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元辅》
第44节

作者: 金钟
收藏本书TXT下载

  当时徐府挂名家人多至数千,招摇在外,海瑞建议徐阶削去那些假借的户籍,使他们不能继续妄借声势为非作歹,谁料徐阶竟然表示为难,没有答应。这两桩事,大概给海瑞留下了相当不好的印象,乃至影响到后来处徐府事的态度。再加上徐阶的兄弟徐陟残害百姓的劣迹被乡民揭发,以海瑞的脾气,他不气愤根本不可能。

  海瑞其人,天下共知,心公而性直,在处理徐氏相关田土诉讼时不念旧恩,只凭律法(参考《明律》中的反投献条款),甚至驳回当时首辅李春芳等人的求情,千古传为奇谈,却因触及豪族利益太深而为时论所匪议,多遭朝内舆论的恶意攻击。
  然而,正当徐阶与海瑞在退田问题上僵持不下之时,另一个对徐阶来说天大的坏消息传来:当年十二月二十二日,皇帝发下敕命召高拱还阁。高拱奉旨,即刻启程抵京赴任。
  陪高拱一路回京的高务实当然知道高阁老这一次回京势头之凶猛,不仅官复原职,还兼掌吏部天官之枢机,可见皇帝对其信赖如初。
  高拱是有明一代的理财能臣,与隆庆帝甚至可以用“名为君臣,情同父子”来形容。对于国有资产的隐性流失,高拱一向深恶痛绝,因此在整治江南豪族的问题上,高拱与海瑞的基本立场完全一致。但是,高拱自己也知道,由于先前与徐阶结怨已深,如果一力支持海瑞,必然会引起舆论抨击他挟私理政、公报私仇,这也是高务实此前力劝他避免的。是故,高拱处理此事多有折中权衡,并不力挺海瑞。

  而此时言路对于海瑞的弹劾却益发激烈,其中最为丑诋的,莫过于二月间吏科给事中戴凤翔的上疏。疏言称海瑞贪图个人名利,祸乱法纪,完全不通为官之道。任凭刁民肆意讼告乡绅,无理剥夺他人合法财产,致使民间有“种肥田不如告瘦状”的风闻。又言海瑞其他各项政策也多有弊端,更有“勾结倭寇”、“攻陷城池”、“劫库斩关”,导致“行李不通,烟火断绝”的罪行,云云。
  嗯,此疏可谓空穴来风、造谣污蔑者之模范经典——反正我是言官嘛,我风闻奏事啊。
  但是,徐阶是何等人也,他自己光在内阁都干了近二十年,又深知今上对高拱的信重,他哪里会把真正的希望寄托在言官诬告之上——再说海刚峰是个什么样人,全天下谁还不知道么?
  他这么做唯一的目的,只是制造这么一股风潮,让皇帝或者干脆就说让高拱一派看看,我徐某人就算不在中枢了,依然还有无数人愿意站在我这一边,如果你要继续闹,那咱们就慢慢闹,这么无休无止的闹下去,我固然声名受损,可你也一定好受不到哪去!
  但明里摆开车马是一方面,实际上徐阶又何尝不知道眼下的真正局面?高拱的背后有皇帝坚定不移的支持,他在内阁的地位根本无关乎首辅、次辅还是群辅的名头,一个大权在握的内阁大学士真要是铁了心跟他这个已经致仕归田的过气首辅开战,最后的胜利者根本无需怀疑。了不起,就是背后被人说一声气量狭小、挟私报复之类——少得了他高某人一块肉?
  少不了的!
  到最后真正倒霉的还是他徐家!
  以徐阶的老奸巨猾和隐忍功夫,这时候的选择其实已经只剩一个:向高拱低头认怂。
  于是,就有了高拱收到的这封亲笔函。
  众门生面面相窥,一时都有些拿捏不准师相的意思。最后还是韩楫最先忍不住,朝高拱拱手一礼,道:“师相,徐华亭当年那般对您,眼下既然他自己丑事暴露,那可怨不得别人!况且海刚峰那人又是出了名的只认死理,谁劝都不好使,咱们何必自找麻烦参和进去?倒不如就让海刚峰去查好了。”
  高务实悄悄打量了韩楫一眼,见他面带热切之色,心中不禁微微一叹。
  他知道韩楫在高拱这批门生当中,当初金榜排名较高,但现在官位反而落在成绩不如自己的宋之韩后面,心里当然着急,眼下徐阶既然要服软,那自然是真有大把柄可抓,心里当然恨不得一棍子打死——打徐阶肯定不会是打他一个人,徐阶背后多少门生故吏?这些人里头就没有些个受牵连的?打掉之后朝廷里里外外要空出多少位置来?况且一旦师相决定开打,那他作为科道官之一,必然可以出大力,如此完事之后论功行赏,难道他韩某人就不能往上挪一挪位置?

