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州故事》
第45节

作者: 易老板
收藏本书TXT下载
  为了让我们一家吃好吃饱,母亲还有更创新的吃饭。

  一是压饸烙面吃。就是把山药面和面后放到压面的进面口,用饸烙床杠杆向下直接把面挤压到开水锅里,等熟了后再捞出来过一下凉水,加些炸酱之类的面卤,再放些陈醋和生蒜瓣,吃起来十分利口,味道也蛮不错的。
  二是挤压卷饼。就是把山药面蒸成窝窝头,趁热再放到石碾子上碾压成饼,展开后放些芝麻盐之类的作料,趁热再卷成面饼,再在另一个碗里倒上酱油醋,放些捣碎的大蒜,加几滴香油,那卷饼蘸着吃,味道好极了。母亲不是美食家,但努力做出了美食家的味道,让我们一家人吃得香、睡得熟、长得好。
  我的记忆中,好多年我们队工值都是一两毛钱,实在是太穷了。
  我的奇葩愿望就是让队里的耕地都变成水浇地。我还想建议我父亲,让我父亲带头,动用生产队里全部劳力,利用秋后冬天的农闲时间,争分夺秒,早出晚归,在村东救命河的河底打上一眼很深的机井;在水库两岸分别建起了两座高耸的水塔,这样就可以把村东近百亩的耕地变成水浇地。
  水井和水塔要是建成使用,是我们生产队粮食年产量翻倍的重要保证。这样,我们队最大的难题——口粮问题解决了。”
  朱友康真了不起啊,中午一口红烧肉,竟然引起了他这么多联想,而且,学习态度很快达到了新的境界。
  他的长篇大套的作文里面,不仅诉说了自己生活的困苦,而且还饱含深情地歌颂了父亲和母亲,不仅展示了自己的奇葩愿望,而且还给出了改变命运的具体建议和实施方案,饱含了他的思想追求和远大志向,深深体会到了他强烈要求改变现状,改变命运的决心和意志。

  老朱回家后看到小西屋亮着灯,心里犯着嘀咕。友康自从住院回家,一直都在玩儿,今天莫非太阳从西边出来了?
  因为带来好消息,老朱还是把儿子往好处里想了,也许这孩子打心眼里知道学习吧?
  他没有惊动儿子友康,而是走到北屋急于跟老婆丽芝分享。丽芝听了先高兴后噘嘴。高兴的是,孩子考上考不上,肯定是好消息,噘嘴的是去蓬州中学上学那要花多少钱啊,这钱从哪里来。
  老朱心里想,妇人之见,这叫放长线钓大鱼。咱自己受苦受累没啥,下一代有了出息比啥都好。俗话说得好,三十岁以前看父母,三十岁以后看孩子。
  老朱告诉丽芝,这次机会千载难逢,千万不能错过。如果有可能,让闺女友钟也去试试,说不定会碰一个好运。丽芝带有嗔怒地说,你老朱是想好事想疯了吧,闺女辍学的时候,你怎么不把她拦住,现在才想起来?这不是下完雨再打伞吗?晚了!再说友钟已经三年多没有上学了,恐怕连名也不让报呢。
  “我从何树坤那里听说,今年是蓬州中学第一次面前全县招收初中,正好赶上了教育上学制改革,现在的五年级要多上半年学,这样的话,报名条件不好控制,高一年级低一年级都可以报名,只要考试成绩优秀就行。”老朱接着说“现在国家刚刚开放,许多行业缺少人才,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
  丽芝觉得在理儿,就把友康从小西屋叫过来。老朱把这次去城里听到的有关蓬州中学招生信息和找人打听到的事,详细地说了一遍,观察友康是什么反应,友钟是怎么反应。
  听完之后,友钟说:“三金去试试吧,是好事!”友康不吭声。
  “钟儿,你是不是也考虑考虑?”友钟心里是多么希望去试试啊?可是,还要面对现实啊,这样的家庭,假如姊妹俩都去了蓬州中学,这父母能负担得起吗?“不,不,不,我绝对不行,甭为我操这个心了!”友钟态度很鲜明。
  其实朱友钟是多么想去上学啊,尤其是到蓬州中学去,那里有赵大友这个好老乡,好朋友,尽管他马上就要毕业了,可是,能在一个学校里一块待一阵子,一块来,一块走,一块读书,一块写诗诵读诗歌,也是值得的!
  前一段时间在医院里,友钟和大友都是伤病号,老朱和丽芝两口子谁都没有发现,他们之间已经发展成为朋友关系。所以,更不知道友钟这时候是什么想法。
  也就按照正常逻辑考虑问题,没有把友钟上学放在第一位。友康永远是优先的,甚至说是唯一的。
  友康坐在一角,右手不断在左胳膊关节处摁压,其实,这时候他的胳膊已经伸不直了。老朱和丽芝对于友康的动作毫无察觉,他认为是友康用这样的动作在思考这问题。

