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的王朝》
第48节

作者: 宋元明
收藏本书TXT下载
  只要皇权牢牢把控了军队,任何对手,任何敌人,都无法撼动皇权。
  而解决了军队问题,战争问题,也等于是粗暴地解决了政治问题。
  在这种稳定的基础上,再一点点地解决政治问题,让局势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发展,就是朱瞻基想要做的。
  那么,在这样的时候,大明的武力系统,绝对不能任由朱棣就这样白白消耗。

  因为想要解决草原问题,只是靠打,是没有太大效果的。
  劳师动众来打人家,人家直接起来跑了,你能怎么办?
  草原问题,打肯定是要打,但是更关键的还是治理。
  “皇爷爷动用五十万大军,十几万匹军马,四十万民夫,十万匹驮马,远赴万里来打一场仗。如此大的军力,瓦剌人当然要跑,绝对不会跟我们正面作战。而如此多的人,如此大的负担,也注定了我大明的战争不能持久。所以,这就形成了一个为难的循环。人少了,打不过,人多了,对方跑。所以只靠战争,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这就回到了我问皇爷爷的问题,战争的目的是什么?意义是什么?我大明打这场战争,想要获得什么结果?”

  这个时候,朱棣也认真地说道:“最次的结果,是想削弱瓦剌的实力,不让他们一统草原。较好的结果,当然是想把瓦剌和鞑靼都归顺大明。最好的结果,当然是想把草原也变成大明的牧场。”
  朱瞻基点了点头说道:“那么,我们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就是,如何利用一切手段达到最好的目的,所有的行动,包括战争,都应该为了这个目的服务。而不是为了战争而战争,为了威慑而战争,为了面子而战争。”
  “基儿有何妙策?”
  朱瞻基笑道:“孙儿这次出征,才在皇爷爷的允许下接触军务,孙儿现在连各军的将领是谁,有何能力都不知道,能有何妙策?”
  这话说道朱棣有些惭愧,因为这一切都是按照他的意思在行事,他可从来没想现在就放弃大权。
  不过朱瞻基并没有在这个问题上纠缠,而是说道:“不过,孙儿认为,大军不可轻易出动,出动耗费的就是无数的钱粮。而是因为将军力和政治因素联合起来,对草原形成一定程度的威慑,稳步蚕食草原的势力。”
  朱棣却说道:“事到如今,箭在弦上不可不发,大军一直不动,就连三军将士也会不满。”
  “皇爷爷要打当然也可以,但是,也要注意战争与政治目的的配合。”
  虽然每一个字朱棣都听得懂,但是朱瞻基说道话,每一次都要让他想一想才能明白在说什么。
  偏偏朱瞻基的用词虽然生僻,却似乎中能用简单地话把意思表现的非常明显。

  他呵呵笑道:“好,我很想知道,如何把战争与政治目的联合起来。”
  朱瞻基长身挺立站起,然后单膝跪拜抱拳说道:“孙儿恳请皇爷爷重立大宁都司、开平、三降城、东胜、威虏卫、威远卫、白城子千户所等漠南诸卫,并沿九边向漠南地区择地兴建坞堡,卫所,压缩鞑靼,瓦剌等族生存空间。”
  朱棣皱了皱眉头,没有想到朱瞻基竟然突然会提到这个建议。
  这个时候,他也有跟纪纲,杨章德一样的感觉,这个孙子的思维太活跃了,根本把握不住他的真正想法。
  永乐八年,朱棣第一次对鞑靼用兵,当时撤销了九边长城之外的诸多的卫所。
  朱瞻基知道,在原本的历史中,这些卫所撤销了之后,就没有再建起来。
  甚至到了朱瞻基当政的时期,他为了守卫北平,把长城外最后几处重要的卫所都撤销了。从此以后,长城以外就不再归大明所有,北平也直接暴露在了异族的爪牙之中,再无宁日。
  所谓的仁宣之治,不过是无耻文人的吹捧,在中华历史上,他们是绝对的罪人,甚至还比不上被俘虏的英宗朱祁镇以及爱胡闹的正德皇帝。
  朱棣笑道:“基儿是否担心过甚,我抽出这些卫所的兵力,只是为了讨伐瓦剌,这些卫所当然不会撤销。待战争结束,这些卫所都会复置。”
  朱瞻基倒不知道朱棣是这样想的,他对历史的了解本来就只有那么一点点而已。不过既然提到了这个话题,他也不会暴露自己的无知,问道:“如果官兵损失惨重呢?这些卫所何时复置?有无详细计划?皇爷爷的心思那些军士可知晓?那些将军可知晓?”
  朱棣不说话了,因为这些完全都是他一个人的意思,他有不会让下面的人知道他在想什么。
  好一会儿,他才说道:“今次只要灭了马哈木一族,就复置开平、兴和、宁夏、甘肃、大宁、辽东各卫所,则边境可永无事矣。”
  朱瞻基点了点头说道:“瓦剌固然要打,但是不能光想灭了对方,要是灭不掉呢?这些卫所裁掉容易,复置艰难。世上无万全筹划,任何结果都需要考虑。皇爷爷一意孤行裁撤卫所充实讨伐军,只会让众将士以为皇爷爷想要放弃卫所,如此形势下,那些将士也不会用心经营卫所,长此以往,就如同虚设。人心散易,人心聚难,皇爷爷熟读兵法,难道就忘了这点吗?”
  朱棣呵呵笑了起来,指着他笑骂:“小猴子,还不起来,难道让我亲自扶你起来吗?这十几年来,还没有人敢指着朕的鼻子说,朕做错了呢!”
  朱瞻基立刻站了起来,陪笑说道:“皇爷爷当然没有做错,但是上位者的信息封锁,不能什么事都封锁。像这种关系到对外政策的决策,必须要让下面的人知道皇爷爷的心里在想什么,这样才不会让他们胡乱猜测,做出一些违背了皇爷爷意愿的举动。”
  朱棣这才嗯了一声,跟朱瞻基介绍了他关于漠南各卫所的计划安排。
  从朱元璋将元变成北元,在漠南设置了十七个卫所和都司,并且在北元的游牧地域,也设置了羁縻卫所。
  到了永乐年间,这些卫所已经扩张到一百七十多个,不过现在因为站,大都名存实亡。
  现在朱棣并没有撤销卫所之意,只是想用这些士兵来打仗,打完了之后再回去。

  可是到最后,因为多方面的因素,这些卫所除了靠近北平的几座,在他死后,其余全部撤销。
  现在有了朱瞻基的督促,他也答应了下来,不管这次战果如何,回军之时,就是卫所复置之时。
  越过了黄河,大军继续北行,朱瞻基在参加军务会议的同时,朱棣也经常会问他的意见了。
  众大臣和各军将领开始还有些不以为然,只以为这是朱棣在有意培养太孙。
  但是朱瞻基有意地在各种事务上都开始逐渐表现自己,他也慢慢引起了众大臣和将领的关注。
  不过,为了不让自己在现阶段就成为所有人的靶子,他的表现只能说在及格线以上。
  比如针对草原的民族政策,朱棣就安在了自己的身上,这不是抢朱瞻基的功劳,而是对他的一种保护。
  针对草原的盟旗制还好,但是减丁制度和儒家开化制度,那都是在历史上要被归纳为暴政,并且要得罪一大批人的事情。
  朱棣把得罪人的事安排在自己的身上,说是自己的意见,对朱瞻基的名誉就不会有影响。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