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关羽(一个跨时空心理学家对关羽的贴身观察记录)》
第31节

作者: 陈禹安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09-04-30 21:44:37

  心理关羽32
  再说曹操,自关羽去后,心情虽然颇为复杂,但他还有一招妙棋尚未出手,心思都放在这预订计划的具体实施上了。
  这一天,曹操根据关羽的大致行进速度,估摸着关羽快到东岭关了。当即传来一个小兵,吩咐将通关文书给关羽送去。曹操这样安排,自有其道理。传令兵单人独骑,出发虽晚,速度很快,关羽在东岭关担搁遭罪个一两天,传令兵也就赶上了关羽。
  等到关羽再向下一站进发的时候,曹操如法炮制,算计好关羽的大致到达时间,然后必定要阻拦担搁一刀两天,以增加关羽的行进难度,以彰显恩惠的弥足珍贵。

  关羽哪里知道曹操打的小算盘。过了黄河后,他随着孙乾,认准了刘备所在的汝南方向,急行前往。正行之间,忽听背后马蹄声急,回头一看,烟尘滚滚,却是夏侯惇率领三百多骑,疾奔赶来。
  关羽吩咐孙乾保护车仗继续前行,自己勒转马头,直迎夏侯惇。
  关羽先发制人,说:“你来赶我,是让曹丞相背上不够大度的罪名啊?”关羽这一招是跟张辽学的,当初张辽劝降的时候,屡屡用刘备当筹码来说服自己。夏侯惇是曹操的本家兄弟,对曹操之忠心不下于关羽之于刘备。
  但关羽显然没有学到家。以夏侯惇对曹操之忠,他是不可能对关羽闯关杀将之事置若罔闻,放任自流的。曹操将黄河两岸的这块地盘交给了他,这是在他地盘上出的事,他必须追究到底。这才是真忠心,真负责的态度及行为。

  夏侯惇睁着一只独眼龙,道:“丞相至今尚未有明文传报,你一路上杀人闯关,又杀了我的部将秦琪,我怎能放你走路?还不快快下马受擒!”
  关羽大声道:“我当初降汉的时候,就说过我走的时候,是不用向丞相禀告的。一路上把守关卡的将校,无事生非,阻拦于我,逼得我打开杀戒,又有什么办法?”
  今天的夏侯惇不是和关羽来辩论的,而是来为秦琪报仇的。你想,蔡阳和他这么好的关系,把外甥托付给了他,他不但没照料好,反而被关羽斩了,你让他怎么向老朋友交待呢?
  所以,夏侯惇根本不和关羽斗嘴,大喝一声:“我要为秦琪报仇!”拍马挺枪来战关羽。关羽正待举刀相迎,忽听背后一骑飞马赶到,大叫道:“不可交战,丞相有公文在此!”
  原来,这是曹操派出的第一个传令兵。传令兵急急赶到东岭关,本以为马上就可以回程交差。不料一看,关羽已经斩将过关,早已远去。传令兵唯恐有失,一路赶了下来,听到的都是坏消息,一直赶到黄河岸边,渡河之后,才堪勘赶上。
  传令兵当即传达曹操的命令:“丞相怜爱关将军的忠义之心,唯恐路上关卡拦截,特出此文,派我传达,请放关将军过关!”
  关羽心中一动,夏侯惇却不罢休,问道:“关羽在路上杀了守关之将,丞相可曾知晓?”
  传令兵道:“这个丞相却不知道。”

  夏侯惇道:“如果是这样,我还是得将关羽拿下,去见丞相!”
  关羽大怒,说:“我要是怕你,就不是男子汉大丈夫!”拍马抡刀,直取夏侯惇。
  夏侯惇挺枪相迎,两人大战二十回合,不分胜负。夏侯是曹营中的一流上将,但并非排名第一的猛将。曹营中和夏侯惇实力不相上下的大将其实颇有几个。他能和关羽相斗二十回合,不落下风,正好说明了关羽在没有处于“唤起”的状态时的真实实力。前面所说的颜良文丑,如果凭借真实水平和关羽相斗,至少是要在一百回合后才能分出胜负,而且,到底谁胜谁负,也还是未知之数。
  两人正斗之际,又一飞骑来到,喝开二人。这是曹操派出的第二位传令使者,本是预备在洛阳用的,但关羽早已斩将过关,因此一路上追了下来。
  使者传令已毕,夏侯惇还是照例问道:“关羽在路上杀了守关之将,丞相可曾知晓?”
  传令兵道:“这个丞相却不知道。”
  夏侯惇道:“既然如此,还是不能放他走人。”

