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 午 ——关于中日国力、军力、政略、战术的比较研究》
第50节

作者: 龙的航程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8-04-25 21:30:03
  李鸿章的这份报告,文辞并不优美,但是理论阐述生动,思想富于洞见,在当时的大清帝国极其超前。报告的本质,是李鸿章通过自己的切身体会,探寻西方文明之所以能够横行天下的奥秘。他认为,从表面上看,西方列强的依仗是坚船利炮;在枪炮的背后,是制枪铸炮的机器;在制器的背后,是“制器之器”蒸汽机和以蒸汽机为代表的工业化大生产;在工业化、机械化的背后,是科学技术进步和科技人才培养。追本溯源,李鸿章把“觅制器之器和制器之人”作为大清帝国追赶列强步伐、实现弯道超车的核心要义。

  日期:2018-04-25 21:34:03
  按照儒家传统思想,所谓“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品性高洁的士大夫们谈钱显得非常庸俗市侩。偏偏李鸿章对此毫不在乎,他的奏折和信函动辄谈钱。
  在《置办外国铁厂机器折》中,他向清政府打报告,拟用白银4万两买下美商旗记铁厂,用2万两买下铁厂库存物资;在《筹议制造轮船未可裁撤折》中,他提到1866-1871年福建船政局造船9艘、用款340万两;在《论试办轮船招商局》中,他更是旗帜鲜明地提出以“官督商办”形式组建民用轮船公司,由商人出资认股、政府委派官员经营管理,堪称字字言利。
  为何李鸿章汲汲于“求富”?
  无他,办洋务实在是太烧钱了。
  李鸿章所创办的诸多军工厂,原材料基本靠进口,造枪炮的“铜、铁、木、煤各项工料,均来自外国”,连一颗螺丝钉都无法自给自足;技术上对外国依赖性极强,缺乏自主研发生产能力,必须重金引进技术人才,聘请洋工程师对中国工匠进行传帮带。此外,江南制造总局规模不断扩大,先后开设了机器厂、木工厂、铸铜铁厂、熟铁厂、轮船厂、锅炉厂、枪厂、炮厂、火药厂、炼钢厂等系列配套工厂,建厂房、买机器、请工人等样样都要花钱,偏偏军工厂产出的是枪炮弹药,既不能盈利、也不会交税,只有依靠政府财政不断往里投钱。

  日期:2018-04-25 21:36:06
  1851至1881年的大清帝国,偏偏最缺的就是钱。
  有外国学者曾对19世纪80年代大清帝国国民生产总值做过估测,测算结果是约33.38亿两白银,政府财政收入比1840-1851年翻了一番,达到约8000万两,税收占GDP比重约为2.3%。GDPZZ总额看似很大,但农业的贡献率为66.79%,说明中国社会基本上还是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体。农业经济的显著特征,就是收入与土地面积和劳动生产率紧密相关,在晚清人口众多、土地有限的约束条件下,农业技术创新停滞,农民唯有依靠密集劳动来提高收益,人均GDP不高,国家征税成本不低,其结果就是国家财富和赋税收入长期围绕一个固定数值上下波动。

  日期:2018-04-26 20:40:59
  在此阶段,大清帝国从东南到西北战乱灾变频繁。从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开始,捻军运动(1852-1868)、“陕甘回乱”(1862-1873)、云南回乱(1856-1873)、贵州苗乱(1855-1872)、东北农民起义(1860-1866)、新疆变乱(1864-1877)此起彼伏,中途还发生了持续三年、饿死千万人的丁戊奇荒(1875-1878),清政府军费、赈灾开支呈指数级上升,国家财政几度陷于崩溃。
  根据《中国财政通史(清代卷)》记载,清军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军费约为1.7亿两白银,镇压捻军的军费为3173万两白银(不完全统计),平定“陕甘回乱”和收复新疆的军费为1.19亿两白银,3项合计已达3.2亿两白银之多。为了弥补巨额财政赤字,清政府不得不改变“祖制”想方设法“开源”,先后开征海关税、厘金(商业税)等新税种。
  日期:2018-04-26 20:42:14

  然而,随着财政收入增加,以前从没有过的“洋务”开支也水涨船高。
  无论是购买外国的枪炮船舰、机器设备,还是建设南北洋海防,无论是办理对外交涉,还是维持军工企业等等,都需要大笔大笔的真金白银。
  据统计,从1862年至1894年,江南制造总局开办与常年经费达1698.19万两白银,福州船政局为1542.25万两白银,天津机器局为779.21万两,仅3个洋务企业的耗费就高达4019.65万两,已超出清政府1842年全年财政收入—后者为3872万两。
  日期:2018-04-26 20:43:37
  要知道,清政府光是发放军饷、支付文武百官俸禄、修筑河工、海塘等经常性开支,就消耗了大部分岁入,常常家无余财。一旦遇到突发大规模战争或重大社会灾难,导致非常态变量支出猛增时,清政府没有能力用银行等近代金融手段来调配国家财富,唯有靠节冗省费、滥发纸币、卖官鬻爵、克扣军饷、拖欠工资等饮鸩止渴的非常规手段来苦苦支撑。
  PS:同时,由于财权下移,中央政府对财政掌控乏力,中央财政占国家财政收入比例下滑。20世纪初期,中央政府年收入约为9906万两、省级政府约为14237万两、州县政府约为4271万两,三者之间的比例为2.32:3.33:1。
  日期:2018-04-26 20:43:58

  在如此沉重的财政压力面前,李鸿章还想要推进洋务事业向纵深发展,就不能不言利,也不能不“求富”。他雄辩地说,“欲自强必先裕饷,欲浚饷源,莫如振兴商务。惟中国积弱,由于患贫。西洋方千里数百里之国,岁入财赋动以万万计,无非取资于煤铁、五金之矿、铁路、电报、信局、丁口等税。酌度时势,若不早图变计,择其至要者逐渐仿行,以贫交富,以弱敌强,未有不终受其敝者。”李鸿章认为,从小处讲,军用工业的原材料和燃料等均取自于外国,一旦洋人翻脸,军工产业将立时陷入瘫痪,根本谈不上“自强”;从大处讲,国家财政长期受制于小农经济,收入增长迟缓,而各项开支激增,如果不效仿西方发展“煤铁、五金之矿、铁路、电报、信局”,长期以往终将财源枯竭、难以为继。他企图跨越重重阻碍,将“洋务”由军事工业向采煤、冶炼、矿业、航运、电信、铁路、纺织等民用产业辐射。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