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关羽(一个跨时空心理学家对关羽的贴身观察记录)》
第38节

作者: 陈禹安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09-05-06 21:44:29

  39
  曹操追查单福来历。程昱站出来揭穿真相。
  单福乃颍川徐庶徐元直之化名。徐庶原好剑击,因替人报仇被擒,脱身后易名单福,发愤向学,终成奇才。

  曹操问:“徐庶之才和你比如何?”程昱很诚实,说:“我顶多只有他的十分之一二。”
  第三方推崇!
  曹操不由扼腕长叹:刘备到底有什么魅力呢,为什么贤人猛将尽归于刘备?
  程昱说:“丞相无须叹息,你要是想让徐庶为你效力,倒也不是难事。”

  曹操眼睛一亮,随即又变得黯淡。刘备用过的人他是领教过的。关羽的苦头他已经吃够了,花了那么多力气,最后还是对刘备忠心不二。
  程昱继续说:“徐庶事母至孝。只要派人将徐母赚至许都,徐庶必然星夜来归。”
  除特别自恋的人之外,每个人在这世上都有一个至爱之人,且愿意为这个至爱之人付出一切,甚至是自己的生命。这个“爱”,并非专指爱情,也包括亲情,友情。
  对关羽来说,这个人就是刘备。对徐庶来说,这个人就是母亲。
  曹操大喜,当下派人依法行事。但徐母到许都后,却痛骂曹操,盛赞刘备,不肯写信召回儿子。
  曹操大怒,要将徐母斩杀。又是程昱劝住。此后程昱骗得徐母笔迹,假托徐母名义,给徐庶写了一封劝归信。当局者迷,徐庶思母心切,竟然没有看穿这个圈套。看罢来信,徐庶泪如泉涌,来见刘备。
  徐庶告诉刘备自己易名的真相,诉说母亲被曹操所困的苦衷。徐庶提出,暂且告退,日后再会。
  刘备的眼泪立刻就下来了。想我刘备,真是命苦啊!多年来颠沛流离,屡败屡战,终于天可怜见,得到了徐庶,终于可以扬眉吐气直面曹贼了。没想到好日子刚过了没几天,曹操又出损招,抄了徐庶的后路,等于是绝了刘备的生路。
  想是这么想,但话不能这么说。别忘了刘备苦苦维持的“标签约束”。
  刘备哭着说:“母子之道不可违。你今天千万别以刘备为念,赶快去见母亲大人吧。”
  徐庶深为感动,立即就要出发。刘备挽留道:“刘备福浅,不能久留先生。先生千万再留一宿,来日再去。”

  徐庶已是归心似箭,刘备既然同意他离去,为什么还要留他一宿呢?
  因为有些非常重要的问题,刘备还没想清楚该怎么办?徐庶一去,刘备如断臂膀。但刘备毕竟孤穷惯了,徐庶在此日子也不长,尚未形成严重的依赖。但关键是,徐庶不是去别的地方,而是去最可怕的竞争对手——曹操那里。
  据关羽介绍,曹操的糖衣炮弹是非常可怕的。如果徐庶为曹操效力,那等于如虎添翼。加上徐庶已经摸清了刘备家底,如果反戈一击,刘备势必死无葬身之地。
  所以,刘备必须在徐庶离开之前想好应对之策。
  刘备叫来自己的老班底孙乾简雍糜竺等人。虽然他们的智谋水平差了点,但也只能依靠这些人了。
  孙乾说:“主公,你可要清楚,徐庶可是天下奇才啊。如果曹操对其委以重任,来攻我等,我们哪里还有活路啊。万望主公死命挽留徐庶,坚决不放他走。如果曹操见徐庶久久不来,必然将其母斩杀。徐母一死,徐庶必然对曹操恨之入骨,必然要为母报仇,也就会死心塌地为你效力了。”
  刘备面无表情,不置可否。
  承诺——一致原理!他先前已经答应徐庶了,不好意思出尔反尔。
  孙乾等人继续劝谏。刘备叹了一口气,说:“不能这样做。使人杀其母,吾独用其子,乃不仁也。留之二不使去,以绝母子之道,乃不义也。吾宁死而不为不仁不义之事也。”(标签约束)

  刘备的这一番气魄心胸,也是人所不及的,值得钦佩。
  刘备见他们也想不了什么好主意,挥退诸人,请徐庶过来,饮酒到半夜。
  徐庶说:“我今天听说老母被囚,即使是金波玉液,也难以下咽啊。”
  刘备说:“我听说先生要走,如失左右手,即使是龙肝凤髓,也没有滋味啊。”
  两人相对而泣,毫无睡意,坐而待旦。

