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关羽(一个跨时空心理学家对关羽的贴身观察记录)》
第47节

作者: 陈禹安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09-05-15 21:25:51

  心理关羽48
  刘备正心花怒放,欢庆抗曹斗争取得有史以来最大的胜利之际,忽见关羽被推出帐外要斩首,顿时傻了眼!
  生死关头,不同个体的表现也有所不同。就拿刘关张兄弟来打个比方,就是截然不同的三种类型。如果是刘备遇到这种情况,一定会千方百计为自己求免,无论是痛哭流涕,还是巧舌如簧。如果是张飞,就会大笑一声,说:“军师,俺老张服你了,这颗人头就交给你了”,慷慨从容赴死。关羽是个非常爱惜生命的人,他不想像张飞那样痛快而死,他也不想像刘备那样为自己辩解。出于他的孤傲性格,他只会沉默不语。

  但沉默不语是救不了自己的性命的。
  刘备一看诸葛亮动真格的了,哪里还坐得住,立即说:“军师,你不是说过曹操不死,实乃天意啊使然啊,你可不能治关羽的罪啊。你不是要说成全关羽的忠义之名吗?”
  刘备也是慌不择言,把诸葛亮私下和他说的话都抖出来了。
  但这样的话是上不了台面的。因为这和诸葛亮要收服关羽的初衷恰好相反。如果一切都是天意,如果一切都是命运,那么关羽只是在依照天意行事,何罪之有?诸葛亮如果认同这样的说法,就等于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所以,诸葛亮面沉似水,坚持要斩关羽,以示军法威严,更示自己的命令威严。
  刘备多么会看风使舵随机应变啊。他立即知道自己说错了,马上改由“说服的外周途径”进行说服。
  刘备说:“军师啊,我们兄弟三人结义之时,曾经发誓同生共死。今日关羽犯法,有军令状在,罪该斩首。但是,却和我们此前的誓言想违背啊。请军师网开一面,以后让关羽将功赎罪吧。”
  刘备的这番话乍听上去很没道理。兄弟之情是私,擅自放曹是公。从组织管理的角度来说,决不能以私废公。否则,大家都这么玩,组织的威信就荡然无存,也就不成之为组织了。

  但是,我们别忘了,中国人始终生活在“情理法”的纠葛之中。而且“情”始终是排位第一的老大。刘备的这番话,就占了一个“情”字。
  如果诸葛亮斩了关羽,刘备为了遵守誓言,就得陪关羽去死。如果这样,老大都死了,大家还玩什么呢,赶快散伙吧。这是其一。
  其二,刘备求情,并没有坚持“天意说”,而是立即转而定位在“有罪说”。这等于是正面承认诸葛亮的管理尊严。这是很重要的一点。如果刘备强逼诸葛亮放了关羽,那么诸葛亮从此就会颜面扫地,威信无存。诸葛亮势必一走了之,即便厚颜留下,也无法令行禁止,指挥裕如了。
  第三,刘备提供了替代办法。为关羽求情,并不是就这样算了,他的罪状依然记录在案,只是缓期执行,在其期间,他必须好好表现,戴罪立功。而这个期间,必然是要遵从诸葛亮的指挥和安排。
  刘备的说服合情合理不合法,但正好迎合了诸葛亮的需求。
  以刘备为首的众人苦苦哀求是不可或缺的环节。只有这个环节施行衬托充分到位了,那么,即使不杀关羽,也能达到昭示“诸葛亮的军法绝非儿戏”的目的了。
  目的既然达到了,关羽就可以活命了。
  诸葛亮对自己的谋划非常满意,认为自己高出晏子不止一筹。勇士仍在,从此心服口服。

  但诸葛亮显然对自己太过自信了。
  经此一役,关羽本来对诸葛亮已经有所服气。但是,当他听说诸葛亮此前宣扬的“天意说”,不由得十分懊恼!原本对诸葛亮的“不杀之恩”有所触动的心灵,再次遭受了一次重创!
  关羽觉得,一切都在诸葛亮的算计之中。自己非常严肃地立下军令状,在捉放曹之际的天人交战,内心苦苦煎熬,在诸葛亮的“天意说”面前都变得非常可笑。自己就像一个懵懂小儿,被诸葛亮戏耍于股掌之上。这是生性孤傲的关羽绝对不能接受的。
  由此,关羽将对诸葛亮的反感深深地印刻在心中。
  真是过犹不及!
  诸葛亮的确够聪明,但他不应该过分显露出来。
  既然你已经料定一切,安排好一切,既然一切都在按照你的剧本逐幕上演,那么,你就做一个沉默的导演吧,让每一个演员觉得自己是生活在现实中。绝对不要戳破背后的内幕。别忘了,这揭开内幕并不是仅仅显示了你的高明,还会带来严重的副作用——伤害那些曾经倾情演出的演员!
  每个人都是有自尊心的。哪怕是最微贱的人,仍然在心灵中拥有自己的尊严。更何况曾经风光荣耀,自视甚高的关羽呢?
  刘备集团中最可怕的隐患就在这最令人激动的巨大胜利之际埋下伏笔。
  再说孔明,当下又连施妙计,趁着曹操大败之际,赶在东吴前头,不费吹灰之力,袭取了南郡、荆州、襄阳等地。
  周瑜闻报,愤怒已极。
  此次抗曹,正面战场都是东吴和曹操直接对抗,刘备几乎未出一兵一卒,但胜利果实却几乎全部被刘备抢摘,你说周瑜能不生气吗?能不恼火吗?
  周瑜当即要起兵与刘备争雄,夺回本该属于东吴的城池。鲁肃劝阻说:“刘备向来是个将‘仁义’的人,这次做了不仁不义之事,待我前去,以理说之。如果说不通,再动兵不迟。”

