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关羽(一个跨时空心理学家对关羽的贴身观察记录)》
第14节

作者: 陈禹安
收藏本书TXT下载
  迪莉娅•乔菲和兰迪•加纳曾经对一些大学生进行了调查。他们询问大学生们是否愿意充当志愿者,去为当地学校进行艾滋病知识普及。大学生被分为两组,一组需要填写愿意当志愿者的表格,另一组只需口头表示即可。实验发现,当时,这两组大学生在是否愿意去担当志愿者上并无太多区别,但几天后的知识普及活动中,出席率却出现了明显的差异。以口头方式答应担当志愿者的大学生中只有17%的人遵守了承诺。而用书面方式答应愿意当志愿者的人中,有49%的兑现了承诺。

  现实中,银行在推销信用卡的时候,也发现了类似的情况。如果信用卡申请表是顾客自己填写的,而不是由推销员代为填写的,日后销卡的几率就会小得多。
  上面的两个例子足以说明,书面文字的威力了。相对于口头承诺,书面承诺是一种更为积极的承诺。当曹营官兵将张飞的名字用笔书写在衣袍上后,张飞的名字、张飞的勇猛就更加深刻地铭印在曹营官兵的头脑之中了。
  由此,在“第三方推崇”、“第一印象的首因效应”和“书面文字的威力”的共同作用下,张飞也成为了一枚威力无比的“定时丨炸丨弹”。
  心理学家预感要出的大事,就是指这一颗“心灵丨炸丨弹”而言的。
  此后,曹操击败袁绍后,挥师荆襄,再败刘表,并乘胜追击依附刘表的刘备。刘备落荒而逃,张飞故设疑兵之计,在长坂桥前独当曹操的百万雄师。

  张飞见曹操亲临前阵,以察其疑,当即豹目圆睁,大喝一声:“吾乃燕人张翼德也!谁敢与我决一死战?”声如巨雷。曹军闻之,尽皆股栗。曹操顿时想起关羽昔日之语,回顾左右说:“我向曾闻云长言:翼德于百万军中,取上将之首,如探囊取物。今日相逢,不可轻敌。”话音未落,张飞睁目又喝曰:“燕人张翼德在此!谁敢来决死战?”曹操见张飞如此气概,心生怯意。张飞望见曹操后军阵脚移动,横枪立马再度喝道:“战又不战,退又不退,却是何故!”

  张飞的一声大喝,就如引信般,当即引爆了深埋于曹营官兵心中的“定时丨炸丨弹”。曹操最宠爱的小侄夏侯杰惊得肝胆碎裂,倒撞于马下。曹操大惊,回马便走,诸军众将一齐望后退却。一时间,弃枪落盔者,不计其数,人如潮涌,马似山崩,自相践踏,死者不计其数。
  张飞这一喝为何有如此之威?
  张飞的这一喝之威,实际是关羽那一句话的威力的具体体现。关羽一生说过很多话,以这一句最为谦逊绵软,但却以这一句威力最大。曹营自夏侯杰以下,死伤不计其数。试问天下又有几人能够用一句话做到如此呢?
  关羽用谦逊来炫耀自己的骄傲,无意中却成就了张飞的雄威,让人抚今追昔,不胜感慨。
  ××××××××××××××××××××××××××××××××××××
  心理学家感悟:谦逊的目的与它本身正好相反。

  心理关羽15
  天下万事万物,都是平衡的,有得必有失,有盈必有亏。关老二帮了张老三一个大忙,却没想到差点送掉刘老大的一条性命。
  关羽不知道,刘备此刻正栖身于袁绍帐下。颜良之所以前来讨伐曹操,大半是由于他的刘老大窜弄起来的。
  颜良的败兵回去一报告,说:“颜大将军猝不及防就被一个红面孔、使大刀的猛将一刀砍了。”
  袁绍大惊:“什么红面孔这么厉害?竟然斩了我手下的第一猛将?!”

  袁绍手下还有一个谋士叫做沮授。这个人和前面提到的过的田丰一样,颇有智谋,但也有和田丰一种的严重缺陷——不懂得如何说服上级。
  有技巧地说服领导,其实是当一个谋士的必备技能。一个谋士,即便再足智多谋,如果不具备说服的技能,最后的岗位必然是在大牢里服役。目前,田丰已经在牢里上岗了,沮授眼看也就要步其后尘了。
  沮授非常聪明,一听就知道这个红面孔是谁了,立即对袁绍说:“这个人一定是刘备的兄弟关羽关云长。”
  袁绍顿时就想起来了,关羽斩华雄的时候他是十八路诸侯的盟主。关羽的快刀他是知道的。关羽的红面孔他也是知道的。这个世界上能够胜过颜良的高手并没有几个。这么一推断,此人必是关羽无疑。
  袁绍一看刘备若无其事地站在一边,不由勃然大怒,骂道:“你兄弟杀了我的爱将,你必然是里应外合的同谋者。还留着你干嘛?刀斧手,把他推出去砍了!”
  如果刘备就这样被袁绍砍了,那他就不是刘备了。刘备别的本领没有,糊弄一下袁绍这样智商不足的人还是绰绰有余的。
  刘备急中生智,说:“不关我事啊。我连老婆扔在哪里都不知道,又怎么会知道兄弟关羽张飞的下落呢?”

