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关羽(一个跨时空心理学家对关羽的贴身观察记录)》
第15节

作者: 陈禹安
收藏本书TXT下载
  态度免疫具有正负两方面的作用,既可以让你拒绝正面的信息,也可以让你拒绝负面的信息。关键就看你先行注射的是什么样的“疫苗”了。

  邪教的洗脑就是巧妙运用了态度免疫的功能来控制成员的。邪教分子往往会提前警告新加入的成员,他们的家人或朋友一定会攻击本教的教义和理念。这就是一剂“强力疫苗”。当预期中的反对、攻击、驳斥真的出现时,邪教的成员早已经做好了抵制的充分准备。他们对邪教的信念反而因之更加坚定、强硬。也就是说,善意的反对反而助长了邪教的影响力。

  再说刘备逃过一劫,心思可就活络了:“那个红面孔必是云长无疑。可是他怎么可能投降曹贼,为他效力呢?”当初许田围猎的时候,曹操僭越接受百官的朝拜,第一个想杀他的人就是关羽。这次,曹贼又把我兄弟三人打得四分五裂,仇恨更深,云长怎么会背信弃义投降呢?
  刘备百思不得其解,于是就对袁绍说:“明公啊,我久蒙你大恩,无法报答。这次我想跟文丑将军同行。一来是为了报答你的恩德,二来去探听一下关羽的虚实。”
  袁绍很痛快地答应了,但文丑却不答应。文丑说:“刘备是个屡战屡败的人,身上晦气很重,和他同行,很不吉利。”
  袁绍说:“我正想看看他有没有真才实学呢。你还是带他去吧。”
  文丑不敢违背,但还是坚持说:“如果主公一定要他去,那就分兵三万给他,让他殿后。如果他没立功,回来可要治他的罪啊!”

  文丑不喜欢刘备也是有原因的。毕竟颜良是死在刘备的兄弟关羽之手,文丑与颜良本身情同兄弟,当然不开心了。
  刘备一听,这样更好了。关键时刻我要是想溜,可就没人拦我了,说不定还能拐走这三万兵马当作东山再起的本钱呢。
  文丑领兵前来。曹操等诸人都高枕无忧。但心理学家却丝毫不敢乐观,反而为关羽担心起来,因为文丑一来,关羽可能会有性命之忧。
  ××××××××××××××××××××××××××××××
  心理学家感悟:说服的大厦不一定非得建立在事实的基础上。
  心理关羽16
  关羽立了大功,曹操又喜又忧。喜自然不用多说,忧则是担心关羽立功之后,就要拍屁股走人了。曹操要留人,就得想留人的招。
  以前关羽是无功就受禄,这次有功不受禄就说不过去了。但到底用什么来激励关羽,却是个犯难的事儿。

  金银和美女本是最好使的激励手段,但关羽不能喜欢金银,也不能喜欢女人,否则就无法调和内心的认知不协调。
  曹操想了想,只有一样东西,关羽是喜欢的,而且不会推辞。这就是名位和荣誉。
  关羽归降后,曹操带他面见献帝。在曹操的示意下,献帝封关羽为偏将军。实际上,一个败军之将、名义上曾经和朝廷作对的败军之将,是没有资格受封的,但关羽非常乐意地接受了。
  每个人都有无法掩饰的弱点和软肋。对名誉和荣耀的渴求,正是关羽的软肋。曹操决定还是从这一点下手。而且,下手要快,要像关羽斩颜良一般快,一定要在关羽提出走之前搞定。
  那么,对一个武将来说,最高的梦想是什么呢?
  “关山万里觅封侯”是所有武将的终极追求。唐朝诗人王勃在他的绝世名篇——《滕王阁序》中给我们留下了“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的千古惆怅。

  汉武帝时的名将李广,擅长骑射,行动敏捷,打起仗来行踪飘乎不定,被匈奴人称为“飞将军”。李广多次出征匈奴,战功赫赫,但终其一生,也没有实现“以功封侯”的愿望,可见“封侯”之难。
  也正因“封侯”之难,其内蕴的荣耀与魅力,引无数武将竟折腰。
  曹操想:“我让你一步到位,你总该满足了吧,总不会离我而去了吧。皇帝只有一个,正好在我手上。放眼天下,除了我根本就没有人可以让你受封为侯!”
  曹操越想越得意,袁绍这个呆瓜,根本不知道“天子”的妙用,挟天子不但可以令诸侯,还可以滥封侯啊,不由放声长笑。
  曹操立即命人表奏朝廷,封关羽为寿亭侯。

