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生活爱豁胖》
第36节

作者: 红色小鱼
收藏本书TXT下载
  听丈夫说要带自己进城,王氏颇为激动。虽然高庄村离城只十里,但村里大多数妇人是没有进过城的。一辈子能进一次城,然后去城隍庙上柱香是村里每一个女人的奢望。
  先家里女人中只有于氏同郭氏进过城。那还是李贵雨周岁的时候,李满仓借了族长家的牛车送于氏、郭氏、李贵雨去城隍庙烧香记名。李贵雨名字中雨字就是城隍庙的师傅给起的。
  王氏没想到李满囤平白无故就能带她进城。她高兴之余又觉为难。
  李满囤将卖猪油熬八爪鳌的四百多两银子都叫王氏收着。王氏做梦都不到自己能过手这么多银子,每天茶不想,饭不香,就想着把这银子藏哪儿。现银子虽然已经埋在柴房地下了,自己敢出来吃顿饭也就罢了,若是进城出门一天,可叫王氏如何放心自家的银子。
  所以,王氏当下竟未直接答应,只含糊道:“这,晚上再商量吧。”
  入夜,睡觉前,王氏方和李满囤说:“明儿,进城,我就不去了。”

  “家里这么多银子,一个人都不在家,不行。”
  李满囤想想也是,便也罢了。只和王氏说:“这银子放家里也不是事,我想着咱们还是得置几亩水田。”
  “这是正经良田。”李满囤说:“水田收益虽说比不过山头枸杞,但谷子耐放,放十年都不坏。”
  “若真有个饥荒,还是得谷子来扛。”
  “再就是,我想城里置个宅子。”
  “那年水荒,我爷他们从老家跑出来,就是因为城里没宅子,进不了城。”
  城里置宅子,李满囤这想法对王氏的冲击比带她进城还大。
  村里有句老话,叫“三代修个城旮旯”。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自爷爷起开始做人家,然后父辈接力,那么到了孙辈才有可能住进城cc摆脱庄户人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作,过上城里的享福日子。
  王氏没想过她也有住进城的日子,但想到家里的四百多两银子,她又觉得有可能是真的。

  “城里宅子,贵吗?”王氏问李满囤。
  “好像还行,”李满囤说:“城里的宅子虽比咱村贵,但似咱家这样大小的宅子也就120两,还带三间铺面。”
  李满囤进出四海楼几回,也便见过中人说和房地买卖。事后再请教许掌柜几句,李满囤也就知道城里买房找中人的规矩。
  见识过四百两银子的王氏今非昔比,她现听说城里宅子要一百二十两,已不再觉得遥不可及,便即只说李满囤想得极好,他做主就行。

  早起,李满囤只领了红枣出门。红枣瞧见王氏不去,问原因,王氏只说先前的帐子还没做,趁得闲,在家把帐子做了。
  红枣知道这年代女人们做针线其实是一种休息福利,当下也就罢了。
  这次进城不卖东西,李满囤没法挑红枣去。不过,这难不住李满囤cc他将两个竹筐叠起来,然后把红枣抱进去,接着自己背起竹筐,最后再拿一根扁担就出了门。
  李满囤的打算很简单,先背红枣进城,等买了东西后再挑回来,或者坐车回来。
  与上次睡着进城不一样,这一次,红枣一路都趴在李满囤背上东张西望。
  高庄村在雉水县的北面,离县城隔了两个村:大刘村和西陈村。
  出了村,顺着洪河往南走,走过两三个丘陵,红枣又看到一个小码头,便即问李满囤:“爹,这边就是西陈村吗?”
  李满囤摇头:“这是城里周大地主家的农庄,周庄。”
  “周庄?”红枣第一次听说这个词。
  红枣看着周庄外高高的石头墙以及原木大门,不觉赞叹:到底是地主家的庄子,打这围墙得花多少钱啊!
  “嗯,周庄。”李满囤不欲多说。

  地主家的农庄和李满囤他们村,可不一样,农庄里面的人虽一样种地,但却都是城里富贵人家的奴隶,被成为`庄仆`。
  小时候,李满囤从长辈口中听多了水荒那年一路缺衣少食地悲惨过去,知道当时有一部分人为了一口吃的,就卖儿卖女,甚至自卖自身。
  据说,现他们住的这一片地,从大刘村起,往北,经西陈村,再过他们高庄村,秀水村,高桥村,一直到邻县,有大小十来个庄子,而庄子里的庄仆都是那拨卖身人的后代。
  似他们高庄村,据说原来就是一个高姓地主家的庄子。只是后来高地主家坏了事,全家被杀,连带这地被充了公,然后用以安置当年水荒的流民,方才有了现在的高庄村。
  少时听故事,总以为里面的缺衣少食是人间至惨,而随着年岁渐长,李满囤方知道,天下无事能比过庄仆世代为奴的绝望。
  李满囤不欲红枣小小年纪,便知这人间至苦,故含糊其辞。幸而红枣没纠结此事。

  走了不到一里地的样子,然后又走过了一段丘陵,李满囤放说:“这才是西陈村。”
  西陈村的外面同高庄村似乎没差,村口也有个不大的码头。
  过了西陈村,便就是大刘村。大刘村的码头,不是一般的大,停泊的船只也特别多。无数的挑夫似蚁群的工蚁一样,排着队在船上和码头上穿梭忙碌。
  码头外载货的手推板车也排成两队,一队进,一队出,秩序颇为井然。

  进城的路自大刘村便转了弯cc大刘村村中的大路直通县城的北城门。
  穿村而过,红枣注意到路两边的住户差不多都在家门口打了棚子,摆了茶水摊,使家里的孩子或者妇人老人看着。
  间或地,还有几家其他棚子,出售黄沙、砖瓦、木柴之类。
  红看到这些,禁不住问道:“爹,咱家建房,黄沙砖瓦是不是都这村买的?”

  李满囤闻言摇头:“不是。这里的砖瓦都是卖给城里人。价钱贵。”
  “我们家用的砖瓦都是直接去砖窑订的。”
  没想到自家盖房的砖瓦竟然是一手货源,红枣想,他爹真不是一般的会省钱。
  显然地,大刘村比高庄村富裕多了。大刘村的村户几乎家家都是砖瓦房不说,就连看茶水的老妇孩童身上,或项圈挂锁,或簪子手镯,总之,都有银饰,甚至,偶尔还有两个,带着足金耳环。

  果然,红枣想,还是要想富,先修路。这大刘村村人的穿戴比城里,也不差什么了。
  难怪于氏要把小姑李杏花嫁到大刘村,这大刘村的日子确实比高庄村强。
  红枣没问她爹李满囤小姑家在哪儿,李满囤虽然知道但也没提,他父女两个都和李杏花不相熟。
  不过,城里,到底还是不一样的。一进城,红枣便即就感到道路为之一变cc一路行来的土路,瞬间变成了青砖石板路。路的中间铺着石板,两边铺着青砖,竟是一点黄泥不见。回首看看身后的城墙,红枣便觉这城墙就好似一道分水岭,把城里和城外分成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

  雉水城方圆不过三里,东西,南北两个城门的连线便是东、西和南、北四条大街。四条大街的相交处便是县衙。县衙的南边有孔庙和县学,东边有城隍庙。县城的主要店铺和大户人家便即就集中在这四条大街上。其他人家则分散在四条大街连接的小巷之中。
  县城里的店铺,李满囤先前常买的只是一个杂货铺,就在北大街上。县里其他街也有杂货铺,但都不及北大街这家,东西多,品种全。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