  关夏二人继续斗战。
  过不多时,曹操的第三位使者又已到了。
  一路上有五个关卡,曹操是打算用足五个名额的。但是,当他派出第三个传令兵后,就不再派第四个了。因为关羽一路闯关斩将的消息不断传来。再送通关文书已经没有丝毫的实际意义了。
  曹操精心设计的恩惠拔高计划全部泡汤,郁闷到了极点。他不怪关羽斩了他的守关大将,却对守关诸将不自量力,擅自出战极其恼火。正是这些不知好歹的家伙坏了他的大好计划,令他苦心孤诣设计出来的资源转负为正的效果为零。
  但曹操毕竟是曹操,他想起来镇守黄河两岸的夏侯惇。曹操想:“元让跟了我这么久,必定知道我的心思,应该不会像那几个蠢材一样盲目出战吧。”曹操抱着一线希望,希望夏侯惇能够将关羽阻拦。但转念又一想,如果夏侯惇知道关羽一路斩将,以他的火爆脾气,必然要和关羽拼命!
  如此一想,曹操不由吓出一身冷汗!两虎相斗,必有一伤。夏侯惇是自己的心腹爱将,如果不幸死在关羽刀下,那损失可就太大了。如果夏侯侥幸杀了关羽,那么关羽这个资源就发挥不了一点价值了。天下人肯定要把责任归到我曹操身上,说我明放暗杀。这样对我声誉极其不利。

  曹操这一急,立即就叫来张辽,命令他火速赶往黄河渡口,不论关羽路上杀了多少人,务必不能让他杀了夏侯惇,也务必要让关羽赶快走路,以留日后相见之机。
  夏侯惇和关羽纷斗不休,正难收场,张辽终于赶到。
  张辽这一次传达的命令是很彻底的,也终于为曹操挽回了一些关于关羽的资源价值。但夏侯惇始终想着蔡阳之托,觉得无法交待,依然不肯罢休。
  张辽只好说:“你且先放关将军走路,蔡将军那里我自有分说。”
  夏侯惇这才吩咐军马撤退。
  在这一场龙争虎斗中,最值得分析的是夏侯惇对待曹操命令的态度。
  一般来说,对上级的命令惟令是从是一个模范下级的良好做法。但夏侯惇却不这样做。他必定要先了解了上级发出该命令时的背景情况,然后再根据这个背景情况,对上级的命令二次判断,绝不盲从。
  这是非常高明的做法。因为上级和一线之间必然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当上级根据不够充分的信息做出判断下了命令后,往往这个命令会因为和一线实际情况的脱节而存在着误差,甚至错误。如果下级机械地加以执行,表面上看是对上级命令的尊重,但实际上却是对最后结果的不负责任。
  夏侯惇每次都要问清丞相是否知道关羽杀人,是因为根据他对丞相的了解程度,这是曹操做判断的关键前提。
  而且,夏侯惇尽管因关羽杀了秦琪非常痛恨,但他始终保持着冷静,一直坚持要把关羽生擒,送交丞相处理,而不是像五关六将那样,不管自己有多少分量,动不动就要取了关羽的首级去见曹操。
  活关羽和死关羽对曹操来说,资源价值是大不一样的。如果关羽被五关六将中的任何一人生擒而归,曹操还可以大做文章。反之,如果是五关六将杀了关羽,曹丞相为了平息天下物议,是很可能将杀关羽者军法处事的。

  从以上两点来看,夏侯惇虽然只有一只眼,但显然看得大多数人都清、都远,也真的没有辜负曹操对他的看重。夏侯惇是一个值得托付的男人!
  张辽这一来,过五关斩六将就结束了,前面已经是袁绍的地界了,追兵也不会再来了。关羽长吁了一口气。
  这一段旅程,让关羽学会了很多东西。但在心理学家看来,他还是没有学会人生中最重要的一课,所以生活日后会继续给他上课,直到他生命终结,再也用不着学习为止。因为就是关羽对这一课的忽视,让他遭到了生命中最惨痛的失败,最终付出了自己的生命。
  在这里,再提一下五关六将。尽管他们在“自我服务偏见”的驱动下,不由自主,不自量力,也不管他们出于什么样的心态,采用什么样的手段,但他们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全部都做到了忠于职守。和那些叱咤风云的大英雄相比,他们只是微不足道的小人物,也许人们今后不会再想起他们,但忠于职守的人始终值得我们钦佩。
  张辽和关羽依依话别,竟是不知道说什么才好。就两个人的立场来说,这也是非常正常的一种情绪。
  张辽没话找话说:“云长兄,你准备去哪呢?”
  没想到这句话歪打正着。本来关羽的去向是很明确的,但由于孙乾的出现,临时改变了方向。但关羽又不能实话实说,唯恐曹操知道后会立即出兵讨伐刘备。同时,在最后离别的时候,关羽也不忍心欺骗这个老朋友。
  所以,关羽说:“我的兄长玄德公已经离开了袁绍,又不知下落了,我反正是找遍天下也要找到他。”
  张辽一笑,其实并不相信,随口说出一句:“既然玄德公不知下落,云长兄不如暂且跟我回去见丞相,等玄德公有了确切消息后,你再去找他……”话未说完,张辽自己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事情,就住口不说了。
  关羽当然要说:“既然已经告辞,哪里还有回去的道理呢?”内心中想:“这一趟走得如此艰辛,我是再也不愿重来一遍了。”
  关羽和张辽挥手道别,想到从此后分列两个阵营,很快就会刀兵相见,不由相对无语。
  ××××××××××××××××××××××××××××××××××××××
  心理学家感悟: 生活经常就同一主题给你上课,直到你再也不会或再也没机会在这一方面犯错误为止。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