  心理学家突然觉得鲁肃非常可爱,他实是个口拙嘴笨的人,不知道为什么对自己的口才如此自信。要知道,他将要面对的刘备向来口舌伶俐,人所不及。更何况刘备的背后还有一个能言善辩的诸葛亮呢?
  心理学家一点也不看好鲁肃此行。
  鲁肃来见刘备,双方分宾主落座,诸葛亮在侧旁相陪。
  鲁肃说:“前者曹操率百万之众,名义上是下江南,实际是来擒拿皇叔您的。现在江东废了钱粮,折了人马,死伤不计其数,这才击退曹兵,救了皇叔。所有荆襄九郡,应该归于东吴才对。现在皇叔用了诡计,夺占了荆州襄阳南郡,这是什么道理?还请皇叔指教。”
  鲁肃这段话说对了一半,说错了一半。对的是前半段,错的是后半段。前半段他是对互惠原理的一种应用。我东吴可是帮了你刘备的大忙啊。这是给你一个恩惠。接下来,就该你回报东吴了。这个意思是不错的,但后半段不该这么说。按照逻辑,应该更巧妙地给刘备扣上一个“讲仁义”的高帽子(标签约束),然后说:“荆襄九郡都应该归于东吴,谢谢你帮我们袭取了荆州襄阳,咱们是不是接下来办一下交接手续啊。”,而不该是直指其非,指责刘备。

  鲁肃忘了给刘备扣帽子,诸葛亮反过来立即给鲁肃扣了个帽子,说:“子敬,你可是个高明之士啊,怎么说出这么糊涂的话来啊?”
  鲁肃纳闷了,我哪里高明了,又哪里糊涂了呢?
  诸葛亮说:“荆襄九郡,本来就不是东吴的地盘。是刘表的地盘。刘表虽死,儿子刘琦还在,我主公刘备,又是刘表之弟,刘琦之叔。以叔辅侄,去了荆州,有何不可?”
  诸葛亮这段话,实际上故意遗漏了一个重要事实。荆襄本来是刘表的地盘没错,但刘表的合法继承人刘琮已经将其献给了曹操。所有权已经转移了,刘琦并没有合法的继承权。而目前曹操被所谓的孙刘联军击败(其实都是孙权的军队出力),地盘就该由孙刘分赃才对。而其实刘备对击败曹操的贡献极小,故而鲁肃先前提出的主张是比较合理的。

  但鲁肃显然被诸葛亮这番话迷惑了,进入了他的话语轨道,说:“如果刘琦公子占了荆州,那么也是合情合理的。只是刘琦公子不是在江夏吗?又不在这里。”
  鲁肃真是个老实人啊。想到什么就说什么。这正是谈判的大忌啊!
  诸葛亮早就给你准备好了,说:“公子就在这里,你若要见,请出来就是了。”吩咐左右请刘琦出来见鲁肃。
  刘琦从屏风后面由两个从者搀扶走出,头裹白巾,病容满面,对鲁肃说:“病躯不能施礼,请勿见怪。”说完,立即退了回去。

  鲁肃吃了一惊,心中盘算,看刘琦这样子,像是酒色过度,必然是命不长久,心中顿时有了计议,说:“公子若在,自无话说。公子若是不在了,又该当如何呢?”
  诸葛亮说:“公子在一日,守一日。如果公子不在了,那就另说。”
  鲁肃说:“可不能另说,公子如果不在了,荆州须得还给我东吴。”
  诸葛亮说:“好,就依你所言!”

  鲁肃自以为得计,其实上了孔明大当。他回去一报给周瑜。周瑜立即说:“刘琦正青春年少,如何就会死?”
  鲁肃说:“我看刘琦过于酒色,病入膏肓,现今面色羸瘦,气喘呕血,不过半年,其人必死。那时再去讨要荆州,刘备就没有借口了。”
  刘琦正当年少,平素也没有听说过有沉湎酒色的恶习,几天前还曾受孔明之令,镇守江夏,擒拿逃兵,怎么好端端就病成了这样?
  这自然是出自诸葛亮的安排。若非如此,鲁肃怎能上当?
  这是一个明显不合理的谈判结果,但因为鲁肃预期中的对不合理结果的忍受期不会太长而得以成交。如果刘琦活蹦乱跳出现在鲁肃面前,鲁肃必定再想他策纠缠。
  而对诸葛亮来说,目前最宝贵的是时间,他没有时间来处理与鲁肃(东吴)的纠纷,他必须用缓兵之计安抚好东吴,然后利用这宝贵的时间来继续攻城略地。

  ××××××××××××××××××××××××××
  心理学家感悟: 假戏必要真做才能达到目的。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