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这些年我的真实经历》
第54节

作者: 墩石头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20-07-31 19:31:33
  奥迪A6单车行走新藏线(7)
  �6�7第二天一早起来,检查车况,洗车,收拾行李,丝毫没有疲惫感,也许这就是神山的力作用吧。
  隔壁老王联系了昨天认识的小姐姐,要试驾她的哈雷,她是一位摩旅骑士,河南濮阳人,在大理做高尔夫教练,这次骑行是环云南大理-西藏-新疆-甘肃-青海-宁夏-山西-内蒙-黑龙江-吉林-辽宁大连,全程两万公里,单人单车,彪悍的人生。
  在塔尔钦和国道219的路口与女骑士挥手道别,一路向东,今天我们要去吉隆沟,它位于日喀则地区吉隆县境内,喜马拉雅山脉以南,吉隆藏语意为舒适 快乐村,因为高耸的喜马拉雅山脉挡住了印度洋暖流,此地年均降水量在9000毫米以上,气候温润,是典型的热带雨林气候,被称为珠穆朗玛峰的后花园,建议阿里旅行的朋友一定要到吉隆。
  塔尔钦-吉隆沟全程630公里,要翻越海拔4920米的突击拉山口和海拔5211米的马� 木拉山口,过了这个山口就进入日喀则地区了,在萨嘎县检查站暂时离开了新藏线,往吉隆县方向,一路沿着雅鲁藏布江在喜马拉雅山脉中行驶。翻过海拔5236米的孔唐拉姆山口就快到吉隆县了。
  计划去的朋友一定要注意几个地名:吉隆沟,吉隆口岸,吉隆镇,吉隆县。否则一定会踩坑。

  吉隆县:海拔4200米,最先到达的地方,不要住这里,没景色且高海拔;
  吉隆镇:海拔2800米,口岸机关所在地,有餐饮,住宿,风景很棒,住这里;
  吉隆口岸:是指中国和尼泊尔的边境,海拔1800米,离吉隆镇10公里,住吉隆镇,可以去看国门,不过疫情原因目前不开放;
  吉隆沟:是指吉隆县到吉隆口岸的这段95公里的峡谷,海拔变化大,峡谷绿化植被变化明显,一个小时让你感受从荒漠到热带雨林的过程。
  吉隆镇有几个景色非常好的地方,乃村,扎村,热索村,吉甫大峡谷,都值得去看一看,所以我们【健疆行】的行程设计在吉隆镇是住两晚的,一是看多了荒凉,再看满目绿色极致风景的边境,会忘记这里是西藏,二是高海拔地区奔波很多天了,可以在2800米休整一下。
  我们先去的乃村,乃村由乃诺布和夏乃两个自然村组成,雨后雪山脚下的小山村,空气清新,云雾缭绕,如同仙境一般。
  在镇上的尼泊尔餐厅吃的午饭,一路高反难受的云舒到了这里感觉好多了,吃了一大盘咖喱饭,隔壁老王要的尼泊尔风味蛋炒饭,我在路边拍视频,让他帮我点餐,居然给我点了一个土豆泥饼子,我滴神呀!
  扎村修路没去成,就去了吉圃大峡谷和热索村,风景视频发在微信群里,我就不再这里啰嗦了,反正酒店旁边的院子就是十一世班禅的避暑别墅,你觉得景色会差吗?
  吉隆沟给人最大的感受是惊讶于造物的神奇,竟然让四季并存在这么狭小的一个山谷里。峡谷里绿树成荫,繁花似锦。叶松昂首云天,亭亭玉立,长叶云杉干形通直,小枝柔细如垂柳。恬静的村庄被绿树环抱,不远处能清楚看见雪山。
  这是一片未开发的处丨女丨地,原始生态保持完好,走近吉隆沟,如同来到世外桃源。这里的雪山 冰川 草原 湖泊,可将人的魂魄勾去,使人在超然物外的胜境中飘飘欲仙,物我皆忘。(未完待续)
  日期:2020-08-01 22:08:17

  �6�7
  奥迪A6单车行走新藏线(8)
  离开吉隆,下一站是珠峰,我们又一次翻过孔唐拉姆山口,一路向东。
  吉隆往日喀则方向的道路是环着佩枯措南面走的,佩枯措湖水蓝的纯粹,蓝的醉人。尽管风很大,我们还是找了一条能开到湖边的土路开进去,(心疼奥迪五分钟)找到能同框佩枯措和希夏邦马峰的最佳位置,隔壁老王咔嚓咔嚓的拍了起来,我帮云舒拍了几张照片后升起了无人机,感觉希夏邦马峰上空的云很漂亮,于是拍延时,操控手柄设置了12分钟延时摄影是要拍几百张照片合成的,当拍到还剩下30几张就完成时,无人机提示低电量,我想拍完再返航,因为平时提示低电时还能再飞几分钟的,就没在意。没想到还有6张就要完成时,突然提示“无人机电量无法返航,只能原地降落,且此操作无法更改”。此时无人机在湖面上空260米的高度飞行,原地降落?那不就是要落到湖里吗,心里有点慌了,马上连续按手柄上的紧急返航键,从屏幕上看无人机一直在下落(天空中看不见),当时心想这下完了,又是一万多人民币扔湖里了,甚至都想到无人机入水这个视屏发抖音能不能火…

  心里这样想,但手上却还是一直在按返航键,眼看着距离水面的高度数字越来越小了,没想到最后从镜头里看到竟然是着落在地面上,赶紧查看GPS,打点,着落点距离我420米,是在岸边的山坡上。狂喜,马上跑着过去找,在一颗不大的灌木旁边发现了它,检查换电池试飞,一切正常后悬着的心才落下。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