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商人,赚着活人钱,发的死人财》
第24节

作者: 顾丸
收藏本书TXT下载
  “话虽如此,不过,我听当地人说,石龙潜水,石虎遁地。这两样东西,一个隐藏在水中,另外一个隐藏在地下,想要把它们找出来,可不容易啊!”。
  又和两个中年人闲聊了一阵,至此,我和猴子两个的心里的打算临时发生了一丝变化。我们相顾对视了一眼,默契的同时提起两个背包,走下了开往都江堰的汽车。
  “老秦,我知道你在想什么,你是不是想去彭山县江口镇碰碰运气?”。
  我轻轻的点头说道:“猴子,对我们来说,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如果我们两个有幸能够找到江口沉银,随便从其中带回来一点东西,我们两个的古玩店,就一定能够顺利开张!”。
  “干,我现在就去买到彭山县的车票!”,猴子做事情一向风风火火,不一会儿,他当真买来了到彭山的车票。
  于是,我和猴子因为和两个陌生人的一番交谈,临时改变了路线,也至此彻底的改变了我们两个人的人生轨迹。
  我和猴子上了到彭山县城的车,在车上等待了将近一个小时。汽车缓缓开动,大约两个小时以后,我和猴子来到了彭山县城。我和猴子没有在彭山县城逗留,花了三毛钱,在彭山车站转车,一个小时以后,我们两个来到了江口镇。
  江口镇的面积不大,镇上的房屋大多数都是木制的老房子。我和猴子来到镇上,先找到了一家小旅馆,将东西放到小旅馆中,我们开始到大街上游荡。很快,就将整个江口镇逛了一个遍。
  逛遍整个山口镇以后,我和猴子迈步进了一家茶馆,这茶馆是露天的,在一块面积颇大的坝子里面,摆放着十几张竹子制成的桌子和几十根竹椅。此时,黄昏将近,在物质文明并不是特别丰富的年代里。人们忙碌一天后,叫上一碗老茶,坐在茶馆中胡吹,似乎是最为难得的消遣。
  我和猴子的运气不错,在茶馆中待了不长时间,就从几个吹牛的老头嘴中,得到了一些有关江口沉银的消息。跟着,我们散出去几根北大仓香烟,很快,我们就和这几个老头打成了一片。于是,他们知无不言,将他们知道的消息和传说,完完全全的告诉了我们。
  回到小旅馆,坐在不大的木床上,猴子一本正经的说道:“老秦,今晚那几个老头讲,早在满清的时候,就有清军下到了岷江中想要捞取沉银,可是一直到现在,几百年的时间过去了,沉银遗址一直没有被发掘,看来,我们两个想要找到江口沉银,也绝对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我轻轻的点了点头。其实,在来江口镇的车上,我就已经想到,此行一定会困难重重。但是经过今晚的一番大致了解之后,我才知道,自己之前的估计依然有些过于乐观。毕竟,江口沉银埋藏在水中已经有了几百年的时间。
  “老秦,关于石龙和石虎的传说,你觉得是真的还是假的?”。
  “半真半假!”,我停顿了片刻,说道:“石龙和石虎是找到江口沉银的关键,这应该不假。但他们所讲关于石龙和石虎的来历,我觉得太匪夷所思了!”。
  “是啊,那几个老头吹牛都不带不交税的,还说石龙和石虎是人变的,这完全就是封建迷信嘛!”。
  “也许是封建迷信,也许是以讹传讹,当然,也有可能石龙和石虎并不存在。所谓的石龙和石虎,只是一种混淆人们视听的手段,目的是为了保护江口沉银,将大家的视线转移到石龙和石虎的身上!”。
  “老秦,你所讲的也有一定的道理,依我看,明天我们去岷江河畔四处转转。实在不行的话,我们两个直接硬来,仗着我们两个的水性,直接潜入水底,如果运气好的话,没准还能直接捞起一些宝贝来!”。
  “猴子,比我们水性好的人多了去了,为什么还是没人发现江口沉银呢?要知道岷江的水一直在流动,还在不断的变道这和断头湖可不一样。流动的水带动了大量的泥沙,几百年的时间过去了,沉银遗址恐怕早就已经被深埋在了河底之下。我们两个要是有明确的目标还好,如果没有明确的目标,只凭蛮干,想要有所收获,恐怕千难万难!”。
  猴子听到我的话,轻轻的点了点头,然后自顾自的躺在床上说道:“赶了一天路,好累呀,我先去做梦了,看看周公会不会给我一点点提示”。
  猴子说完话,就呼呼睡去,在猴子酣畅的呼噜声中,我也很快进入了梦乡。只可惜,周公并没能光顾我,我这一夜做的梦,都是杂乱无章的。
  第二天,我和猴子醒来以后,到江口镇上买了一些干粮和糯米。做完这一切之后,我们去到了一个名叫“狗头山”的地方。

  狗头山不是一座山,而是一处河滩。听昨天晚上那几个老头讲,前不久才有人在狗头山上发现了一个普普通通的瓦罐。打开瓦罐,瓦罐里面装着几百枚铜钱。这说明一个问题,狗头山所在的地方,距离江口沉银遗址不远。
  “水是自北向南流动的,有人在这里发现了盛满铜钱的瓦罐,这足以说明,真正的沉银遗址应该在狗头山北面!”。我一边蹲在地上,用手抚弄着缓缓流动的河水,一边对着猴子轻声说道。
  不等猴子答话,我想了想又说道:“但是,几百年的时间过去了,岷江在这几百年的时间里,先后两次因为地震改变了河道流向,所以江口沉银也有可能并不在狗头山的北面!”。
  “老秦,你说的简直就是废话!”,猴子白了我一眼,大大咧咧的讲道:“南面是江口镇,北面是崇山峻岭。南面如果有沉银的漏网之鱼,恐怕早就已经被发现了,我建议,我们两个往北面走!”。
  我轻轻的点了点头,又抬头看了一眼横亘在眼前的宽阔岷江。突然,有一道灵光在我的脑海中一闪而过。我仔细想了想,对着猴子讲道:“猴子,刚才我细细一琢磨,好像想到了一个还算的关键的问题!”。
  “老秦,你想到了什么”?
  我整理了一下思路,说道:“猴子,你说古代战船前进的动力是什么”?

  “古代战船没有螺旋桨,也没有发动机,想要前进,借的是风的力量和人的力量,这两种力量是古代战船前进的主要动力。当然,水流对其也有很大的影响,顺风而行比逆风而行要快上许多。最后是载重,船的重量越重,前进的速度越慢”。
  我轻轻的点了点头,说道:“根据史书上面的记载,当初,张献忠仓皇离开蜀都城,有大船和小船一百多艘,敌军在后衔尾追击,有大船八十余艘。从蜀都市到彭山这一段水路的距离超过百里,在这个过程当中,敌军的船队一直没能追上张献忠。这说明,在相同的环境下,张献忠的船队和敌军的船队速度是相当的!”。
  “都是体积相差无几的木船,在同样的风速和水速下,速度相当,这很正常”。
  “可是,最后张献忠的船队却在彭山县一带被敌人追上,最后在江口这一带与敌军爆发了大战,张献忠不敌,无奈之下下令凿船!”。
  猴子想了半响,还是摇了摇头说道:“老秦,我还是不懂你的意思!”。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