  像刘备这样把老婆当衣服,兄弟当手足的人还是不多的。所以,关键时刻,刘备的老婆就派上了用场,成为刘备说服袁绍的重要工具,最终救了刘备一命。
  袁绍想想有道理,他自己就是爱老婆胜过爱兄弟的,就给了刘备一个辩解的机会。
  刘备哪里会放过这么好的机会呢,立即说:“明公啊,我自从徐州兵败,连老婆都没顾上,狼狈万分来投奔你,哪里会知道云长在曹操手下呢?况且,天下长相相像的人多了去了,难道红面孔使大刀的就一定是关云长吗?请明公详查吧。”
  早已说过,袁绍是个没主见的人。他一听刘备的话相当有有道理,立即就责骂沮授说:“你看看你,误听了你的话,差点害了玄德兄弟的性命!”
  沮授满脸委屈:“其实我也没说啥啊。我不过是说红面孔是刘备的兄弟关羽,也没让你立即杀刘备啊?”
  袁绍可不管你委不委屈,立即和刘备商量起如何给颜良报仇的事情来。
  刘备为什么能这么轻易就说服袁绍呢?
  刘备使用的是说服的外周途径。
  说服有两种途径。一种是中心途径,一种是外周途径。当人们在某种动机的引导下,并且有能力全面系统地对某个问题进行思考的时候,他们更多地使用说服的中心途径。也就是说,当用于说服别人的论据充分,令人信服的时候,比较适合采用说服的中心途径。反之,当你手中并没有有力的论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的时候,就应该采用说服的外周途径,通过事实之外的情感体验、基准比较、信赖亲友或专家的判断等方式来说服别人。

  中心途径的说服,是基于理性的逻辑推理的。而外周途径的说服,则借助于人的感性发挥作用。比如,现在的很多的商品,都喜欢找一个明星代言人,以吸引购买。这就是对外周途径的利用。明星并不能符合逻辑地证明商品的功能效果,但他可以在情感上拉近和购买者之间的距离,给购买者,特别是其粉丝以欢快愉悦的享受,从而促进销售。

  刘备在这个危急时候,根本就不了解任何的事实论据。如果他走“你有什么证据能证明我和关羽共谋”来反驳袁绍或走“我有什么证据证明我没有和关羽共谋”来洗清自己这两条路的,那今天他就死定了。
  反之,刘备只是利用袁绍人之常情的情感体验来证明自己,恰恰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当缺乏事实确凿的论据时,这是最好的办法。
  当下,刘备摆脱困境,从阶下之囚又变成了坐上之宾。刘备还没回过神来,就听帐下一人大声叫道:“颜良是我兄弟,既然被曹操害了,我一定要为他报仇!”
  说话的是文丑。袁绍手下的第二猛将。虽说是排名第二,实力和颜良其实不相上下。
  袁绍大喜,说:“除非是你,才可以给颜良报仇雪恨啊!好,我也给你十万兵马,你立即起兵,强渡黄河,追杀曹贼!”

  刚受了半天委屈的沮授一听,连委屈也顾不上了,立即站出来说话。要说沮授也真是个有责任感的员工啊!谋士不白请,关键时刻真上啊。可惜的是,他到死都没有搞懂说服的奥妙!
  沮授说:“不能这样啊,现在最好的办法是屯兵延津,分兵官渡。如果轻举妄动,强行渡河,一旦有变,所有的兵马可就回不来了。”
  他的想法和田丰是一路的,都是要稳扎稳打,步步为营,而不是急于攻击,急于求成。
  袁绍是个没主见的人,但却不一定就是个容易说服的人。如果你不懂得说服的技巧,照样会碰壁吃苦头。因为在说服中存在着一种态度免疫的效应。
  态度免疫现象,是麦圭尔于1964年首先提出来。所谓态度免疫,就是指人的态度如同具有人体的免疫能力一样,能对别人的说服产生抵制,使得自己先前的态度不发生任何改变。或者说,当个体的某种观念受到别人反驳的时候,它可能会更加坚定,而不是产生动摇。

  还记得那个在牢里过活的田丰吗?前几天他对袁绍说的让自己进了牢房的那番话,恰像是一剂打进袁绍心灵的超级疫苗,早就在袁绍头脑里形成了强大的抗体。
  袁绍在拒绝了田丰徐徐图之的游击战略的建议后,已经对相同或类似的建议有了抗体,再也不可能听进去了。但沮授还是孜孜不倦地往这个方向努力,其结果必然是让袁绍更加坚持自己的想法,也让自己遭受到了惨重的打击。
  袁绍果然大怒,喝骂道:“都是你们这等弄笔书生,迟缓军心,浪费时间,误了大事。你难道没听说过兵贵神速吗?”
  沮授一言不发,走出帐外,长叹一声,从此称病不出。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