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关羽(一个跨时空心理学家对关羽的贴身观察记录)》
第37节

作者: 陈禹安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09-05-05 20:52:51

  心理关羽38
  单福决定必须摸一下刘备的底细。
  那么,单福到底要试探刘备什么呢?或者说,一个什么样的刘备才是单福理想中的明主呢?
  单福想起了刘备所骑的马——的卢。早已有会相马的人告诉过刘备,这匹马虽是千里之马,但却会妨害主人。
  单福对刘备表达了同样的意思。刘备说:“你所说的已经应验了。上次檀溪事件,就是如此。”
  单福说:“这不是妨主,而是救主。但终究还是要妨主。不过,我有一个办法可以禳救。”
  刘备一听,这是好事啊,说:“愿闻其祥。”
  单福说:“很好办。您先把这匹马找一个亲近的人来骑,待妨害死了那人,您再来骑就没事了。”
  刘备一听,板起面孔,吩咐送客。单福惊问何故。
  刘备说:“你初来乍到,不先教我如何躬行仁义,就先教我损人利己之事。我这里用不着这样的教诲,你还是另谋高就吧。”
  单福哈哈大笑,连声谢罪。对于善于使用身体语言的人来说,“笑”真是一个好工具啊。
  单福解释道:“我早就听说了使君仁义之名,不敢轻信,今日特意用这句话来试探一下您啊。”
  刘备一直致力于把自己打造成“仁义之主”。所以,就像“忠义”是关羽的标签一样,“仁义”实质上就是刘备的一张标签。刘备的一举一动,都要考虑是否和“仁义”的形象相符,心甘情愿接受 “标签约束”。这也是承诺——一致原理的隐性表现。
  刘备恍然大悟,宾主握手言欢。
  为什么单福试探出刘备确实是“仁义之主”,就把他当成了明主了呢?
  对一个领导者的评价至少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一个是品德,一个是能力。刘备的品德好,这一点已经无可置疑了。但他的能力从最后的结果来看,显然不怎么样,多年来是屡战屡败。但从单福的角度来看,刘备能力差并不要紧,谋士的主要作用就是致力于弥补主公的能力不足。单福对自己的能力很自信。而且,谋士还需要具备说服主公的能力。如果没有说服的能力,再好的谋划也不会被采用(请参看袁绍帐下谋士的悲惨遭遇)。单福对自己的说服能力也很自信。

  于是,问题就很简单了。只要刘备在品德上通过测试,就可以将其作为竭力辅佐的主公,而无须考虑刘备本人的能力如何。
  单福就此投在刘备门下。刘备专门为他量身定做了一个军师的职位,放手让他掌管军政大事。
  再说曹操,自击败袁绍后,常怀攻击荆州之心,令大将曹仁率领李典及降将吕旷、吕翔驻兵樊城,虎视荆襄。
  刘备驻扎新野后,曹仁派二吕前来攻打。此时单福刚归刘备,执掌军权。当下单福分派兵马迎战。
  单福派关羽引一军从左而出,派张飞引一军从右而出。自己随刘备赵云居中。

  二吕来犯,刘备三军齐出,杀了个措手不及,吕翔被张飞一矛刺杀,吕旷也死于赵云之手。曹兵大败亏输,落荒而逃。刘备大获全胜。
  刘备倍感高兴,犒赏三军。这应该是他第一次在和曹操的交手中取得比较像样的胜利。单福也由此树立了自己的威信。
  但在心理学家看来,刘备的这一次胜利,并不值得如此看重。因为这一次胜利并不能代表刘备一方在单福的调教指挥下取得了质的提升,而只不过是一次“趋均数回归”罢了。
  尽管单福并非浪得虚名,但他的这一次指挥部署,并没有太高的技术含量。以前刘备自己用兵,一般也是兵分三路的,但基本上没打赢过曹操。
  “趋均数回归”是一种统计学现象。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为例,由于考试分数部分地受随机影响而上下波动,所以绝大部分上一次考试得分很高的学生在下一次的考试中的分数将会下降。也就是说,第二次考试的分数是趋向(即回归)于一个平均的数值,而不是将最高值推向更高。反过来说,在第一次考试中得分最低的学生很可能会提高成绩。如果这些得分低的学生在考试后到老师那里寻求帮助,那么,当他的第二次成绩提高后,老师和学生都倾向于将这些学生的成绩提高归功于自己的辅导。尽管老师的辅导实际上并没有起到任何作用。