  “三金啊,别那么傻乎乎地杵着了,说句话吧,让你爹去争取。”丽芝鼓励友康说道。
  “咱这样吧”老朱折中式地说道,“友康必须去报名参加考试,我已经打问好了,你今年完全有资格参加考试。友钟是不是能报名,等给友康报名的时候再细问,如果可以,给你们俩都报名。”友康右手摸摸脑袋,问:“我觉得不行。初中没学好,高中只有文艺班和体育班,我不上!”因为上了初中二年级,友康把这次考试报名放在了考高中上面。
  “哎,就是跟你说这个呢!我和你娘商量了,你就去考初中,你不是说初中没有学好吗?咱从头再来不是更好吗?”老朱事先不告诉他们俩大人是怎么想的,目的就是为了打探俩孩子是怎么想的。现在把话都挑明了,下一步就有了方向。
  友钟听爹这么一说,心里暗暗自喜,假若可以,我现在就去努力。想象着以后去蓬州中学上高中,甭提多高兴了。只要可以去上,文艺班、体育班不挑也不捡。

  所以,等父亲跟弟弟说完,他就以默认的方式作了表态。不过,她在想好事的同时,也为自己离开家庭而忧虑和担心。三年来与父母朝夕相处,早出晚归,同舟共济,已经成为习惯,如果再次一下子离开,到四十多里远的蓬州中学去上学,倒是感觉很别扭很难过!
  “现在已经是八月十七号,你们俩都什么也别干了,趁着养病赶紧复习,其他问题我再细问!”
  丽芝拨拉开卧在她怀里的老黄猫,去准备晚饭,友健和两个妹妹在院里玩得正欢。友康走出屋门,领着迈克儿去街门外边喂兔子,他已经半天多没有喂了。友钟帮着娘开始收拾锅灶。
  老朱挑起两只水桶摸着黑儿,到街里路南堂哥的辘轳井那里打水去了。老朱有一个习惯,每天下工回家后第一件事是把南屋里老娘水缸里打满水,再把自己水缸倒满,第二件事就是去喂猪。尽管母猪没有别人家的甜欢(发财)。
  说起喂猪,他的气就不打一处来。

  南丘村每家每户补贴家用的收入主要靠养母猪,剩饭、剩菜、野菜、山药蔓、萝卜缨子都是它的食物,不像养肥猪那样提高成本,小崽子喂养一个来月就能出栏,也不用吃多少东西,卖猪仔是他们赖以生存的主要法宝。如果顺利,每窝猪崽赶上好行情,养活一家人是不成问题的,包括孩子们上学。
  去年小猪仔行情一天天见长,庄稼年景又不好,粮食减产,老朱动了养母猪的心,想利用哥哥的一个空猪圈再养一头母猪。他利用空闲时间,在邻近的周围村庄转悠了三天,才看好一头母猪。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