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关羽(一个跨时空心理学家对关羽的贴身观察记录)》
第10节

作者: 陈禹安
收藏本书TXT下载
  心理学家的感叹是有道理的。因为曹操接下来就要送给关羽一样令他自己懊悔终身的礼物。
  这一天,曹操又请关羽赴宴。酒席散后,曹操送关羽出门,看见关羽骑的马瘦得厉害,说:“你的马为什么会这样瘦啊?”关羽说:“贱躯沉重,马负担不起,所以消瘦。”曹操心中一动,想起了一匹马来。
  这匹马性子暴烈,一般人根本驾驭不了,它曾经的主人已经过世,曹操自己也不敢骑。
  马牵过来,关羽一看,身如火炭,眼似銮铃。曹操问关羽:“你认得这匹马吗?”关羽说:“这不就是吕布的那匹赤兔马吗?”曹操说:“对了,正是这匹马。我自己不敢骑,我看只有你最合适。就连着马鞍一起给你吧。”关羽大喜,接连拜了两次,以感谢曹操赐马之恩。关羽好不容易高兴了,曹操却懊恼了:“我多次赐给你美女、金帛,你从来没下拜过,也从来没高兴过。今天给你一匹马,就激动成这样,难道畜牲比人还贵重吗?”

  关羽说:“我知道这匹马日行千里,今天有幸得到,如果以后知道兄长的下落,一日之内就可以赶过去见面,所以特别高兴。”
  曹操一口气差点背了过去,心里懊悔不已。
  “赤兔马激励”可以称做是激励史上最可笑的一次。
  激励是能够激发行为,引导行为的方向并且使行为持续发生的动力。从激励的定义来看曹操的这次激励,一切都对了,就是方向搞反了。曹操送了一匹马,结果把关羽送回到了刘备的身边。
  曹操百思不得其解,就把张辽叫了过来,问道:“你上次不是说只要我待关羽比刘备好,他就能死心塌地为我效力吗?可是现在我待他不薄,怎么还是常怀去心呢?”
  张辽心想,曹操的记性真好,看来在他面前说话不能随便。张辽无话可回,只好说:“等我去探探关羽的情况,再回来汇报。”借机溜了出来。

  关羽在曹营中吃香的,喝辣的,张辽自以为是有功的。所以,他开首就来了一句:“老兄,我在丞相面前保荐你,没少卖力吧?”关羽知道他的来意,一句话就把他封了回去:“曹丞相对我实在是不薄啊,可是我身在此处,心在兄处啊。”
  人实在是习惯控制下的动物。张辽又拿出上次说服关羽的那套功夫,说:“老兄,你这句话可就错了。大丈夫处世,可不能不分轻重,不知好歹啊。我想玄德公对你,未必有丞相对你好,你为什么老是想着要走呢?”这次,张辽没能想出三大罪仗,勉强只找出了一条。
  关羽说:“我当然知道曹公对我甚厚,可是我受刘将军深恩,发誓同生共死,不能违背啊。我肯定是不会长留在这里的,但我也不会随便就走的,我一定会立功报效丞相,然后再走。”
  心理学家看到“互惠原理”的光芒忽地一闪,不由会心一笑。
  张辽心里突然起了杀心,森然道:“那要是玄德公已经不在人世了呢?”

  关羽一惊,红色面皮上却纹丝未露,淡淡地道:“那我愿意跟从他去地下。”
  张辽知道没法再劝下去了,叹了一口气,离开。
  心理学家也叹了一口气,为张辽,更是为曹操。其实张辽已经找到唯一可以收服关羽的办法了。曹操早就应该四处派人去打听刘备的下落,而不是掩耳盗铃般遮遮掩掩。以曹操的实力,完全可以轻松打探到刘备在袁绍处安身的确切消息。袁绍是个耳根软,没主见,而且意气用事的人。曹操只需用个反间计,就能让袁绍杀了刘备。刘备一死,关羽肯定要报仇。报仇就必须依赖曹操的力量。这样,关羽又欠下曹操的一笔人情债。报仇后,关羽也不能真的一死了之,追随刘备于地下。他必须还债才能心安。曹操只需让他慢慢还,就可以在做事过程中让关羽逐渐为己所用(即登门槛技巧)。曹操还可以找出例如二嫂仍要奉养等牵绊关羽的手脚,让他无法洒脱赴死。

