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华夫人传,不负江山不负卿》
第15节

作者: 云蒙居士2011
收藏本书TXT下载
  宫女如意端来了一碗醒酒汤来宣华床前,小心翼翼的说,婕妤快些起来喝了这碗汤吧,这是奴婢吩咐小宫女去御膳房弄来的,听说今晚皇上和皇后在未央宫大宴群臣,这醒酒汤自是少不了的,这是刚刚做好没多会儿的,这会子喝正好,奴婢扶您起来吧,边说如意边把碗放在了一旁,而后伸手去扶阮做一团的宣华。虽然宣华平日少言寡语,对人冷淡,可如意和秋红及合欢殿其他宫女太监对她甚好,其主要根由就是对她的同情,昔日高贵的公主如今却落得个家国破碎,沦为俘虏的下场,虽做了皇妃却因独孤皇后妒隋文帝惧内的缘故使其不得帝宠,无靠,这境地自然是让人心生怜惜的,特别是如意大宣华八岁仿佛,在宫里多年,看惯了人情冷暖,看过了独孤皇后对曾得皇宠的宫女或者妃嫔的厉害,因而她对宣华分外忧心,宣华天香国色,得宠是早晚之事,可只要独孤皇后还在一日她若是得宠就难,而即使得了宠也提啊不过独孤皇后的残害,她对于宣华的处境满是忧心,她知道宣华心里难受,今是中秋,对于她而言越是苦痛,故如意就想多关心她一下。

  宣华没有说话,而是任由如意把自己浮起来,接过了那一碗醒酒汤缓缓的往嘴里面送,可却不知是什么滋味,面对着如意那关心的表情宣华越发的不是滋味,她想起了曾经伺候自己多年的宫女秋红,还有其他几位,而如今自己却与她们天各一涯,不知天涯海角他们在何处,不知他们可安好,想想这些眼泪就止不住的滑落下来,宣华已不记得自打来到长安之后自己哭了多少回,昔日横波目,如今泪泉处。

  如意看到宣华满眼是泪就忙拿过手帕为她擦泪,边轻声安慰,婕妤莫要在流泪了,奴婢听说哭多了会伤身的,您还这么年轻可不能落下个病身子啊。
  宣华无法阻止眼泪的流淌,隔着泪帘她无限苦楚的说,如意其实我也也不想哭的,可眼泪却是止不住的,难为你对我这么好,若没有你和秋红她们在身边照顾我,陪伴我,我真的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了,还好有你们这些人,看到你们对我的好我越发思念起曾经照顾我的那些人了,不知她们现在何处,可曾安稳。
  宣华的这些真诚言语深深的感动了如意,一时间自己不知说些什么来安稳宣华才好,良久,如意才语重心长的说,如意能伺候婕妤是如意的荣幸,奴婢只希望婕妤能快乐一些,那些曾经伺候过婕妤的人定也是这样想的,他们若是知婕妤整日闷闷不乐,顾影自怜的话他们也会不安心的,故婕妤应该快乐起来,不光为自己,更是为了那些爱您的人。
  宣华听罢了如意这番中肯之言很是感激,她努力的把欲流出的眼泪咽了回去,轻轻的攥住如意的手温柔的说,如意,我会记得你这些话的,会让自己好好的,时候不早了我想歇息了。
  日期:2013-10-31 14:17:57
  十六章但知相见便相知
  但知相见便相知,相见何如不见时。
  安得与君相诀绝,免教生死作相思。
  宣华起床刚准备梳洗打扮,合欢殿里一个名唤陈宝的小太监被如意带着来到了面前,宣华认得这小太监,合欢殿总共就十多个人认得也是自然的,这小太监平日不怎么侍奉自己的,一般都是报个信,传个话儿什么的,而突然来到自己面前,宣华隐约觉得没那么简单。

