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关羽(一个跨时空心理学家对关羽的贴身观察记录)》
第3节

作者: 陈禹安
收藏本书TXT下载
  刘备蒙陶谦让了徐州。吕布兵败来投。此时吕布威名尚重,刘备心虚,有心要把徐州让于吕布。吕布本来是个老实不客气的主,正要接过,看看刘备背后关张二人满脸怒色,只好悻悻而止。刘备设宴款待,吕布次日回请。刘备与关、张同往。酒至半酣,吕布请刘备走入后堂,关、张随入。吕布令妻女出拜刘备。刘备再三谦让。吕布说:“贤弟不必推让。”张飞听了,瞋目大怒:“我哥哥是金枝玉叶,你是何等人,敢称我哥哥为贤弟!你来!我和你斗三百合!”

  按照时间推算,董卓死后,吕布和刘备在长安有过一段共处的时间。两人结拜应该就是在这段时期。吕布和刘备已经多次见面,此前没有听他称呼刘备为贤弟。刘备也没有多提这件事。这说明两人结拜可能属于逢场作戏,都没怎么把结义当回事。这次吕布兵败来投,心理处于弱势,他把家眷叫出来拜见刘备,也有加强兄弟之情的想法,以便容身。

  第二次实在袁术手下大将纪灵面前。
  纪灵率兵来讨刘备。刘备求助于吕布。吕布对纪灵说:“玄德与布乃兄弟也,今为将军所困,故来救之。”
  此时,吕布心理处于优势地位,说刘备是他兄弟,对他是无利可图的,反而有一份责任。正是这份责任,让吕布想出了辕门射戟的办法,说和了两家不再交兵。
  事实上,刘备还和曹操结拜过兄弟。这也是曹操自己说出来的,刘备几乎不对人提起。可以推想,刘备那时候寄人篱下,到处和人结交,也是出于无奈。但刘备对后面的这些结拜,从来未用真心,所以内心也从不受其束缚,该走就走,该打就打。
  刘备为何能如此潇洒呢?他本人秘而不宣是一方面,另一个原因则是,这些结拜的仪式过于草草,以至于无人留下深刻印象,从而削弱了自身的影响力和约束力。
  反过来看,刘关张的结拜。仪式比较正规的(参见第一节),在彼此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相互间的约束力就非常强。

  越是隆重、正规、广为人知的承诺仪式,就具有越强大、持久、无法抗拒的约束力。
  我们还是以韩信拜将为例来说明这一点。
  当时,刘邦想要把韩信叫过来,拜他为大将。萧何说:“大王素来傲慢无礼,今日拜大将,好像叫个小孩子过来玩家家一样,这样的话,韩信还是会走掉的。因为您对他不够重视。”走掉就说明约束力不够。刘邦问:“那该怎么办呢?”萧何说:“王如拜信为大将,必择日斋戒,设坛祭告天地,如黄帝之拜风后,武王之拜吕望,然后言拜将之礼。”刘邦同意了。

  萧何专门画了个筑坛图,坛高三丈,象征天地人三才,阔二十四丈,象征二十四节气。东南西北中按五行各设二十五人。坛有三层,各具祭器祝文,周围执旗者三百六十五人,按三百六十五度。坛之前,从北而南,左右列文臣武将,中间筑黄土甬道,直至坛下,四面立镇静牌,如有喧哗者,即时擒拿,以军法斩首。命令灌婴监工管理,限一个月内赶工完成。

  光是举行仪式的场所,就安排的如此隆重。拜将当日,汉王刘邦先到斋宫盥手。只听三声炮响,一路香风,引礼官导引韩信上第一层坛,汝阴侯夏侯婴与韩信行礼如仪,念祝文毕。至第二层坛。相国萧何与韩信行礼如仪,念祝文毕。再至第三层,汉王刘邦北向而拜,亲捧虎符玉节,金印宝剑,授予韩信。自此,汉王三军,尽归韩信节制。

  不要以为仪式只是一种形式,是花架子,如果运用好这种形式,对于确保实质性承诺的兑现和执行是非常有好处的。
  隆重的仪式、盛大的排场在韩信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韩信感激涕零,自此终身效忠刘邦,为他打下了整个江山。即便后期刘邦屡屡加疑,韩信也没能摆脱承诺的束缚,俯首就死。
  可见,仪式的规模排场对承诺者的影响是正相关的。同样,仪式过程的困难程度越大或者对承诺者的要求越苛刻,对承诺者的约束也越有力。也就是说,做出一个承诺所需要付出的努力越多,这个承诺对许诺者的影响就越大。
  心理学家觉得意犹未尽,胡乱翻了翻书,竟翻出一个有些骇人听闻的故事。
  非洲南部有一个叫铜迦的部落。在这个部落,一个男孩要成为真正的男人必须经过一个冗长而又复杂的仪式。也就是说,一个铜迦男孩要在经历很多痛苦的折磨护才能迈入成年人的行列。
  当一个铜迦男孩长到10至16岁之间的时候,会被父母送到“净心学校”去。这样的学校大概每隔四五年举办一次。成年男性对未成年男孩的侮辱和折磨就在这个学校里进行。成人仪式的第一个项目是男孩从两道手执棍子抽打的人墙中跑过,然后他的衣服被剥掉,头发也被剃光。随后,他要坐在石头上,拜见一个盖着狮子鬃毛的“狮人”。有人会从后面打他,当他回头看的时候,他的包皮被“狮人”抓住,三下两下就割了下来。