  高务实可以理解韩楫的想法,甚至他估计在座九位门生心里头可能大都认可严肃彻查,但这么做其实真的不符合高拱的利益。
  高拱的利益是什么?稳住位置,力行改革。
  打徐阶一党对于改革或许有些帮助,但了不起就是收回了一些田地、空出了一些官位,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意义,但反过来说,对于高拱的名声却有相当的弊处。按理说,但凡改革多半都要得罪人,想改革自然不能怕这个,但在旁人眼里,单纯因为要改革而得罪人,和挟私报复得罪人,差别就很大了。
  高拱心里也许认为打掉徐阶一党对改革来说很有必要,这可以向人表明自己改革的决心——清丈田亩嘛,你看徐华亭家都被重新清丈了,其他人你还闹什么?
  但在旁人看来却并非如此,他们只会觉得这就是高拱挟私报复,就是气量狭小,就是连致仕老者都不肯放过的疯狗。
  所以这个锅不能乱背。
  但韩楫他们这批高拱门生——尤其是其中的科道官,虽然在总体利益上跟高拱一致,但具体到个人利益就明显不统一了:他们要想升官就得开喷,不喷下去几个牛人大佬,怎么能证明自己工作得力?怎么能有资格往上挪一挪呢?毕竟,喷人是他们的本职工作啊!
  但高务实知道高拱不可能直接无视他们的利益诉求,因为高拱固然在隆庆朝一时无两,但他一个人纵然浑身是铁,又打得几颗钉儿?这些门生代表着他的势力,代表着他的羽翼乃至爪牙。要是自己不爱护,羽毛就会脱落、爪牙就会断裂,等他自己成了孤家寡人,谁还会真把他当回事?总不能什么事都要他以阁老之尊亲自下场吧?
  以眼下的状况来看,是人都会认为高拱完全有能力一棍子把徐阶打个无法翻身,甚至都不用高拱亲自动手,海刚峰就能搞定,高拱要做的就是任海瑞发挥,最后案子查完海瑞必然要上奏朝廷,这时候高拱只要代表内阁对本案的裁决做出肯定就完事了。
  轻松,漂亮,收获巨大。
  可惜结局未必多好:高拱回京之后苦心营造的“既往不咎”局面彻底谢幕,并且从此被打上挟私报复、无量小人等标签。
  但要怎么劝呢?高务实陷入了思索。
  这时宋之韩又送上一枚炮弹,他开口道:“师相,我等非为倒徐而倒徐,实徐阶这等人从当年为阁臣时便已为天下官员开了一个坏头,不得不倒。”
  高拱凝神看着他,问道:“开了什么坏头?”
  “此罪为:不作为。”宋之韩解释道:“徐阶侍先世宗皇帝前后十八年,神仙、土木等皆徐阶所赞成;到世宗驾崩,却偏偏又亲手草诏,历数其过。徐阶与严嵩相处十五年,缔交连姻,竟无一言相忤;及严氏老病,渐失圣眷,却又立刻背叛而攻之。如此可见,徐阶为人臣可称不忠,与人交友可称不信,大节亏之久矣。另有,其为首辅之后,诸边告急,陛下屡廑宣谕,徐阶却充耳不闻、毫无作为,一心一意只知道养交固宠,擅作威福。试问,这等人竟忝为元辅,岂非为天下开一坏头?”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