  小太监行过礼之后宣华就让他起来,很是平和的问,陈公公你一大早亲自见我所为何事?宣华的语气平和,眼神安静的盯着对面站立的小太监。
  宣华的话音落下少顷,就见小太监陈宝缓缓的从衣兜里掏出来一样东西亲手呈递给宣华,“婕妤,奴才奉命把这东西给您。”宣华看着小太监手上捧着的那蓝色的手帕包着的东西仿佛是一本书,仿佛是,她并不在意里面到底是何物,而是在想这奉命是奉谁之命,难道是皇帝?不可能,兴许他早就把自己给忘记了,是独孤皇后?若是她她会送给自己什么?自己是她眼睛里的一根刺,一直渴望拔出,难道是——宣华这么想着还是换回的把东西接了过来,放在膝盖上慢慢的把那手帕打开,而手却在微微颤抖,宫女如意和太监陈宝一直在一旁默默的注视着。

  终于,终于宣华用有些哆嗦的手怀着甚是复杂的心情把面前的手帕给打开了,果然不出自己所料,里面包着的的确是一本书,这书到底是何人送赠?宣华不知,她在心底里暗暗的猜测,可却始终没有个定论,心中想着某人,可却不敢往那人身上想,她边想着边缓缓的把书打开,书的第一页写着金刚经仨字,宣华的心就是一颤,心说这人果真懂我欢喜,自小宣华就信佛,虽是金枝玉叶,可却不曾忘了修行,而来的长安之后整日局促与合欢殿过着醒也无聊,醉也无聊的日子,琴无心弹,九连环无心解,她唯一想坐的就是能够修行佛法,让佛度化自己心中的那份不甘与狂躁,从而使得自己能心无旁骛,安安稳稳的活着,能够让自己的心彻底的也无风雨也无晴,可以闲看院中花开花落,慢随空中云卷云舒,可合欢殿里没有自己想要的经书,而自己又不敢去寻,只好按照自己心中所记的一些内容默写在纸上,而这本《金刚经》的送来恰在时候,她拿着经书仿佛有种久旱逢甘霖的喜欢,他乡遇故知的安慰。

  宣华刚想问这书的主人是谁,而小太监说话了,“婕妤您把经书翻到最中间去,您就知晓送书者何人了。”按照陈宝的提醒宣华很快寻到了书页的一半处,那儿果然有玄机,之间面前静静的躺着折叠纸条,宣华把纸条轻轻拿起来小心翼翼的打开,顿时惊呆了,她还没来得及看清楚内容就被这字迹给深深的吸引了,只见这字笔力苍劲,挺拔如松,同时不是飘洒俊逸,刚柔融合的恰到好处,宣华不自觉的心中暗赞,怎样的人才能写出如此好的字啊,即便王羲之在世也不过如此吧,欣赏字的同时宣华开始注意上面的内容,原来写的居然是曹子建的《洛神赋》睹一丽人,于岩之畔。乃援御者而告之曰:“尔有觌(dí)于彼者乎?彼何人斯,若此之艳也!”御者对曰:“臣闻河洛之神,名曰宓妃。然则君王所见,无乃是乎?其状若何,臣愿闻之。”

  余告之曰: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髣髴(fǎng fú)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lù)波。秾纤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约素。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弗御。云髻峨峨,修眉联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yè)辅承权,瑰姿艳逸,仪静体闲。柔情绰态,媚于语言。奇服旷世,骨象应图。披罗衣之璀粲兮,珥瑶碧之华琚。戴金翠之首饰,缀明珠以耀躯。践远游之文履,曳雾绡之轻裾。微幽兰之芳蔼兮,步踟蹰于山隅……看着看着宣华的心不由自主的砰砰乱跳,又仿佛二十五只兔子在打架——百爪挠心,宣华无心看到结尾处,而是直接翻到了最后,虽无名可却写了几言句子在后面,看罢了句子宣华的心豁然开朗,心说果然是他,果然是他,“与卿夕阳处识,吾不曾忘之,宫中风雨多,望卿多珍重,吾知卿乃聪明人,其中缘故不必多说自会知晓,动心忍性方可保身,切记切记。”字里行间都流淌着浓浓的关切,淡淡的相思,因为这封信宣华仿佛死水一般的心荡漾起了层层波浪,粉面微微带出了些许春色,而许久不曾舒展的眉宇也瞬间开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