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好青年》
第16节

作者: 铁骨东
收藏本书TXT下载
  那人说道。
  韩指挥干笑一下,拱手毫不犹豫地走了。
  那少爷恨恨地看了杨信一眼,很显然他也知道看不成打这个家伙板子的好戏了,虽然可以确定这家伙没有路引,但韩指挥就一个芝麻官,不可能为这点小事驳中官的面子。哪怕这个中官的级别不高,但一个这年龄的中官,在宫里也有足够人脉,既然他出面保人,韩指挥再当众打脸那就是给自己找麻烦了。说到底这京城里中官最不好惹,哪怕一个普通中官,后面也有可能是某个大佬。
  杨信笑着向他摆了摆手。
  那少爷冷哼一声,转头带着家奴走了。

  “多谢,”
  杨信顿了一下,然后对那太监说道:“大爷?”
  “就这么叫吧!咱家和你这表亲是年少时候一起玩的兄弟,小英子也是咱家看着长大的,既然你们都表哥表妹了,那叫咱家一声大爷也是应当的!”
  那太监笑着说。
  说话间他径直走进了铺子,林掌柜和黄镇也跟进去,不过黄镇临走前向杨信二人示意了一下,让他们暂时留在外面。他们几个进去密谋了,杨信和黄英搬个凳子坐在门前,饶有兴趣地看着熙熙攘攘的人流,旁边一个卖瓜子的凑过来。杨信买了两包给店里伙计一包,自己拿着一包和黄英坐在那里嗑,不过这不是葵花籽,而是西瓜籽,加了盐炒出来的。
  “咱大爷在宫里做何职?”

  杨信问道。
  黄英白了他一眼。
  “不太清楚,他与我爹是很早就相识的朋友,不过我出生时候他就已经进宫了,爹做生意都带着我,在京城和他见过几次面而已,据说是在太子身边伺候一位才人膳食的,算不上太大的官。”
  她接着说道。

  “他叫什么?”
  杨信问道。
  “最早见他时候姓李,不过后来被那位才人改姓魏,这是他入宫前的本姓,名字倒是没变,还是叫进忠。”
  黄英说道。

  “姓魏,魏,魏进忠,咳,咳……”
  杨信捂着喉咙一阵猛烈地咳嗽。
  在黄英无语的目光中,他终于把那块瓜子皮咳出来了。
  “那个才人是不是姓王?”

  他带着惊悚问道。
  第十三章 九千岁之潜龙在渊
  “王才人几个月前就病故,魏公公又回了甲字库。”
  后面一个
  “掌库?”
  杨信回头问。
  “掌库哪轮的到他!”
  伙计笑着说。
  杨信笑着朝他点了点头头。

  九千岁这是至今蛰伏呢!
  他本来就不是什么高级太监,在皇宫熬了多年,才混到甲字库当了一个普通的保管员,后来被王安提拔去王才人那里管膳食,但算起来身份仍旧低微……
  皇宫老大是司礼监。
  司礼监掌印太监,秉笔太监,各监提督太监,厂公,哪怕甲字库这样的內库也是掌库说了算。
  他在甲字库也不是掌库。
  在王才人身边顶多就是个小头目而已,后者是太子身边的,而朱常洛在皇宫自己都没地位,天天提心吊胆就怕被废,魏忠贤给他的一个妾管膳食,那地位还能高到哪儿,王才人一死他又被打发回甲字库。
  好在这个才人生了天启。
  不过也用不了多久,这是万历四十七年,明年就该红丸案了,紧接着移宫案,九千岁一飞冲天已经差不多开始了倒计时。话说今年天启已经十四岁,一个十四岁少年,眼看着自己亲妈被一个坏女人毒打致死,然后这个坏女人还和他亲妈的亲信合伙,企图囚禁控制他当傀儡。最终他在忠臣们的营救下摆脱了这个坏女人,然后转头他把那些忠臣一个个贬的贬弄死的弄死,把那个背叛他妈的亲信重新提拔起来当做至死都最信任的人,还顶着满朝的压力,替他的死鬼爹把那个坏女人由一个没地位的选侍封为妃子,伺候着她在宫里颐养天年……

  据说这个坏女人活到康麻子时候,八十多才寿终正寝。
  东林群贤的想象力真丰富。
  这么毁三观的剧情他们都能设计出来,而且还敢郑重其事地写在历史书上!

  这他玛纯粹侮辱观众智商啊!
  神剧都不敢这么编啊!
  九千岁的成功,完全是东林群贤们逼出来的,是他们抢皇帝的凶恶嘴脸,让只是初中生年纪的天启,真正见识了人心的险恶,同样也把这个脑子很聪明的少年吓坏了,他知道了争夺权力时候,衮衮诸公们会疯狂到什么地步!
  他没人可以依靠。

  他可以依赖的就一个奶妈还有魏忠贤这个从小伺候他的太监,他的情况特殊,原本他应该以太子身份多多少少拉拢几个亲信的,但他爹只当了一个月皇帝,他刚从皇位备胎的备胎晋级备胎一个月啊。
  他什么亲信都没来得及拉拢啊!
  然后他就一下子看到了所有人在权力面前的不择手段,从宫里他爹的那些亲信太监,到文臣,到武将所有人那无底线的疯狂嘴脸!
  他真害怕。
  一个初中生突然被扔进狼窝。
  眼睁睁看着群狼撕咬权力的血肉把他当做一只任其争夺的羔羊。

  他被吓坏了!
  这时候他能相信谁?他身边就一个从小给自己喂奶的和一个从小伺候自己饮食的,就这两个人是他从小就依赖的,这种时候除了这两个人他也没有可信赖的。
  这才是九千岁的成功根源。
  “刚才那指挥怎么是文官?”
  杨信问伙计。
  “五城兵马司就是文官,指挥不是指挥使,品级差的多了,指挥才不过一个六品官,副指挥就才七品,手下的弓兵和衙役差不多,不算官兵,过去就是给皇亲国戚们搂钱的杂官,维持一下京城治安,防火,甚至包括清扫,后来改成正途出身了。”
  “那巡捕营呢?”
  “巡捕营是武官,都是从京城周围抽调的卫所兵,他们不管白天,晚上才是巡捕营巡逻。”

  那伙计说。
  “这京城治安可好?”
  “别处如何这京城就如何!”
  那伙计笑着说。

  “小心和尚,离番人远点。”
  另一个伙计补充道。
  “呃,这是为何?”
  “京城寺庙多,各地游方的和尚数量也多,其中不乏歹人,当年曾经在京城一次抓了三百多盗贼,大部分都是藏在各庙的。番人性子野,朝廷多少也有些优容,故此喜欢闹事,咱们老百姓和他们冲突起来颇有些麻烦,毕竟官老爷都不喜多事。”
  第一个
  “若想在这京城买一处宅院,是不是也得有路引?”
  “当然得有,没路引谁知道是不是逃亡的军户?再说没路引在官府那边也无法立契,另外你算附籍,客户还是乐迁呢?没有路引谁也不知道你究竟从何而来,是何籍,就算房主想卖这四邻还不答应呢,铺长总甲也不敢接纳,要是出了事,他们可都是要一同担责的,别说是买了,就是租一处房也得要看路引的。这不是你路上走,过去就算了,有没有对关防的来说都不关他的事,没路引大不了不走大路,要说逃户想过去还不容易?找不到他们的责,但这是要入火甲邻里一同担责的,没人敢疏忽大意了,日后出了事都要受牵连。”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