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关羽(一个跨时空心理学家对关羽的贴身观察记录)》
第41节

作者: 陈禹安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09-05-09 22:04:52

  心理关羽42
  诸葛亮之所以要设计“三顾茅庐”,是出于建立威信的需要。尽管他的广告做得好,有很多有分量的第三者为他推广,但他的能力毕竟还是停留在口头传播上的。他此前并没有具体可见的实际业绩可供支撑。以这样的身份去统帅一帮老江湖,是很难言出法随,令行禁止的。如果部属对自己不服气,等着看笑话,那么天大的能耐也施展不开。最后的结局必然是“如期实现”不服气者的低评价、低预期。

  所以,诸葛亮必须增加刘备得到自己的难度。一般来说,越是不容易得到的东西,越是会被珍惜。刘备付出了这么多的心力,终于得到了诸葛亮,当然会他对加以信任重用。诸葛亮只有借助刘备的权威和支持,迅速建立起自己的威信,才有可能在刘备营中立足,进而施展抱负。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这也可以算是诸葛亮对刘备的一种考验甄别,以降低自己择业的风险。如果刘备只是附庸风雅,实际并不尊重谋士,那么诸葛亮稍加为难,刘备就会知难而退。这样的主公也就不值得投靠了。
  诸葛亮出山,随刘备来到新野,就任军师。他见刘备部众只有数千人,就主动提出招募民兵,加以演练。
  刘备自从得到诸葛亮,对他非常尊敬,以师礼待之。为了让诸葛亮对自己死心塌地,刘备又拿出了自己的独门绝技——食则同桌,寝则同床。前面我们已经说过,刘备这一招对于营建亲密关系的有效性。诸葛亮当然也不能“幸免”。两人自然是情好日密。
  刘备和诸葛亮是好了,可是关羽就不舒服了。食则同桌,寝则同床,本来是关羽张飞的专利。自从徐州失散之后,这套做法自动作废了。没想到诸葛亮一来,刘备把这套做法又拿了出来。
  关羽越来越觉得自己在刘备心目中的地位大大下降了。关羽在曹营中的时候,曹操奉其为旗下第一人,而当他千辛万苦回到刘备身边,却发现自己的地位直线下降。两相比较,关羽的内心是非常失落、痛苦的。但是,不管怎么说,他和刘备几十年的感情还是很深厚的,关羽再有意见,也不能冲着刘备去。现在,诸葛亮出现了,而且种种迹象表明,正是他关取代了自己原本不可替代的地位,关羽的外群体偏见发作,自然而然就会迁怒于他,从而就把矛头对准了诸葛亮。

  关羽对诸葛亮的成见就此产生,经久不散。诸葛亮是多么聪明敏锐的人,关羽的微妙情绪他立即就心知肚明。刘备阵营中的第一谋士和第一武将之间的芥蒂,对这个组织来说,是一种致命的伤害。如果两人能够在共同利益的基础上,互相理解,互相妥协,那么改善双方的对立关系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但问题是,这两个人都是非常骄傲的人,谁也不肯先低头。关羽就等着看孔明的笑话。而孔明呢,则又太过自信,他自信能够利用智谋,把握主动,处理好双方的关系。(是不是有点盲目乐观的味道?)
  既然有意见,关羽就会表达出来。他不止一次在刘备面前说:“孔明不过是个毛头小子,有什么才学?兄长你对他尊敬过头了!又没有看见过他作出什么真实效验!”
  刘备有一个优点是非常值得学习的。他善于倾听,纳谏如流。但一旦他自己认准的事情,无论别人怎样反对、贬损,他都不会改变自己的立场。
  所以,刘备说:“我得到了孔明,如鱼得水。你们别再多说了。”
  关羽只好呐呐而退,心中更是增加了对诸葛亮的反感。
  再说曹操,自从得了徐庶,以为刘备再也折腾不出什么花样了。没想到,刘备又得了诸葛亮,操兵演练。曹操最放心不下的只有刘备一人,刘备的任何一举一动,都会牵动他的注意力。
  曹操当即派夏侯惇率兵十万,杀奔新野。
  关羽张飞首先得到了讯报。张飞对关羽挤眉弄眼道:“机会来了。这次就等着看诸葛亮的好戏了。”
  刘备闻讯,召集关张商议应对。张飞说:“大哥,你不用惊慌,只需派‘水’去,就万事大吉了。”
  刘备一愣,一时没反应过来张飞说的是什么意思。一寻思,才知道自己说过“如鱼得水”的话。这‘水’自然指的是诸葛亮。
  刘备早就知道两位兄弟对诸葛亮的意见,借这个机会赶紧劝诫一番:“出谋划策要靠孔明,上阵杀敌还是要靠两位兄弟啊。”
  刘备请诸葛亮前来议事,说:“夏侯惇领兵十万,前来攻打,请军师出谋划策。”

