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州故事》
第4节

作者: 易老板
收藏本书TXT下载
  灶台上的那只小花猫“喵”一声嚎叫,从锅台边一个越身逃到墙角去了。
  这时火势已猛,她大声扯着嗓子喊着书堂的名字“老朱,老朱,快来救火,快来救火,救火啊!”
  她是一位坚强的妇女,是村子里出来名的劳动模范。可是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火情,她一时不知所措,赶紧搬自己的救兵来增援。
  她三八年出生,一小没了娘,跟着父亲和哥哥弟弟相依为命,过着极其艰难的日子。
  三四岁的时候,下雨把房子也泡塌了,住进乡亲们临时帮忙塔起的帐篷。又遇上兵荒马乱,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挨饿成了家常便饭,几次饿得昏了过去,又死里逃生。
  最困难的时候,就和哥哥沿街乞讨。尤其是到了冬季,日子更是雪上加霜,衣服,尤其是冬天的衣服便成了姊妹们的奢望。多少个冬天,都是在冰天雪里度过的,别说没有袜子穿,就是鞋子也是露着脚趾和脚跟。
  每年冬天,冻得脸上、手上、脚上都是冻伤,肿胀的像馒头,严重时化脓流血,苦不堪言。
  作为十岁上下的小姑娘,在富家里都是“小公主”,“香饽饽”,而在穷人家里却是流浪的女孩,没娘的女孩,最受罪的女孩!

  总算是老天有眼,张丽芝也和朱书堂一样,后来有了后娘,后娘为了养育这些子女,也没有生育。书堂的后娘嫁到朱家没有生育也没有领养孩子,把五个子女当成了自己的孩子,情同手足,抚爱有加。
  不同的是,张丽芝的后娘嫁到她家后,又领养了一个女孩——她弟弟的女儿,也就是她的亲侄女。
  这样一来,张丽芝尽管没有再受大罪,但是他后娘有了亲侄女做养女,并且溺爱有加,相对于她,就失去了更多的关爱和温暖。
  她在家里不到十岁就开始学着做饭,学着做衣服,像大人一样操持家务,这样练就了她一手好活儿。做鞋袜,做衣服,做家务样样活儿做得都很出色。

  幸运的是,她成人之后很快嫁出了这个家门,得到了老朱的关爱和温暖。他们的共同经历和共同遭遇,使得他们凝聚力量,形成共识,维护了一个好样的家庭。
  所以,结婚后倍加珍视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更加珍惜一家子的大大小小老老少少男男女女!
  于是,她总觉得自己是幸运的,也是最幸福的。
  庄稼人,尤其是走过困苦日子的人,更懂得生活的来之不易,更懂得珍惜生活,更懂得生活的意义!
  所以,结婚之后,她拼死拼命地干,不论是自己的还是他人的,不论是队里的还是家里的。于是她很快融入村里四邻八舍的人群里,融入村集体的大家庭里,融入妇女的行列里,表现优秀,人见人爱。
  尽管她努力扑救,大火还是燃烧起来。
  她用尽力气,烟火呛得她喘不过气来,她仍然坚持着不离开屋子,她抄起放在锅台角里的擀面杖,紧急扑救。
  救火用的是巧劲儿,力气再大也是没用的。不是谁的劳力好谁就能灭火的!
  她急得手忙脚乱,又是跺脚又是大叫,劳力好在这里几乎是排不上用场!
  她说是烧火做饭,其实,她的心思根本没有在这里。

  因为雨势大,又伴有风声雷声,再加上雨水打在院子里的石榴树和梧桐树的树叶树枝上发出巨大的声响,刚开始的求救声在另一个屋子陪孩子的老朱根本就听不见。
  火势一大,火光透过门窗照亮了院子,老朱才隐隐约约听到那间屋子里的求救声。
  他把手里的旱烟袋一扔,一溜烟跑出去,顺手提起一桶屋檐下边的一桶水,不管三七二十一向北屋灶膛泼了过去。紧接着就是第二桶第三桶……,火势很快得到了有效控制。
  也许是太紧张,也许是需要彼此依靠,也许是大火助推了夫妻两人爱情的火苗,也许是同样为了这个家,同样为了这家里的几个孩子,尤其是对出门在外的大儿子和大闺女的担忧和牵挂,灶火里的火苗熄灭了,他们之间的爱情火苗却轰轰烈烈地燃烧起来。
  尽管柴火堆里还在发出呲呲的声音,甚至巨大的烟性气味!

