的,而局部和片面的结论肯定不能取代整体。。功利主义亦是如此。
  各自为阵、自私自利的行为结果怎么会导致经济增长的结果?马歇尔用市场均衡的理论来解决这一个颇为矛盾的问题。在他那里,满足和牺牲两种心理预期在市场上相互斗争,最后在同一价格形成均衡状态。马歇尔的发现走出了重大的一步,但是他忽略了更多的系统层级,这种均衡状态必须是同一层级中的相互争斗才会实现。在更大的层级中,一个细微的变化就会打破这种均衡。
  在系统论中,每一个层级都有对均衡的绝对需求,任何事物都可以被视为一个系统,因此,均衡就是任何事物的不二法则。万事万物都在走向自我完善,都想到达到一种绝对的均衡。在那种状态下,再不会产生绝对的趋势了,在那种状态下,各种力量之间得到完全的相互妥协,我把那种状态理解为静止或者无线循环。而在那种状态下,事物本身是无限和谐而完美无缺的。在中国传统哲学中,“太极”或者“中庸”这些名词或许是系统均衡状态的最佳表述。

  这里要特别指出的是,均衡状态不仅仅是由本系统内部的原因所决定的,而且是由更大系统级别的原因所决定的,而且是由系统与系统之间的相互影响所决定的。市场系统之所以呈现出现在的面貌,不是满足和牺牲简单对决的结果,而是多系统重合作用的结果,是历史的产物。考察市场系统,不仅仅要观察系统内部的力量变化,还要关注各层级之间的力量变迁,对于这些变化所带来的影响,应该全方位的仔细衡量。

  在系统观念中,万事万物都在善中。以此来理解黑格尔的恶是善的变相表现这样看似复杂而矛盾的哲学命题再合适不过了。人类的一切行为不仅仅是需要自我完善的结果,而且是更大的环境对均衡的需求使然。法律和道德不仅仅是政府和社会宣布的结果,而且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种需求,它们不仅仅具有或然性,而且具有必然性。同样,个人的投资行动,也不仅仅是个人的自利行为,它也是人类社会自身调节的一种需要,它之所以存在的动机不仅仅是个人的,也是属于社会这个整体的。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待续精品推荐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