  这是一条自然运作的铁的规律,当我们处于一个最低水平的时候,任何尝试行为看起来似乎都是有效的。因为我们必然会趋向于我们的平均水平,而不是更差。
  但是,我们往往因为不了解或忽视这条统计学规律而形成心理上的错觉,并进而做出错误的判断。
  现在我们回到刘备单福的话题。
  在这个故事中,曹操的屡次来犯就像是对刘备这一方进行考试。胜负表现就是刘备的考试成绩。一直以来,刘备是一个很差的学生,总是考不及格。这几乎成了一个固定的规律。所以,曹操的兵马面对刘备的时候非常有自信,因为胜利几乎是必然的一件事情。但是,自然的铁律是不可违逆的。再差的学生也会有偶或的出色表现。
  刘备的这一次胜利,就是差生考出了一次好成绩。对曹操一方来说,这是一个意外,对刘备来说,这却不是一个意外。

  刘备认为,是单福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切。单福就一个高明的老师,一下子改变了差生的落后面貌。刘备的这种认识,令单福在组织中的地位直线上升,威望直线上升。
  但曹仁不这么归因。李典建议他赶快向曹操回报,汇集大军前来征剿。曹仁说:“刘备有什么本事?守着个小小的新野,翻腾不出什么风浪,何必惊动丞相?”
  曹仁再点兵马,准备踏平新野。在他眼里,刘备这个差生绝无可能考出好成绩,一定是二吕轻敌所致。曹仁率兵前来,布下八门金锁阵,直逼刘备。
  如果单福是浪得虚名之辈,那么曹仁这次出的题目就会让他露馅。上一次“趋均数回归”的胜利尽管不是单福之功,但带给单福的好处是巨大的。关张赵云等人对他深为信服,这就给他施展真才实学提供了可能。否则,以单福新来之身,不知根底的关张赵云怎么可能对他心服口服,令行禁止呢?
  单福指挥得当,诸将信服,三军用命,很快击溃了曹仁自鸣得意的八门金锁阵,顺势攻下曹仁的据点樊城。
  樊城县令刘泌也是汉室宗室,见刘备进城,欣喜出迎,设宴在家款待刘备。
  席间,刘泌之外甥寇封侍立在旁。刘备见他长得一表人才,容貌英俊,声音清亮,“外表吸引力定律”再度发挥效力,不由十分喜欢,起了收其为义子之心。
  刘泌见说,大喜过望,当即令寇封改名刘封,拜刘备为父,拜关羽、张飞为叔。
  关羽却拉下面孔,对刘备说:“兄长既然已经有了亲生儿子,何必再收一个干儿子呢?日后一定会有祸乱。”关羽的意思是,你不要看我收了个干儿子,你也来凑热闹。我连老婆也没有,收个干儿子是不要紧的。阿斗已经出生,还在襁褓之中。你现在收了个年长成熟的干儿子,等到你选继承人的时候,虽说干儿子一般没有继承权,但那时刘封势力已成,恐怕阿斗就很难斗得过他了。
  关羽这么说是有道理的。他每天都在看《春秋》,一本《春秋》里到处是继承人争权夺位的血腥厮杀。关羽直言不讳地提醒兄长,也是出于一片赤诚。但没想到刘备根本没把他的意见当回事。

  刘备说:“你不用担心,我待他如子,他必然待我如父。又会做什么乱呢?”
  平心而论关羽的意见是正确的。将来的问题不是刘备和刘封之间的关系,而是阿斗和刘封之间的关系。但老大毕竟是刘备,关羽也只能听他的。
  关羽很不开心,因为他的自尊心第一次受到了刘备的伤害。他隐隐觉得,兄弟重逢之后,自己在刘备心目中的地位已经不像以前那样重要了。虽然关羽的这种感觉还不是很明显,但一颗不良对比的萌芽已经悄悄发芽。
  除了关羽,还有一个不开心的人。这就是刘封。刘封本来挺开心的,突然从天上掉下来一个天下闻名的义父。但关羽的这番话,却深深刺痛了他的心。刘封当然不敢表示什么,但一颗仇恨的萌芽也在他心中悄悄埋下。
  仇恨和恩惠在某种程度上是一样的,在适当的时候,一定会施加回报的。

  回头再说曹操,他无法接受一个差生在一夜之间完成了从草鸡到凤凰的蜕变这个事实,他决定要一探究竟。
  ××××××××××××××××××××××××××××××
  心理学家感悟:当我们为发现了生活的新规律而自鸣得意的时候,规律早已在暗中露出嘲讽之笑。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