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好青年》
第18节

作者: 铁骨东
收藏本书TXT下载
  他紧接着问道。

  “认倒是能认个八九不离十,写的话就更少了!”
  杨信回答。
  繁体字看懂不太难,至少绝大多数猜也能猜出,但写就真不行了,实际上别说繁体字,就是简体字因为敲惯了让他手写很多也忘了,至少起笔得想一想。
  “那也了不起!”
  那人说道。
  “在下杨信!”
  杨信朝他拱手说道。

  “苗二,我比你大不了多少,咱们论兄弟就行!”
  苗二说道。
  说话间两艘小舢板一前一后继续穿行于芦苇荡,很快外面变亮,天空中烟雾弥漫,当他们转过一个弯之后海风的腥气扑面而至。广袤平缓的海岸泥滩上,一块块农田般被垄框起来的海水正在阳光下曝晒,而在这些盐田间是一个个破草屋,几乎所有草屋的烟囱都在冒着烟。而在草屋与盐田间是一个个忙碌的灶户,一些晒得差不多的盐田中,甚至男女老幼全都在结了硬壳的地上,刮取这些附着盐晶的灰白色草木灰。另外一些刮出草木灰的灶户,则倒在一些石头制的容器中重新加入晒过的海水,让这些盐晶变成高浓度卤水漏下,然后将这些卤水进一步过滤。

  过滤完成送入那些草屋,那里进行最后的煮盐工序。
  这就是晒盐。
  准确说是半晒半煮。

  “为何不直接晒?”
  杨信疑惑地说。
  “也有,沧州一带刚刚开始推行,会的不多,多数还是这种老办法,那样的盐田需要另外修建,两淮盐晒得多!”
  “这些灶户不比纤夫强多少啊!”
  杨信感慨道。
  那些忙碌的灶户在烈日下一个个蓬头垢面,头发胡子上还带着雪一样的盐晶,多数都只穿一条犊鼻裤,浑身晒得黝黑干裂,身上多数都带着各种疤痕,高浓度的盐水对他们的身体一样有伤害,海水里又不是只有氯化钠,晒盐的同时这些乱七八糟东西也被浓缩。
  而且他们全都瘦骨嶙峋。
  如果说纤夫只是机械性的累,灶户就是劳累加腐蚀。
  纤夫就像行尸走肉。
  而他们就像一群不断腐蚀中的行尸走肉!
  “庶民最苦者灶户!”
  杨信转头看着他。
  “不是我说的,这是朝廷一位官老爷曾经说过的。
  其实灶户在太祖洪武年间,日子过得反而是最好的,那时候他们可以晒盐得工本粮,每引一石,免一切赋役,煮盐也有官府专门划给他们的草场,这些草场可以自己垦荒。盐场有官仓常年储粮以保障灶户,就连商人收盐都得额外交一份银子给盐场以备赈济,灶户犯了罪都减等,哪怕应绞的也只是杖责。
  唯独不得私售余盐。
  在完成朝廷的本课之后,额外制的盐也得给盐场,还是按照盐数给工本粮,不准私下售卖。”

  “就是国营盐场雇工?”
  杨信说道。
  “也可以这样说,灶户们只管制盐就行,制出盐交盐场官仓,通常有两种仓,盐商拿着盐引去常股仓直接支盐,他们的盐引靠从边镇以粮食换取,边镇也就不会缺粮。灶户不管卖盐,他们就是制盐交官,从官仓换取粮食,也可以自己垦荒种田打鱼,不过需得先把正课盐完成。完成之后就自己随便了,愿意继续制盐就作为余盐继续交官仓换粮,不愿意就种田打鱼。”
  黄镇说。
  “那如今呢?”
  杨信问。
  “全是银子了,盐法两百多年变了一次次,每次都是灶户吃亏,到万历四十五年行纲盐法,盐商拿着盐引找灶户收盐,灶户自己卖盐换银子再用银子买粮,原本的正课盐改成交银子抵偿。有别的生计来源还好,没有别的生计来源,只能靠卖盐才能买米下锅的灶户,可有办法和盐商讨价还价?官员上门带着镣铐催缴正课银的时候他们可有别的选择?
  总之灶户死活听天由命了。”
  “这就是市场经济了!”
  杨信笑着说道。
  “呃,这个词倒颇为形象,一切以市场来经济,但实质上是奸商和贪官污吏经济,从灶户手中一两银子能买一千多斤,到京城就五厘银子一斤了,不足四百里翻五倍。这还是京城水路便利,而且还是在一些水运便利的盐场收购,若是那些偏僻的盐场一两能买近两千斤,而水路不畅的内陆四百里能翻十倍。
  知道淮盐运到湖广,官盐的价格最多能翻多少倍吗?
  六十倍。
  盐场一两一千多斤的淮盐,在湖广能卖到最高六分银子。
  而且最多掺三成的沙子。
  不过若非如此,咱们也不会有这条发财的路子,他们翻五倍十倍六十倍的价,咱们翻三四倍就行了,而且咱们不掺沙子!要是都和太祖时候一样,无论正课余盐皆归于官仓,灶户交盐就能丰衣足食,谁还冒着杀头危险把盐卖给咱们?市场经济好啊,市场经济才有咱们,没有市场经济咱们就得喝西北风了!”
  “被抓住呢?”
  杨信问。

  “被抓?谁来抓?从天津到苑家口,沿途所有关卡都知道我是贩盐的,但谁也不会抓的,给他们好处就行了,我把盐运到官盐翻十倍的地方翻四倍卖,拿出其中一倍打点,我照样还是能赚两倍利。大明朝的盐十成里面至少七成是私盐,有引的盐商在贩私盐,地方的豪绅在贩私盐,就连巡盐御史手下的官吏都在贩私盐。我这一条小船不算什么,两淮私盐贩子都如水师般几百艘船组队冲卡,朝廷的官兵根本不敢拦。你记住,官府根本不用理会,银子到了畅通无阻,大明就没有银子打不开的路子。

  但就怕同行,同行才是冤家。
  什么叫走私?
  走私即无法无天!”
  黄镇拍着杨信肩膀说道。
  这时候苗二已经登岸,他其实是这个灶户庄子的联络员,虽然灶户并不怕被盐场官员知道,他们同样也得给盐场官员好处,但这种事情终究不是光明正大的,走私生意一个带路的联络员必不可少,这种人也叫牵头。
  苗二职责就是带路。
  他那间破棚子卡在这条水道的咽喉位置,不过黄镇是老主顾,不需要太多麻烦而已。
  陌生客商就没这么容易了
  第十五章 这个高手真弱
  苗二很快带着一个穿着考究的老者走了过来,后者原本就在一处盐田看着那些灶户忙碌。
  “黄老弟!”

  他笑着说道。
  “何公,看您气色今年这又是财源滚滚了!”
  黄镇拱手笑着说道。
  杨信和黄英跟在后面也行礼。

  “财源滚滚谈不上,就是勉强吃口饱饭,咱们灶户就是苦命,你这还是老规矩?”
  何公说道。
  “对,老规矩!”
  黄镇说道。
  “那咱们就老价钱!”
  何公爽快地说。
  走私交易就这样在简单几句话中谈妥了,其实越是这样的生意过程越简单,不过双方都不急,装货得晚上才开始,白天过于猖狂了,这种事情终究需要一点谨慎。黄镇被何公请到附近一处草棚喝茶,杨信和黄英在盐田溜达,如果不去看那些灶户凄惨的模样,单纯这里风景还是很好的。不远处就是辽阔大海,蓝天白云间海鸥翱翔,岸边则是一片银色,地上盐晶反射出来的。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