  次日,长亭话别,依依不舍。刘备终于把想了一宿的话说了出来。
  刘备说:“只恨刘备福分浅薄,不能与先生长守,听从你的教诲。希望先生能好好侍奉新主,以全孝道。”
  刘备的这一番话,乃是对互惠原理最精妙运用!属于无中生有,绝地反击的技巧。徐庶即去,刘备对其也就没有任何约束力。而且,徐庶为新主效力也是题中应有之义。刘备本不可能以此为基对徐庶施加任何恩惠。而且,离别之际,这其中的尴尬纠葛是双方应该尽量避免的话题。但刘备通过宽容的祝福的形式表达出来,就显得他是没有一丝一毫为自己着想,而是全心全意站在对方立场上来衡量得失利弊。人非草木,怎能不为此感动?这也就成了一个无中生有但却巨大无比的恩惠。如果徐庶不是因为至爱之母,实在无法割舍,这一番话就得让他放弃离开,就此留下。

  这一幕,在恋人分手的时候也经常看见。依然深爱对方的一个,往往会强忍疼痛,为对方的离去祝福。表面是祝福,实质是在挽留。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现实中应该有这样挽留成功的例子吧,只是我不知道罢了。
  刘备心中的这一份痛,又有谁能够理解呢?政治家不是没有感情的人,他们只是可以把感情和事业割裂开来的人。刘备以情为重,以德服人,知道没法留住徐庶的人,但他为了自己的事业,必须留住徐庶的心。
  徐庶听了这番话,泪水如线长流,说:“徐庶才微智浅,却蒙使君信任重用。今天不幸半道而别,实在是因为母亲之故。我到了曹营之后,无论曹操怎样对我,我终身不设一谋!”
  这是徐庶的承诺。这是徐庶在互惠原理作用下的承诺。徐庶用他最坚决的意志,在最险恶的环境下,毫无瑕疵地兑现了这一个承诺!由此也有了“徐庶进曹营——一语不发”这样一句歇后语。

  世界上有一些东西,不是靠物质就能诱惑的。刘备明白这一点,不知道曹操会不会明白这一点?
  刘备长叹一声说:“先生去后,刘备也不做他想了,还是远遁避世,了此残身算了。”
  徐庶急忙道:“徐庶本想和使君共谋王霸雄图,奈何老母被困。纵使身留在此,方寸已乱,也无济于事了。使君千万不可灰心,来日方长,可再寻贤才辅佐,必然成就大业。”
  刘备说:“像先生这样的奇才,哪里还能找到呢?”
  徐庶转而勉励关张赵云孙乾等人:“希望诸位好好事奉使君,必能图个名垂竹帛,功标青史。千万别像我这样有始无终啊。”

  众人皆泪洒如雨,不忍道别。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千里送君终须一别。刘备却是送了一程,又送一程。
  刘备泪如如下,拉住徐庶的手,只是不肯放开,连声说:“先生此去,刘备奈何?”。刘备多数的哭都是半真半假的,但这一次,却是真的动了感情。这一刻,男人的眼泪价值千金。
  徐庶也是强忍泪眼,强自转身而去。
  刘备立马于林畔,看着徐庶纵马而去,不由放声大哭。孙乾等人相劝道:“主公,不要如此伤感,保重身体要紧!”刘备呐呐地说:“列位,元直,他竟去了。”
  这一刻,和曹操目送关羽离去的内心伤感,又是何等的相似啊。
  刘备目送徐庶离去,直到他的背影被远处一片大树林挡住,再也看不见。刘备以鞭指着这片树林说:“我恨不得全部将这片树林砍了。”

  孙乾等人不知道他为什么会对这片树林有意见,询问缘故。刘备说:“你们不知道啊,就是这片树林,挡住了元直公的身影啊!”
  刘备望着天际,久久不肯转身离去。
  正望之间,眼前似乎再度出现了徐庶的身影。刘备以为自己出现了幻觉,定睛一看,却真的是徐庶拍马往会疾驰而来。
  眼泪是最容易创造奇迹的武器。这一瞬间,刘备以为奇迹真的发生了,徐庶回来了!
  刘备急忙纵马上前,迎了过去,说:“元直,你难道不走了?”
  徐庶不是不走了。刘备的施惠策略起了重要作用,令徐庶深感无以为报,于是就想到了一个回报的办法。
  徐庶说:“我担心母亲安危,心乱如麻,竟然忘了一件大事,没有告诉主公。”
  刘备问:“是什么大事,让先生如此挂怀,竟然去而复返?”
  于是徐庶说出了一个即将震惊世界的名字。
  ××××××××××××××××××××××××××××××
  心理学家感悟: 太容易得到的东西,是不会太珍惜的。太珍惜的的东西,却太容易失去。
  题外话:这一节写母子之间的感情,写男人之间的感情,写至泪落,久久不能释怀。无论这个世界多么复杂残酷,总会有一份感情,让你在黑夜里凝望夜空的时候泪流满面。那么,这个世界也就算是美好的吧。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