  没想到诸葛亮说出一番话,差点没让刘备晕倒在地。
  诸葛亮说:“不好意思,我没有办法。”
  刘备心想:“你这不是坑我吗?我好不容易请了你出山,又强压这两位兄弟的反对意见。你这样说,不是太掉链子了吗?”
  但诸葛亮的第二句话立即让刘备缓了过来。诸葛亮说:“不是我没有本事,只是担心你的两位兄弟不服气。如果要我来行兵布阵,就必须给我剑印,违令者不管是谁,斩立决!”
  刘备关羽张飞都没想到诸葛亮会当众说出这样的话来。
  只要你能克敌制胜,刘备什么东西都愿意给你。但关羽张飞却是心中一凛,本来是想出工不出力,一心看落花流‘水’的。但如果孔明印信在手,军法无情,就容不得半点马虎了。
  如果诸葛亮不使出这一招,恐怕他在刘备营中的职业生涯就要提前结束了。
  刘备立即将印信交给诸葛亮。诸葛亮开始了他平生第一次布阵行兵。
  这一次夏侯惇来势凶猛,领兵十万,但刘备只有数千人马。敌我力量对比十分悬殊,但事关诸葛亮威信的建立,他只能胜利,不能失败!
  孔明分派关羽张飞各带一千五百人马,在博望坡左右两侧埋伏,只待南面火起,就出来厮杀。又派关平刘封领五百人马,准备好引火之物,专门放火。再派赵云居中迎敌,许败不许胜,诱敌进入包围圈。
  分派已定,张飞心想:“大哥把你捧到天上,敌兵一来,我们大家都被你派了任务,怎么就没你自己什么事呢?”冲着诸葛亮直愣愣地就问道:“我们都出去迎战,那你干什么呢?”
  诸葛亮微微一笑,说:“我独自镇守县城。”

  张飞哈哈大笑,说:“你倒挺滑头的。我们都在前面卖力厮杀,你一个人躲在家里享受。这是什么道理?”
  没什么道理。孔明知道,这个时候,自己的威信还没有建立起来,是不可能和他们讲道理的。于是,指了指剑印,淡淡地说了一句:“剑印在此!违令者必斩!”诸葛亮的意思很明白,没什么好说的,你就得听我的。
  作为一个刚刚上任的领导者,第一次和下属的心理交锋是很重要的。这样的机会有且只有一次,根本不存在后续弥补改进的可能。如果诸葛亮一开始就硬气不起来,那么以后也就没机会硬气不起来了。尽管他自身现在还不具备硬气起来的条件,但他利用组织中已经物化的权威(印信)和刘备的支持赢得了第一次交锋,从而把自己牢牢地稳固在了领导者和指挥者的位置上。
  刘备一看要起内讧,连忙出来打圆场:“兄弟,难道你没听说过‘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吗?兄弟不可违令啊!”
  张飞冷笑一声而去,自去和关羽嘀咕:“咱们暂且按照他的部署行事,看看到底有没有效,再来找他算帐不迟。”
  尽管关羽张飞及其他各人对诸葛亮都不服气,但这一次如果不是诸葛亮在用兵,恐怕刘备要全军覆没,就此灭绝了。以几千兵马,怎么能够抗衡夏侯惇的十万大军呢?
  刘备一贯是个差生,虽然有时偶或会有“趋均数回归”,但也要建立在对手人马数量较少并且轻敌的前提之下。
  现在双方的资源差异如此之大,仅凭刘备阵营的自身实力,是根本没有胜算的。但好在诸葛亮也是一个资源配置大师,是和曹操别具特色的资源大师。
  曹操擅长的是对人的资源配置,而诸葛亮擅长的是对物的资源配置。
  人不够,物来凑。这物就是“火”。一“火”胜万兵,目下秋高气爽,正是放火杀人的大好时机。

  夏侯惇果然中计,被赵云引入埋伏圈,关平刘封改行放火,关羽张飞冲出厮杀,曹兵被火烧得鬼哭狼嚎,死伤不计其数,惨败而归。
  诸葛亮大胜收兵。这一仗真是打得刘备心花怒放,直夸自己看人之准!
  对诸葛亮来说,这一仗的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广告做得再好,最终还是要看疗效的。刘备阵营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神奇用兵,巧借火势,以少胜多的战例。诸葛亮用他神奇的表演快速建立起了自己的威信,也奠定了他此后神化自己权威的基础。
  关张二人对此的反应并不一致。张飞是个直性子,经此一阵,对孔明心服口服,从此服服帖帖,再也异议。但关羽毕竟城府深沉,虽也对孔明有几分佩服,但心中仍存芥蒂,只是嘴上不再多说。
  ××××××××××××××××××××××××××
  心理学家感悟:树立权威的第一次机会同时也是最后一次机会。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