  可惜,张辽就此错过。
  张辽出了门,左思右想:“如果如实向曹操汇报,关羽恐怕难保性命。可是如果不如实禀报,又不是事君之道。曹公,是君父;云长,是兄弟。以兄弟之情而瞒君父,是不忠。辜负了兄弟,是不义。忠义相较,我宁可不义,也不能承担不忠的罪名。”张辽决定如实向曹操汇报。
  张辽关于“忠义”的担心是有道理的。一般人“义”了就不“忠”,或者“忠”了就不“义”。举世上下,只有一个人因为做了不忠不义之事,却变得越忠越义。这个人就是关羽,后面我们还会详细说起。
  曹操听完汇报,叹了口气:“那他什么时候会走呢?”
  张辽说:“关羽说了,他必须要立功报效丞相之后才会离去。”一旁的荀彧插口道:“那么如果不给他立功的机会,他就不会走了。”曹操哈哈大笑,仿佛捞到了一根救命稻草。
  可是,在关羽身上投入了这么多,如果不让他出力卖命,从投资回报率的角度来看,是多么的不合算啊。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心理学家感悟:如果你想征服一个彻底坚强的人,一定先要让他彻底绝望,然后给他一条生路。

  心理关羽11
  我们先把曹操的烦恼放一放,来看看三国中隐藏得最深的那个人这段时间在干什么。
  这个人就是关羽天天挂在嘴上,放在心上的刘备刘玄德。
  眼下,刘备正依附于袁绍,苟延残喘。他最近也很烦恼。和曹操一战,姓关姓张的兄弟不知去向,让他输光了所有的本钱。姓甘姓糜的两件衣服虽说没什么大不了,但总还是有嘘寒问暖功能的。现在也落入了曹操之手。
  所谓政治家,就是即使在最困难的境地下也要无事生非的人。就这个标准来考核,刘备是一个当之无愧的最佳人选。
  你说袁绍收留你也算够意思了,但刘备偏偏要他不得安生。刘备的想法很简单,也很实用,就是鼓动袁绍和曹操干上一仗。
  孤穷刘备目下是一个没有机会成本的人,无论做什么,都不会有损失。但如果袁曹一开战,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啊,说不定他就有机会捞上一票,把蚀掉的老本赚回来。

  心理学家微微一笑,这袁绍啊,是整部三国中听觉最好的人,任何一句在他耳边响起的话语都会对他产生作用。
  袁绍说:“好啊,好啊,我老早就想去打曹操了。现在开春了,天气变暖和了,正好起兵。”
  要说袁绍真是个庸才,窃据高位。又不是去春游踏青,非得等到春暖花开?行军打仗,往往是在趁敌不备的恶劣气候下取得辉煌胜利的。
  心理学家叹了一口气,他虽说没研究过历史,但也懂得这个道理,可拥兵百万的袁绍竟然不懂这个道理。
  袁绍糊涂,可他手下的谋士也不是吃素的。刘备的这点花花肠子一下子就被田丰识破了。

  田丰对袁绍说了三点意见:“第一,曹操刚刚攻下了徐州,和许昌构成了犄角之势,互为呼应,内部防守并不空虚。第二,曹操虽然兵马不多,但善于用兵,诡计多端,我们不能轻敌。第三,袁将军您据山河之固,拥四州之众,外结英雄,内修农战。您应该挑选精锐部队,用作奇兵,乘虚而入,不断骚扰,救右则击其左,救左则击其右,使敌疲于奔命,民不安业。我未劳而彼已困,不及二年,可坐克也。”

  田丰的这段话,袁绍听了,觉得也很有道理,决定不下,就又来问刘备:“田丰劝我坚守,你看怎么样?”
  刘备一惊,暗自责怪田丰,这么好的机会怎么能让你搅黄呢?刘备这张嘴有两个特长,一个是在失意的时候装哭,一个是在得意的时候损人,从未失手。吕布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明明是刘备担心吕布降曹后强强联合后无敌天下,却对曹操说担心他成为3.0版的丁原,就此送掉了吕布的命。
  刘备只说了27个字:“弄笔书生,不乐征伐,坐度朝夕,以受俸禄,使将军失其大义于天下也!”
  心理学家一听到这句话,心里顿时凉了半截,刘备这短短的一句话,杀机内藏,田丰的小命已经危在旦夕!
  袁绍一听,又觉得刘备说得有道理,于是下令点兵,整装待发,不再理会田丰。
  刘备只不过是一个流窜而来的败军之将,田丰却是忠心耿耿的老部下,为什么袁绍宁愿相信刘备,也不相信田丰呢?

  刘备的策略是通过贬低别人而把自己包装成专家。你看,他首先把田丰定位成一个“弄笔书生”,这是骂人不带脏字的技巧,杀伤力极大。一个只会写写毛笔字的书生,又怎么会懂得战争呢?这四个字的背后,就是刘备常常自我标榜的“自征黄巾以来,身经百战”。就打仗而言,你是愿意听一个只会舞文弄墨书生的意见,还是愿意听一个身经百战将军的意见呢?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