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 午 ——关于中日国力、军力、政略、战术的比较研究》
第28节

作者: 龙的航程
收藏本书TXT下载

  同时,因为大清朝官吏普遍贪赃枉法、草菅人命,国内冤狱重重,无力反抗现实的百姓们为了找到精神上的寄托,也自觉自愿投身于各式各样邪教组织的温暖怀抱。

  在北方地区,白莲教、八卦教、红阳会、虎尾鞭等不计其数的宗教组织遍地开花;在南方,三合会、天地会、洪门、漕帮等半宗教半黑社会组织遍布长江、珠江流域,间或还出现了欧美传教士的身影。就在天理教事件爆发前一年,四川查处了非法邪教组织“无为老祖教”,直隶爆发了董太、董怀信父子等传习“金丹八卦教”近40年、入教者达5千余人的滦州邪教案;再追溯到10年前,清廷用了8年时间、耗费近2亿两白银,才勉强平定了波及5省的白莲教大起义。

  日期:2018-03-11 11:14:39
  为了遏制邪教的滋生蔓延,清廷可谓是无所不用其极:以下省略500字(见166楼)。
  然而,大清帝国官僚体制虽然在xxxx,但仅靠xxxx,只能维持对县一级行政单位的基本控制,根本无法覆盖到xxx。在“政权不下乡”的现实之下,占总人口90%以上的普通农民多为xxxx,对迷信活动和小道消息的兴趣远远超过了枯燥的宣讲教义。所以,在吏治和民生两大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前,无论是加强社会控制还是严格法律惩处,无论是思想禁锢还是宣传教育,都难以产生真正的效果。相反,这些针对xxx的教化宣传,反而让百姓们知悉了邪教组织,当吏治黑暗、生计困顿、再也过不下去的时候,他们就xxx。

  从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到道光十五年(1835年)的短短二十年内,有史记载的民变高达323次,平均每年15次以上。19世纪中期,“拜上帝教”在南方发动了太平天国运动;19世纪末,北方又爆发了崇拜各种神袛的义和团运动。按清廷官方的界定,无论是“拜上帝教”还是“义和拳”,都是根正苗红的邪教。
  日期:2018-03-11 11:16:58
  其四,军备全面废弛,庞大的常备军基本沦为“花瓶”和“摆设”。

  大清帝国的正规部队,主要由八旗兵和绿营兵组成。从顺治初年到乾隆末年,这两支军队用自己的切身经历,生动诠释了从天下劲旅蜕变为鱼腩部队的两条不同路径。
  八旗是清努尔哈赤建立的“兵民合一”社会单位,属于大清帝国的嫡系中央军。1644年大清定鼎北京时,八旗兵仅有20余万人,却被满族统治阶层视为巩固江山的武力支柱,无论是号称拥兵百万的李自成大顺军、还是割据江南的南明小朝廷,都在八旗的兵威下瑟瑟发抖。
  到了1673年“三藩之乱”时,八旗兵已然是兵骄将惰、军无斗志,被吴三桂的部队打得节节败退,清廷不得不启用绿营来挽救危局。短短三十年时间,一支曾经天下无敌的军队就基本腐化堕落了,原因何在?
  日期:2018-03-11 17:48:02
  建立之初的八旗兵,身处于白山黑水之间,低下的物质条件使他们茹毛饮血、忍饥耐渴,有着顽强的生命力;传统的游猎习俗,使他们从小就能射善驰,堪称“马背上的民族”;长期战争的险恶环境,使他们视征战掠夺为职业,勇猛善战、所向披靡。
  在以征服者的面貌踏入中原大地后,大清帝国实现了由“打天下”到“坐天下”的转变,八旗兵也收获了多年来浴血奋战的丰硕果实,得到了原本想都不敢想的房子、银子、土地、女人、奴隶和大量的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特权。原本淳朴简约的旗人将领一下子变成了大地主、大财主、大贵族。从此之后,他们不需拼死搏杀,不再朝不保夕,而是可以每天醇酒美人,数钱数到手抽筋,谁不愿意让自己的生活好一些、更好一些、再好一些,谁想天天起早贪黑、爬冰卧雪,搞战斗力建设?旗兵们由国家供养,衣食不愁,拿着朝廷给的“铁杆庄稼”和恩赏、红白恤赏、差兵盘费,还可以承袭祖辈的爵位,谁不想每天“睡觉睡到自然醒”、“老婆孩子热炕头”?谁愿意冬练三九、夏练三伏?