  印信铸好,曹操看了看张辽,你还比较了解我的心思,关羽能够归降,你也是有功的。这桩给关羽送印的美差就给你吧。
  张辽拿着“寿亭侯”的印,来见关羽,心情有些复杂,心想:“红面孔啊红面孔,要不是我张文远劝降了你,你跟着刘备混,那里会有今天啊。哼,丞相就是偏心啊,我们这些人整天帮着他东征西讨,杀人无算,浴血奋战,但还是比不上你随便杀一个人啊。”
  不表张辽的内心思想斗争。说实话,从古至今,再没有一个人的侯爵比关羽来得容易了,只打了一次仗,只杀了一个人,就成就了武将的终极梦想(靠裙带关系封侯的除外)。
  张辽以为,关羽必是感恩戴德,兴奋不已。没想到,关羽接过印,瞄了一眼,淡淡地说:“这个,我不要。”
  “什么?!”张辽几乎不感相信自己的耳朵,心想:“红面孔,你的脾气实在太古怪了,你知道这是什么吗,这可不是萝卜像章,这可是十足真金的“寿亭侯”金印啊!”
  一瞬间,张辽的心理压力急遽上升:“连这么一件美差都办不好,丞相会怎么评价我的的办事能力啊?”也顾不得妒嫉了,违心地说:“老兄,根据你的功劳,封侯也不为过啊。你干嘛不接受呢?”

  关羽只是摇头,说:“我的功劳太微不足道了,当不起这么重的封爵啊。”
  张辽表示怀疑,这不是关羽的说话风格。如果关羽说:“怎么才是个亭侯,太差了,我不想要。”张辽倒会立即相信。
  在这里,插讲几句当时的封爵分类。东汉末年,一般是按照王、五等封爵、列侯三大层次进行封爵的。王非皇子不能受封,五等封爵为公、侯、伯、子、男,列侯分为县侯、乡侯、亭侯三类。
  关羽所受封的寿亭侯,并不是五等封爵里面的“侯”,而是列侯中的第三等“亭侯”。虽说,亭侯在整个封爵体系中只是最末一等的,但关羽起自白衣,能够被封为“亭侯”,也已经是相当不容易了。以诸葛亮之赫赫功劳,最后也才被封为列侯里面的第二等“乡侯”,是为“武乡侯”,世称“诸葛武侯”。
  张辽反复劝说,关羽意味深长地看了看他,只是不肯接受。张辽看看比劝他投降还难,只好作罢,垂头丧气来见曹操。
  曹操一听,头都大了。这一招怎么就不灵了呢?这个关老二,也太难伺候了!第一感觉就是他要走人了。但转念一想,关羽尚未知道刘备的下落,他又会到哪里去呢?
  曹操开始盘问张辽具体的细节:“关羽推辞不受,是你一说此事就推辞,还是看了金印之后推辞的?”

  张辽回答说:“关羽瞄了一眼金印,就立即推辞不受。”
  曹操明白了,张辽还没明白:“这有什么区别吗?不就是一回事吗?”这就是曹操和张辽的区别,也是曹操能当丞相,张辽只能当他手下的原因。
  曹操说:“文远,你去把这颗印毁了吧。”
  张辽又是一阵惊讶:“今天的人怎么都这么怪啊。丞相平时对关羽可是孜孜不倦的,今天怎么这么快就改变主意了。”
  曹操又说话了:“你再去铸另外一颗印,记得多刻一个‘汉’字在前面。”

  张辽顿时明白了,“关三条”就是自己代为传达的,其中第一条就是“降汉不降曹”啊。难怪当时关羽的眼神那么奇怪呢。
  张辽铸好了“汉寿亭侯之印”,急忙送给关羽。关羽又瞄了一样,纵声长笑:“哈哈,还是曹丞相理解我啊!”坦然受印。
  这颗印,是史上最古怪的一颗印。如果能够找到,必是绝无仅有的绝世之宝,就像稀世的错版邮票一样。
  历朝历代都不带这样铸印的。任何一个朝廷,无论别人是否视其为正统,它自己都是号称“封天承运”的。所以,在它分封爵位的时候,绝对不会在前面加上自己的国号的。你看,像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但绝不会是“汉武乡侯”或“蜀武乡侯”,张飞也是一个纯粹的“西乡侯”,绝不会加前缀的。
  曹操虽然挟天子以令诸侯,但他始终不是天子,是没有资格以朝廷的名义分封侯爵的。“寿亭侯”前面虽然没有“汉”字,但“汉”是题中应有之义,是不言自明的。任何一个人,除了关羽之外,都不会觉得如果“寿亭侯”前面没有“汉”字,就会成了“曹寿亭侯”了。

  关羽之所以如同小儿胡闹般执着于这一个“汉”字,说明他此刻内心的认知失调已经达到了一个高丨潮丨。若非如此,实在难以自我摆平。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