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州故事》
第13节

作者: 易老板
收藏本书TXT下载
  卖油的一般脾气都很好,因为谁都知道那时候是多么的艰苦,他会挨着个儿地一个一个地往窝窝头底部点上几滴香油。
  只要能抢到前面点上香油,剩下的时间就会不紧不慌地,回家找到盐罐子,顺手撒上一些大盐,这时香油的气味更加的浓烈,他们会得意洋洋地一边吃一边找小伙伴们尽情去玩耍。
  顺着厨房再往北就是正堂北屋了。这里留出来最东边一间,是给后院朱友康大伯家做出入用的走廊,也是大伯家的街门;西边挨着三间是土炕、中庭和大锅灶——过冬天时大锅灶就是通向土炕洞里的火源,不用煤炉取暖,只做饭带取暖就可以了,这也是老祖宗的发明创造。
  从小就睡在这里的土炕上,从来就没有感受到冷过。
  大人会安排小孩睡在冲着炕洞的土炕里面,这样会比其他地方要更暖和。
  因为当时村子里还没有通电,也就没有电灯了,经常把一盏昏暗的煤油灯放在较高的家堂窑里,这样屋里面会更亮堂一些。
  家堂窑下面是木制老方桌和两把圈椅。这是大人们上座的地方,一般孩子们是不能入座的。只有当大人们闲情逸致来拷问我们的时候,才会让孩子们扒着方桌一角。
  有时候为了看得清楚,偶尔也会让孩子们趴在圈椅上回答问题,不过这样的时候很少。
  那时候老朱教孩子们学习打算盘,因为老朱是高小毕业的优等生,回家后当过生产队会计,从前也当过公社里的秘书,双手打算盘是他的得意杰作,孩子们几个人一起拼也赢不了老朱。只好甘拜下风。
  可惜老朱只上到高小,后来又赶上了运动,后半生就再也没能施展出他的才能来,大家都推荐他当生产队会计,后来又当上了队长。

  北屋正中后墙上原来也有一道木门。在老朱结婚以前,中间是通着的过道。
  后来分家以后才堵上,在北屋最东头留出一间做了后院走廊。
  在留出一间走廊以后,为了前院严实,顺便在前院垒砌了一道东墙,把走廊和前院隔开。东墙南部留出一间地方,前院也盖了一个门楼。
  也就是说,进了朱家大门,第一个门楼是书堂家,再往里面走就是朱友康大伯家。
  朱家老房子前院的东墙内侧,与北屋前面交接的角落,栽种了一棵枝叶稠密的石榴树——不知情的看上去是一棵。
  这棵石榴树可不一般,它是由酸甜两棵树组成的,生长年代已经十分久远。因为后院那棵两搂粗的核桃树就是证明。这两棵树据朱家长辈传说是同一天栽下的,属于百年老树。
  这棵石榴树相互簇拥,相互缠绵,枝杈攀援,根茎交错,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这正是石榴树的特性和禀赋,也正是家庭和睦,精诚团结的象征。
  在繁花似锦的季节,在浓密的绿叶中,开满了火红的石榴花,如果不留神,你根本看不出这时开的是两种不同的花。
  光洁鲜艳,嫩红欲滴的花是甜石榴花;相比之下,个头显得稍微大一些,颜色稍微清淡一些,花瓣边际略微发黄一些的是酸石榴花。
  更为奇特的是,等到了八月十五前后,无论哪一种石榴,都会出落得肚肥腰圆,甚至会笑口大开,露出满嘴的“红牙”。
  这时再去辨认石榴的品种,你就会发现,甜石榴开口裂缝的地方,外皮绯红,羞羞答答,整齐地排列在那里,而且饱满圆润,晶莹剔透,宛如光洁宝石,又似粒粒珍珠;而酸石榴则不同,酸石榴个头稍微大一些,色相稍微差一些,皮肤稍微黄一些。
  这两种石榴,从味觉上差别可是最为明显的了。

  甜石榴水分略小,但十甘甜,这种甘甜留在嘴里而甜润全身;而酸石榴大相径庭,不但水分实足,别说放一把籽粒到嘴里有多么厉害,就是放一粒进去,酸得你就会摇头打颤,酸水倒流。
  所以,在吃甜石榴的时候,人们通常会把好多籽粒一起放到嘴里吃,以享受甘甜之韵美;而在吃酸石榴的时候,都会像数家宝一样,一粒一粒地送到口中,似乎更多的男士,把吃酸石榴当做一种勇敢,当做一种荣耀。像喝一杯甘洌的高度白酒一样,彰显男士的豪爽和气度。
  这种比喻很是恰当,这酸石榴的甘洌,酸得阳刚,酸得豪迈,酸得大度,酸得气壮!
  其实细说起来,酸石榴和甜石榴还有细节上的区别。

  比如酸石榴的叶子,从手感上触摸,稍微厚实一些,光滑一些,饱满一些;从观感上欣赏,稍微宽大一些,圆润一些,美感一些;从生长期限上观察,每年的霜降甚至更晚一些,酸石榴的叶子还有不落的。但是它春季发芽时间来的比较迟一些。
  西屋偏南一些有一棵梧桐树,比碗口粗一些,笔直挺拔,树冠很大,是家里乘凉最好的庇护之地。这是后人最近几年才栽上的。这里却是小孩们的游戏场。
  每当秋季到来,生产队里分下来山药萝卜的时候,堆在院子里,高高的像一座小山围在梧桐树周围。
  遇到这个时候,小伙伴们上房绝对不会用梯子,而是爬到山药萝卜堆上,攀着树身或树冠斜枝,上到房顶玩耍,甚至常常排起队来,挨个儿从房顶跳下来,爬上去,再跳下来,再爬上去,这样反覆地追逐嬉戏!
  后院最突出的特点是,在院中央偏西南方向,长着一棵树冠庞大的核桃树。树身自下而上向东倾斜着生长,站在后院东房顶上,就可以轻易上到树上。

  每到夏季妇女们都会上到房上,在遮天的树荫下乘凉聊天,缝织被褥,或做一些其他营生活儿。
  这棵核桃树和前院石榴树一样,留下了太多的故事。
  小时候,朱友康大伯家的堂妹朱友金和朱友康年纪差不多大小,在她大哭大闹实在哄不下的时候,爷爷常常抱着她放在核桃树枝上,来回摆动,上下摇晃,可是越是这样她闹得越厉害;倘若领她去看石榴花,给她折一枝石榴花,她就会乖乖地听话,不再哭闹!
  听大人们说,三金哭闹的时候不多,可是也有哭闹难哄的时候,但每次和堂妹友金正好相反,爷爷朱鸿礼领去看石榴花,三金会像堂妹那样哭闹不止,爷爷抱着三金在核桃树枝上,一摇摆就会停止哭闹。
  后院的另一个特点就是比前院房子多。
  北房五间,不用像前院那样留出走廊;又有南北通用的东房和西屋。西屋也不会像前院那样留出两间磨房的地盘来,正好比前院还多出一个东房来。
  朱家人心地纯洁,精诚团结,一切从需要出发,没有那么多是是非非,长长短短,斤斤计较,更没有为此大吵大闹。一家人和和睦睦,和和美美,尽管生活条件差一些,但是都过得清清静静,踏踏实实,美美满满的!
  要说半点矛盾也没有那也不够真实,当三金他们稍微大一点的时候,也有小小的摩擦。
  闹意见最多的地方,就是界限不太明朗的,大伯从前院北屋东头走出来的走廊——因为这走廊本身应该在前院,而现实必须让三金大伯一家走路出门。
  大人们从来没有吱过声,倒是小孩们为此而闹腾。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