  俗话说,温柔乡是英雄冢。
  思想的放松,带来了作风的懈怠;作风的懈怠,带来了训练的废弛,舞刀弄枪再也不是八旗兵的日常工作了,提笼架鸟斗蛐蛐取而代之;“当兵”也不再与生死、疆场挂钩,而与家长里短、柴米油盐紧密联系在了一起。当训练流于形式后,八旗兵的军事技能迅速荒废,身体素质也疯狂下滑。现代研究表明,一个长期坚持训练健身的人,一旦停止运动,会给身体带来深刻的负面影响,肌肉很容易蜕化。同理,当代退伍军人离开部队后,辛苦锻炼出来的八块腹肌在短时间内就不见踪影,矫健小伙一眨眼就成了痴肥大胖,八旗兵也不能例外。

  于是,原本“攻则争先、战则奋勇,威如雷霆、势如风发”的八旗兵,渐渐沦落到“睹旌旗而色变”的地步了。
  嘉庆四年(1799年)征剿白莲教起义时,统兵官勒保上奏说,八旗精锐部队键锐营、火器营官兵不习劳苦,不听指挥,七十里路都走了两天,“与其久留糜饷,转为绿营轻视,请全撤回京,无庸续调”。1815年,嘉庆皇帝亲自检阅八旗精锐部队前锋营官兵的射箭比赛,200名精挑细选出来的士兵,竟没有1人能够5箭全中靶子,其糜烂如此。
  日期:2018-03-11 22:06:45
  日期:2018-03-11 22:08:57
  八旗之后,还有绿营。

  如果说八旗是“富养”的楷模,那绿营就是“穷养”的典范,或者更确切地说,清廷在他们身上充分论证了如何用最少的钱、养更多的兵。
  绿营兵以世兵制为主、招募制为辅,父亲当兵服役,儿子就成了不在军籍、拿点补贴的预备兵,待父亲退役后替补上阵。根据光绪年间史料记载,绿营兵编制58万4千余人,1781年增添6万6千余人,后陆续削减1万8千人,仍有63万2千余人,每年耗费军饷约1千5百万两白银。
  如此庞大的军费,平摊到每个人身上却十分微薄。
  绿营饷章规定,马兵(骑兵)月饷二两、战兵一两五钱、守兵一两,米则一律月支三斗。从大清立国到嘉庆时期近200年,通货膨胀愈演愈烈,粮食价格稳步增长,绿营兵的工资却基本没有变化。在嘉庆年间,几乎要2到3两白银才能买下1石米,很多绿营兵月工资连自己都养不活,根本谈不上赡养全家。

  无奈之下,绿营兵们只能另谋出路。有门路的,自己当老板做生意;等而下之的,给黑社会组织当打手,为黄、赌、毒事业保驾护航;再次一等的,敲诈勒索乡里乡亲,白吃白喝白拿,类似于流氓地痞;剩下一些良善之辈,有的做小商贩营生,有的做裁缝、木匠糊口,比普通百姓稍稍强些。
  当绿营兵把主要精力放在第二职业上时,将领们也不甘落后,他们绞尽脑汁地喝兵血、吃空饷、多拿多占。每当遇到士兵员额出缺,将领们在账面上保存其旧名以吞没钱粮,阅兵点验时再雇人顶替,造成了账面有兵、军营无兵的窘境。嘉庆、道光年间,有的省份绿营兵缺额已近半数,连实际人数都做成了一笔糊涂账,遇有战事,只能临时抓些老弱病残和乞丐来凑数。
  除此之外,绿营兵的制度设计上存在不少缺陷,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地域上的分散性,除了少量由总督、提督直辖的标兵外,绿营兵基本是多点部署,零散分布在全国各个省市县,人数从数十人到千人不等,即使哗变也难以对政府构成太大威胁;二是职能上的多样性,除了承担国防军的职能,绿营兵还执行缉拿逃犯、巡逻城池、压解钱粮、查禁私盐、弹压地面、防汛抗洪等任务,日常差役相当繁重,类似于现在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公丨安丨干警、税警、保安和民兵预备役人员的合体;三是兵力上的薄弱性。为了不影响社会事务的运转,遇有战事出征时,绿营兵不是成建制调动,而是从各个省份抽调拼凑,积少成多,临时任命将领统率,不仅兵将之间、兵兵之间互不熟悉,而且动员成军的效率极为低下。

  到了19世纪中后期,绿营兵平时滋扰地方、祸害百姓,战时贪生怕死、望风而逃;绿营将领们自身不正、毫无威信,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晚清名臣曾国藩曾经下大力气想要整训绿营兵,却对这支像城管、像商人、像百姓、更像地痞的军队无可奈何,最后愤愤地丢下一句:“岳王复生,半年可以教成其武艺;孔子复生,三年不能变革其恶习”。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