  接下来,男孩要在“神秘院”隐居三个月,在这三个月里,只有通过了成人仪式的人才可以去看他。
  在整个成年仪式中,一个男孩要经过六种主要考验:毒打、酷寒、干渴、吃难吃的食物、惩罚和死亡的威胁。随便一个小小的借口,他就可以被一个刚刚通过成年仪式的人痛打一顿,而这些刚刚通过成年仪式的人则是由部落里年长的男人派来的。男孩在寒冷的冬天里不盖被子睡觉,在整整三个月的时间里不喝一滴水,食物上经常被倒上令人作呕的羚羊的胃里消化了一半的草。如果他破坏了仪式中任何一条重要的规矩,马上会受到严厉的惩罚。他对所有这一切都乖乖服从,因为他被告知以前试图逃跑或者把这些秘密告诉给妇女或未成年男孩的人被吊死了,尸体被烧成了灰烬。

  看完这个故事,你的第一感觉是不是这是一个非常愚昧落后,与现代文明格格不入的部落?如果是这样,你就被心理学家的小伎俩骗过了。
  这个故事只有心理学家才能解释。铜迦部落当然是落后的,但他们的成年人仪式却蕴含了与整个人类心理反应吻合的道理。
  那些经历了千辛万苦才得到的东西会比那些不费吹灰之力得到的东西更值得珍惜,尽管两者其实就是同一样东西。
  一个小男孩,要付出这么多的努力与坚持,经受这么多的侮辱与折磨,才可以获得成人资格。那么,他对这种资格会是多么的珍惜啊,同时,他对这种资格所带来的责任又会是多么的勇于并乐于承担啊!一个部落组织,只有拥有了许许多多个具备这样素质的成员,才有可能在极为恶劣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
  所以说,这个部落的做法是非常明智的,他们完全可以让自己的孩子们轻轻松松快快乐乐地长大成人,就像现代文明社会所作的那样。但他们人为丰富了仪式的形式,增加了仪式的难度,让每一个经历仪式的男孩子终身不忘,从而牢牢锁住了承诺。
  不仅仅是这个原始部落,很多现代组织也采取类似的方式来强化组织的价值感和吸引力,以及成员的忠诚度和归属感。

  美国海军陆战队的新兵在做完10个弹跳训练之后,便会收到他们的金翅膀别针。每一个别针后面独有两根半寸长的针,在别到新兵的衬衫上之后,会被使劲地压到新兵的胸膛里去,新兵会痛得尖声大叫。
  这件事被新闻媒体曝光后,参与折磨新兵的老兵绝大多数都安然无事,没有受到任何惩罚。看来,对于一个把建立一种持久的团结力和优越感看得很重的组织来说,加入过程的艰难和严格是绝不会被轻易放弃的。
  心理学家突然有点担心,和这些近乎残酷的仪式比起来,刘关张结义的仪式似乎太简单容易了,其约束力会不会不足以阻挡关羽投降呢?
  ************************************************************
  心理学家感悟:就承诺而言,形式至少和内容同样重要,如果不是更重要的话。
  心理关羽04
  一个心理学家的跨时空观察记录

  生活是正着来活,却要倒着去理解。如果你能够倒着理解历史,那么你正着的生活一定可以少走弯路,少犯错误。――作者题记
  尽管郭嘉说得有道理,曹操还是喜欢关羽这个人才,还是要他投降。郭嘉不再多言。张辽就站了出来。
  张辽说:“我和关羽有过一面之交,我去跑一趟,劝说他投降。”
  心理学家冷笑一声,就凭你一介武夫,也想去说服关羽。你懂得什么叫做“承诺和一致”吗?!
  张辽其实和关羽也说不上有多大的交情,反倒是关羽对张辽有莫大的恩情。当初张辽在吕布手下,差点用火攻烧死曹操。后来,曹操击溃吕布,张辽本来也是难逃一死。幸亏刘备和关羽苦苦求情,曹操这才不计前仇,张辽也降了曹操,并得到重用。
  张辽主动提出去劝降关羽,并不是为了报关羽救命之恩,而是归降之后,寸功未立,不免立功心切。
  心理学家心想:“想立功,也没错。不过要借此立功,可是有点辛苦的。”
  张辽出了中军帐,提刀上马,边走边想,要劝关羽投降,该从何下手呢?

  跟红面孔玩硬的,逼他就范?现在曹军大兵压境,关羽已经被团团围住,插翅难飞。如果不投降,只有死路一条。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