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的王朝》
第8节

作者: 宋元明
收藏本书TXT下载
  一个黄毛小儿,半点功劳未建,现在却一下子越过了他们这两个在战场上屡建大功的儿子,如何让人心服。

  不过他为人本就阴鸷,表面上装作若无其事,暗地里却加快了与两个哥哥相争的步伐。
  文渊阁也就是明朝内阁的雏形,如今解缙身为首辅,却也只是个三品官员。
  他们相当于是皇帝的秘书,朝堂大事每日一汇总,他们这些秘书要针对每一奏折给出处理意见,然后把奏折和初步处理意见汇总到朱棣那里去。
  除了这些公务,解缙每天早上还要负责给六岁的朱瞻基讲一个时辰的课,然后布置课堂任务才去上班。
  到中午时分,他会检查一番朱瞻基的功课,并且告知朱瞻基哪里对了,哪里错了,等朱瞻基彻底明白,这一天的功课才算结束。
  经历过后世的填鸭式教育,现在的这种教育方式对朱瞻基来说,根本没有半点压力。
  后世的小学教育就是德智体美劳轮番交替,语文的广博,数学的精深,彻底开发学生对这个世界的认知能力。
  而这种一个老师,一个学生的精英教育,学的还只有语文一科,所以这些对朱瞻基来说,学的非常轻松。
  唯一不算轻松的,就是每日一百个大字了。
  朱瞻基算是领略到了这个时代的人对于书法的重视了。在后世的人看来,写字只是工具,只是途径,但是这个时代的人,能把书法看的比文采还要重要。

  他年龄还小,每天只需要写一百个大字,但是这每个字都必须工工整整,一点错误不能出,哪怕字上面多了一个墨点,都需要重写。
  前世的周游不是一个有耐心的人,但是每天写这一百个毛笔字,真的非常考验一个人的耐心。
  不过他也没有半点抱怨,而是把写字当做了磨练心境的方法。
  他却不知道,解缙虽然每天只是简单地赞赏两句,但是他的字早已在内阁以及朱棣那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对于一个六岁的孩子来说,能够用毛笔把字工工整整写出来就很不错了。这个时候,只是临摹,根本没有书法可言。
  但是朱瞻基不仅仅是朱瞻基,他还是周游。

  周游在现代社会中小学是个落后生,二流子。这样的学生在上学期间为了出风头,往往会写一手好字。
  周游的硬笔书法就写的很不错,楷书仿了几年庞中华,拥有了一点基础之后又向行书方向发展,再到草书阶段,就有了自己的风格。
  他现在虽然只有六岁,刚开始练字,但是前世的风格却影响到了现在。
  所以他的毛笔书法虽然基础差,但是整体的框架结构与风格都在,让他的书法一开始就有了自己的风格。
  并且他的书法风格不是那种华美优雅,自带一种冷峻与凌厉,非常具有气势。
  这对于一个六岁的孩子来说,简直是不可思议的,解缙在他面前不会无底线地夸他,但是在内阁的一帮同仁,包括皇帝面前,只差把他夸成圣人了。
  这也让一帮同仁无不羡慕异常,能为世子师。并且还是一个未来极有可能当皇帝的老师,这可是解家三代兴旺之势啊!
  朱棣也从朱瞻基的书法中看出了杀伐果断之气势,对这个肖己的孙子越发中意。
  严令世子书法绝不可出文渊阁,对于一个才六岁的孩子来说,这样的书法风格实在有些太超前了。
  朱瞻基对此一无所知,他现在的主要精力,还放在熟悉环境方面,外面的风风雨雨,跟他现在还无关。
  但是,他没有想到,自己的第一次参政,竟然来的如此之快。
  永乐元年五月初一,礼部尚书李至刚等奏称,燕平北平是皇帝“龙兴之地”,应当效仿明太祖对河南凤阳的做法,立为陪都。
  此奏章一出,立刻引起朝堂上下议论纷纷。
  所有人都看出来了,此举乃是逢迎朱棣之心,也是朱棣对朝堂的一次试探。

  朱棣迁都之心可谓是司马昭之心,但是如今的金陵可谓是世界第一大城市,人口逾百万。
  江浙一带又是著名鱼米之乡,经济发达,将首都迁往现在只是一座小城的北平,朝堂阻力非常之大。
  朱棣即使有难得的霸主之势,也不能直接逆势而为,想要迁都,也要讲究方法。
  第一步是将北平列为陪都,时机成熟,再宣布迁都。
  内阁众人也对此举意见不一,为了此事争执了数日,都没有一个结果。
  在文渊阁读书的朱瞻基原本对此事一无所知,他读书在文渊阁与藏书库天一阁之间的侧殿,与大堂尚有一段距离。
  侧殿有五间,有一单独小院,并且直通内宫,可直接到他居住文华殿,本仁殿。
  而文渊阁依托皇宫城墙而建,在皇宫的最南侧,进入宫门可以直接入文渊阁,想要进入内宫却还要经过门禁。
  他年龄太小,与外臣接触过多,并不是一件好事。为了避嫌,朱瞻基一般很少进入文渊阁。
  不过这一日午时已过,解缙还未到来,加上他也难免对明朝初建的内阁有些好奇,索性带着金阔和余先来找解缙。
  从来文渊阁读书,他的身边除了付典衣和薛掌闱,又增添了两个朱棣派到他身边的长随。

  长随在明朝太监等级中算是中层干部,却没有多大的实权。但是现在跟了朱瞻基,也算是有了盼头。
  金阔祖籍扬州,木讷少语,但是忠厚稳重。
  余先祖籍湖广行省兴国路,朱瞻基问过才知,所谓的兴国路就是后世的咸宁。
  余先同样话不多,该说的说,不该说的不说,做事一板一眼。

  朱瞻基年龄还小,朱棣也是特意选了两个这样的太监安排在他身边,也算是用心良苦。
  付典衣她们不能跟着朱瞻基接触外臣,但是金阔他们就没有这个顾忌了。所以现在,反倒他们跟在朱瞻基身边的时候更多。
  胡惟庸之后,朱元璋撤销了丞相一职。相当于一个国家只有各部委,没有总理了。
  但是一个人的精力再大,也不可能忙的完所有事情。朱元璋什么事都喜欢亲力亲为,朱棣却没有他那么足的精神,所以现在又弄了一个内阁,也就是秘书处。
  在皇帝霸道的时候,内阁初创,没有实权,也还不具备后来的权势。
  解缙今年才三十四岁,他这个内阁首辅,不过也只是相当于一个大秘书。
  整个内阁也才不到百人,除了七个内阁成员,办事人员总共不到百人。
  文渊阁面积虽然不算大,但是也足够将他们容纳进来了。

  朱瞻基自灵魂变成周游之后,不喜欢让人抱,距离近的时候,也不愿意坐轿子。
  整天喜欢腰里挎着郑和送的小木刀,到处逛游,权当锻炼身体了。
  一路行来,所有人见到他哪怕不认识他,看到他的身后跟着两个长随,四个小太监,也都知道他是谁,纷纷俯身问好。
  进了文渊阁,朱瞻基就看到了朱棣的御驾仪仗队在院子驻守,登时知道了为何解缙没有去宣布他放学。
  拿着今天学习的课堂作业,朱瞻基才不管里面在谈什么国家大事,就直接闯了进去。
  几个守卫想拦不敢拦,只能大声行礼。“见过世子殿下。”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