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州故事》
第3节

作者: 易老板
收藏本书TXT下载
  外出的村民到了外地,都不愿意说出自己的村名,感觉村名本身就是一种羞耻;感觉活在这个村,在外人眼里,几乎永远都抬不起头来。
  临近下午放学的时候,朱友康刚刚值完日——打扫教室卫生后,从书包里拿出“珍藏”的那片脏兮兮的打了很多褶皱的塑料布,小心翼翼地把破旧的左脚跟下薄的一走路就硌脚,鞋面上挂破几个口子的千层底布鞋,塞进他堂哥友兵当兵时送给他的,已经有些发黄的绿色军用书包里,两手紧紧捏住塑料布的两角撑在头顶,头上一改往日的军帽雄威,成了光秃秃的圆球。
  然后,他又伸手摸了摸书包里的心爱新华字典。他心里暗暗祷告:老天保佑我的新华字典,千万别和军帽一样,丢了不算还要倒打一把屎!现在三件宝贝只剩下两件了,不知道被抢走的那一件宝何时才能完璧归赵。

  他在校园扫视了一眼,发现自己是最后一个离开学校的。
  于是,光着脚,急匆匆,心里有点害怕地从学校跑出来,看了看天色已晚,其他同乡同学都已经跑到自己的前面,赶往回家的路上,他赶紧往前去追。
  他出了校门,向右拐过一个弯儿,穿过一个南北小巷,在小巷的尽头,沿着一个陡坡下了中丘河。只见河川雾气缭绕,细雨蒙蒙。
  几天的雨水积累之后,河水水位明显暴涨,他仍然沿着被河水淹没的,已经看不见的原来小路,准备躺过这条河,谁知河水水位居高不下,而且水流冲力不断加大,走着走着就身不由己了。
  从脚脖子深到后来没过膝盖,再到后来的齐腰深,再后来身子已经禁不住河水的冲击了,他已经无法支撑起自己的身体,他的书包已经浸泡到河水里,他已经无法顾及里面刚买的心爱之物——新华字典了。
  那是他利用五六个星期天放学时间,东奔西跑,走遍了大北岗、蝎子岗、牤牛岗、孤山岗几乎村子周围的所有山岗,翻开了不知道多少块石头,捉到的蝎子,又经过盐水煮泡、晾晒、加工换来的。
  别的他倒不是太在乎,唯独这本新华字典让他无法割舍。它在水中一边想着,一边挣扎着,为了不被河水冲走,他很快扔掉手中的塑料布,赶紧反过来死死抱住书包。
  因为经常到河里玩水,学会了游泳。自从上了初中,尤其是到了夏季,每天往返两趟,有时候除了上午放学后,下午上学前要到中丘水库、中丘河道游泳之外,上体育课也会去水库学习游泳。
  所以,他的游泳技术学的非常好,除了在本村上小学时,在村东救命河里学会打扑腾、高处跳水之外,还学会了蛙泳、仰泳、潜泳。看来这次是派上用场了。
  他勉强支撑着身体沿着河流歇着向对岸游去。可是,水势太猛,向前冲力过大,眼看着就要上岸的他,很快被河水冲向东边,卷进汹涌翻滚的大浪之中。
  这时天色已晚,路人很少,面对滔滔翻滚的河水,面对宽泛的水面,他确实紧张起来,心里乱作一团,又遇上下雨的天气,周围行人难找,没有人看见,谁来救人啊!
  他挣扎一段时间以后,体力上明显跟不上了。他焦急万分,想起了刚走出校门时的犹豫,天色不早了,终究是要回家的,不可能再绕道几里地从中丘水库坝上回家,那样的话,肯定不会被河水挡路,但是,回家的时间肯定会往后延长不少。他衡量之后,还是选择了走近路。结果出现了这么糟糕的情况。
  迎着大雨抢先出来的几个同学,手拉手过了河,很快上了河岸,他们平时都是一起回家,今天朱友康值日,需要打扫完卫生才能离开学校,所以,这次没能和他们一起做伴回家。
  当几个人走了一段路程之后,后面一直看不到朱友康的身影,突然有人提出,这下雨天还是等等朱友康一起回家吧。后来,有人说,咱们出来的早一些,河水涨的很猛,是不是朱友康过不了这个河?咱们回去找找他吧!
  这个决议得到了大家一致响应。
  可是。当他们回到河岸时,已经看不了多远,根本看不到河里有人,也没有发现朱友康的身影,大声的喊话也没有应声。
  她们沿着河南岸继续向东搜索着,呼喊着朱友康的名字,四处奔跑,四处寻找,可是,只能听到呼呼的风声,唰唰的雨声,咆哮的流水声,一切照旧进行着,唯独没有朱友康的声音,唯独没有朱友康的影子!

  焦急中的几个孩子,兵分两路,一路沿着河岸继续寻找,一路急奔老家,调兵谴将。尽快把消息带回家告诉他的家人!
  因天气不好,又下着大雨,朱友康的母亲张丽芝,坐在大锅灶旁边的用麦秸编制的蒲墩上,用她那整日劳作而显得微黑粗糙的右手,有节奏地“咕哒,咕哒”拉着风箱,左手拾掇着放在锅灶前面的没有规则的一堆柴火,分成一小捆一小捆地往灶火口里添加。
  这里是相对比较落后的地区,时值1978年还没有通电。
  这么样的天气,在屋子里已经看不到什么了,可是因为灶火里有柴火燃烧的光亮,他的母亲仍然舍不得点燃放在北墙高处家堂窑里的煤油灯。

  这是南丘村一代人做饭的方式。
  柴火是劳动之余从地里随手捡的,不用花一分钱,勤俭持家是这一代人的优良作风和优良传统。
  她一边往灶火里添加柴火,一边想着心事。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
  可不是吗?大儿子最近闹着辍学已经有大半年了,好像是最近给父母还下了最后通牒,反正赶在这个礼拜天放学就不再去上学了!
  问题是,学校里整天劳动,不是挖水渠就是点棉花,不是勤工俭学就是去学校荒地干活;老师又不懂得如何教学,不能有效地管控课堂,学生发疯一样地和老师对着干,不是搞闹剧,就是搞恶作剧,整天由着学生的性子,学习松懈,纪律换撒,这样的环境怎能学习呢?
  大儿子还曾经表示,要为家庭分担担子,要早日下地干活挣工分,尽快还清队里的饥荒,吃上饱饭。这怎么行呢?农家孩子不上学去那里寻找出路呢?
  今天一大早,孩子他爹朱书堂本来打算和车队一起去县城给队里送石头,谁知道在装车的时候,被石头砸中脚面,受了伤还要在家里躺着休养。还好,可以陪陪感冒发烧的二儿子朱友健。二儿子低烧不退都好几天了,真是着急得不得了!
  还有,因为临时调不开人手,让大闺女朱友钟跟着车队去城里送石头去了,第一趟很顺利,谁知道下午走了以后直到天黑还没有回来,也没有任何音信,真是揪心啊!
  张丽芝一边添加柴火,一边思考着一天里发生的事情和自己担心的事情。

  当手里的柴火被灶火里的柴火引燃时,他并没有注意到,至到被烧到手指,她才把手中已经燃起来的柴火随意的扔掉,这一扔不要紧,灶火堆放的柴火一起跟着燃烧起来,顿时大火开始在屋子里蔓延。
  墙上贴的神马已经被大火烧掉,她顺手抄起一把笤帚就向火苗扑去。哪知道不但没有扑灭火势,反而引燃了手中的笤帚,她赶紧扔掉笤帚向后倒退了一步。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