  老朱和丽芝同岁,人到中年,难得的激情,难得的时间,难得的机遇,今天算是都给凑齐了!
  在这里把一切牵挂,一切担心,一切烦心事,统统暂时搁到脑后,享受着美好的当下!
  在这里爱就是一切,爱胜过一切,爱就是当下这个小小的世界。他已经忘记了自己脚面的疼痛。
  丽芝本来就是年轻美丽的女性,尽管带着一群孩子,平日里忙东奔西的,今天这样的特殊日子,这样特殊日子里的特殊时间,特殊地点,特殊情感,她一改往日的被动,把多年的情感积累一下子爆发出来。
  不知什么时候,小花猫又上了锅台,“喵、喵”地叫了两声,从锅台上跳下来,向外边跑去,这时才发现院子里的雨声小多了,外面似乎比先前也明快了许多。
  正在这时,忽然听到了大门口黄狗急促的叫声,随后传来重重的敲门声“大爷、大娘、大爷、大爷在家吗?”
  朱友康在学校里挨了批,感觉自己比窦娥还要冤枉,气都不打一处来。
  被同学强行抢走了军帽,人家还堂而皇之地说是“借用几天”;自己本来丢了东西,人家反咬一口却说自己又偷吃了人家的白面火烧。真是岂有此理!
  最近实在是不顺利,天又接连下雨,弄得朱友康心烦意乱,焦头烂额。哪有心思去想其他事情呢?这些事情带来的坏情绪,课堂上干扰了听课学习,课余时间干扰的没有心思看书,没有心思做作业。甚至压根就没有听到老师到底留了哪些作业。
  唯一听得见的就是窗户外面的闷雷爆炸的声音,呼啦啦刮大风的声音,哗啦啦下雨的声音。
  唯一能指挥他神经的就是今天的倒霉运势。

  唯一难以接受的是肚子咕噜噜饥饿难忍的响动。
  连续几天的阴雨天气,挡住了他去偷偷吃自己从家里带来的玉米面高粱饼子的小路。又不想面对班里面这么多同学,打开用几层笼布包裹的严严实实的玉米面高粱饼子。
  往日天气晴好的时候,他就自由奔放得多了。
  上午放学之后他可以很放松地,一个人自由自在地跑到水库上游北岸的长着一棵大树的一个小小土埝上,静静地躺在嫩油油的草坡上,一手拿起书,一手拿出一块玉米面高粱饼子,一边看着书,一边嚼着面饼。
  他会把面饼一点一点地放在嘴里,细细地品嚼。这样吃的效果非常好,越是细嚼越能品出面饼甜甜的滋味来。
  这是他近一年来在中午吃饭“生涯”中得到的最深刻体验,也是他得到的最宝贵经验。一天之中唯有这个时候最得意、最温馨、最浪漫。
  但是,这种独享独拥的体验和经验又无法与人分享,心中不免有些失落和惆怅。他只好孤芳自赏,自娱自乐,自我安慰。
  质地粗造而又扎嗓子的两个玉米高粱面饼子,就在他悠闲自娱的细嚼慢品中,伴随着书里的文字慢慢进入干瘪的饥肠辘辘的肚子里。
  然后他沿着土埝延伸向水库的方向,寻找一个小小的水源分支,用涩巴巴的两只小手,捧起清澈的透明的亮晶晶的河水痛饮几口,这时他会感到一种幸福的满足,心中充满无限的感恩,大自然就是生养我们最好的地方。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