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帝国的兴亡——一个巅峰王朝的全景史诗》
第42节

作者: 王者觉仁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08-9-1 16:11:29
                                
             第四章 大唐的早晨
    
  七 政治家的慷慨与高手的低调(二)
  李渊于初八抵达西河郡。一到西河,李渊马上就做了一件他认为最重要的事情。
  那就是——收拾人心。
  他一边慰劳百姓、赈济贫困,一边给当地老百姓大举封官。据史书记载,李渊这天总共封了一千多个官。这也许是他一生中封官最多的一天,直到他后来当上皇帝,直接任命的官员全部加起来恐怕也没有这天多。
  这一天,李渊首先给当地所有七十岁以上的老人都封了“散官”、亦即有官称无官权的“荣誉官职”。接下来,李渊又不辞辛劳地给所有蜂拥而来的“青年才俊”一一封官。
  凭什么知道他们是“青年才俊”,而不是鸡鸣狗盗之徒呢?
  据说李渊的办法是“口询”,也就是亲自面试。他一边询问对方有什么能力,一边大笔一挥,就在一张纸上写下与他能力相应的官职名称,然后这个人就算当官了。换句话说,只要你不是弱智或哑巴,能够随口说出你有什么才干,你就能获得相应的官职。所以一天下来,这座小小的西河城就有了一千多个大大小小的官员(还不包括那些年过古稀的“散官”)。
  所有人都乐坏了。
  从来没想到当官这么容易啊!
  所以这一天西河城的气氛热闹非常,个个欢天喜地、笑逐颜开。那一千多个“青年才俊”捧着那张轻飘飘的“任命状”回家后,估计结结实实地自豪了一把,也在人前人后抖擞了一回。
  用一千多张纸条就收买了西河全城的“青年才俊”和古稀老人的心,李渊此举可谓高明。
  说白了,他无非是开了一千多张空头支票而已。
  再说难听点,这又是“慷他人之慨”。
  要知道,大业十三年还是隋朝的年号,李渊本人表面上尊奉的也仍然是隋朝的正朔;此时的西河郡虽然被李渊占领,可原则上还是隋朝的天下,所以——李渊封的理所当然都是隋朝的官。
  不久后义军相继占领霍邑、临汾等郡,每到一地李渊皆如法炮制。左右忍不住规劝李渊说:“会不会封官太滥了?”李渊的回答是:“隋朝廷就是太吝啬官爵,所以失去人心,我们何必效法?再说了,用官位收拾人心,岂不比用刀枪更好?!”
  不到一年后,江山变色,历史改辙,杨隋的天空换成了李唐的日月。不知道在那一刻,曾经“官从天降”的“青年才俊”们面对那张过期作废的“任命状”时,心里会作何感想?
  七月十四日,李渊率军进驻贾胡堡(今山西汾西县北)。此堡南面五十多里处,就是隋虎牙郎将宋老生重兵据守的霍邑(今山西霍州市)。在霍邑后面,则有隋朝名将、左武侯大将军屈突通于黄河东岸的河东郡(今山西永济市)严阵以待,并与宋老生遥相呼应。
  李渊父子和将士们都很清楚,摆在他们前面的将是一场真正的考验。
  打霍邑绝对不可能像打西河那么轻松。
  所以一贯谨慎的李渊并没有急于发动进攻。正巧又连续多日天降大雨,不利于攻城作战,李渊就趁这个间隙补充给养,命人回太原押运一个月的粮草过来。在等待雨停的这些日子,李渊并没有歇着。他对自己当前面对的战略形势作了一个综合的判断。
  然后李渊想到了一个人。
  一个牛人。
  一个在当时的割据群雄中风头最健的义军领袖。
  他就是李密。
  李渊知道自己如果要顺利地西进关中,就必须稳住潼关东面的李密,就像从太原南下之前必须先稳住北方的突厥人一样。
  为此李渊试探性地给李密写了一封信。
  他知道李密这个牛人向来自视甚高,所以他已经想好了对付李密的办法。
  果然,李密很快就回了一封牛皮哄哄的信。信中说:“我与兄虽不是同支,却是李姓同宗。我知道自己实力不够,只是承蒙四海英雄厚爱,推为盟主,希望你能从旁辅助,让我们同心协力,执子婴(杨侑)于咸阳,杀商辛(杨广)于牧野,岂不是好事一桩?!”
  言下之意,你打你的西京长安,我打我的东都洛阳,咱井水不犯河水!
  他还在信中暗示:如果要签一份互不侵犯条约也可以,那你只能带几千步骑,亲自到河内郡(今河南沁阳市)来,你我当面缔结盟约。
  李渊见信大喜,李密的反应正是他最想得到的结果。他笑着对左右说:“李密自我膨胀,以老大自居。我正要全力进取关中,如果马上跟他决裂,那是多树了一个敌人,不如态度谦卑,拍拍他的马屁,让他更骄傲一点,帮我们把守虎牢的关隘、拖住东都的军队,让我们专心西征。等我们平定了关中,据守险要,养精蓄锐,观鹬蚌相争,收渔人之利,到时候再收拾他也为时不晚!”
  李渊马上命温大雅回了一封信,说:“当今天下大乱,需要一位共主。这个人除了你,还能有谁?!老夫已年过半百,志不在此,但我很高兴能拥戴老弟,攀龙麟、附凤翼,希望老弟早应图谶,安定万民!你是盟主,但愿你看在我们同宗的份上,依旧把我封在陶唐故地,这样我就很满足了。”
  李密见信,骄矜之情溢于言表,让人把信拿给将领们传阅,说:“连唐公都如此推举我,看来天下指日可定啊!”
  李密从此对李渊大生好感,双方信函往来十分频繁。
  李渊笑了。
  就在这鸿雁往返、笔墨往来之间,他已经用廉价的糖衣炮弹成功消除了一个潜在的劲敌,并且化敌为友了。
  真正的高手往往是低调的,而且从不吝啬给别人戴高帽。
  真正的政治家也往往是慷慨的,从不吝啬给人们开空头支票。
  李渊就是这样的高手和政治家。
  而无论是高帽还是慷他人之慨的空头支票,都具有一个相同的特征——廉价。
  欲先取之,必先予之。古往今来的高手和政治家们都很善于把老子的这个哲学思想运用到实践当中,并且有所深化。
  他们的深化体现在——所“予之”的东西往往是廉价的,譬如高帽、譬如空头支票;而所“取之”的东西则往往价值巨大、甚至无价。
  譬如人心。
  譬如天下。
  就在人们迷醉于高帽和支票的一瞬间,高手已经收获了人心,政治家已经玩转了天下。
  从这个意义上说,在隋末的这场政治大博弈中,李密之所以快速出局,李渊之所以最终胜出,其原因绝非偶然。
  就军事能力而言,孰高孰低很难定论。
  但是在政治上,李密绝对玩不过李渊。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