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的支点——在这里,技术只是一种辅助手段》
第17节

作者: 白告9
收藏本书TXT下载
  苏启眼睛微眯:“至于所谓的动机,我们之间虽无深仇大恨,但也有些冲突,这点局里的人都知道。”
  “我堂堂一个刑侦队长,谁会相信为了这种理由杀人,真是可笑。”
  “当然不会,我可从来没说过你要杀死我,你只是想给我些教训,所以才会下这种毒,这毒我稀释过,远远达不到致命的程度,我还没傻到冒着生命危险来和你玩这场游戏。”苏启耸耸肩,“早晨在办公室当着下属的让你丢了面子,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就用这这种手段报复我相信很多人会信吧。”

  “另外,证据的话......”苏启拿起注射器,趁着郑承军毫无防备,刺向了他的右手。
  尽管郑承军身手敏捷,但还是没能避免在他手上划出一道口子。
  郑承军猛地站起身子,抓住苏启的衣领。
  苏启拍了拍他的胳膊:“千万别冲动,但是你的拳头实打实地打在我身上,我也可以告你故意伤害。”
  郑承军用力攥紧左手,指甲几乎要抠进掌心里,足足过了一分钟,他才慢慢松开拳头,同时也放开了苏启,他虎视眈眈地盯着苏启,如果不是考虑到影响,他真恨不得立刻把他揍一顿。
  苏启一字一句道:“现在这证据也有了,这道伤口就是你在下毒时不小心弄伤的。”
  他抬头望着郑承军脸上的隐隐怒色:“别急,听我说完,为了能让毒药来源更合理,我特意选用了蝎毒,这种东西国家并未明令禁止,来源帮你想好了,根本无从可查,事后我会将桌子上的注射器还有家里剩余的蝎毒一并处理掉,不会留给你任何辩驳的可能,这样也很符合一个有着丰富的经验的刑侦队长处理方法。”

  “当然了,我并没有实质性证据,但已经足够了,我从来就没想过能把你怎么样,只要造成影响就行了,刑侦队长下毒,你觉得这个新闻会不会引起媒体的注意?”
  苏启的语气咄咄逼人,言外之意是,只要这件事一传出去,名誉受损是最基本的。
  郑承军被他说得一句还口的余地都没有。
  “你到底想干什么?”他压抑着心中的怒火。”
  “没什么要求,我只是希望郑队长秉公处理史瑶的事情。”苏启停顿了一下,“当然,你不同意也没关系,我可得在医院躺几天了,局里会象征性的应该给些补贴,至于郑队长,案子没能破得了,还得落个谋害同事的罪名。”

  郑承军的脸顿时涨得通红,现在办案处在风口浪尖,系统内的日子本来就不好过,更要考虑到外面的舆论影响,案子还没进展,他也不希望惹出新花样来。
  “我知道你现在案子上遇到了很大的难题,作为回报,我也可以帮助你。”苏启停顿了一下,用异常沉稳的口吻说,“这条件完全对你是有利而无害的。”
  权衡了下之后,郑承军情绪总算稳定下来,缓缓坐下,掏出口袋的烟,点燃了一根,深吸口气道:“我会秉公处理的。”
  透过烟雾苏启看见他气得脸色铁青,指了指另一瓶葡萄酒说:“这瓶没毒,郑队长拿回去喝吧。”

  郑承军冷哼了一声,起身头也不转地走了。
  日期:2019-08-28 20:22:33
  经过走访了解,在9月13号中午陆川和几个朋友在天鸿酒店吃饭,根据他朋友的供述,几人大概在两点半左右散场,陆川没怎么喝酒,他自己将车开回小区。
  陆川所居住的玉景小区的东西南北各有一个大门,此外在还有一个可供人通行的侧门,四个门口都装有监控,侧门则没有。
  在北门的监控显示陆川的车是下午3点06分进入了路,小区门口摄像头也拍到奥迪车进入小区,之后监控并未没显示被害人出小区,在调查监控时他们发现,13号下午7:20,出现了一个戴着口罩,身穿长裤和黑色大衣的人,手里提着行李箱在小区门口周围徘徊了大约3分钟,随后走了进去,再过了半个小时左右,此人从门口出来,离开小区。
  这一点引起了周献的怀疑,他立刻展开了调查,对陆川所在小区周边的调查有了重大发现,经过调查走访,小区周围商铺的目击者称昨天晚上确实有一个穿着奇怪,包裹很严实的人,手里拖着一个大型行李箱在周围徘徊过。
  郑承军想了想问:“来来往往的车辆都检查过吗,陆川有可能开车驶出小区。”
  因为视线的原因,而且又是在晚上,开车经过摄像头很可能无法拍到正脸,很容易遗漏,所以是否驾车离开这一点可能会疏忽。
  “据我们调查被害人名下只有这一辆奥迪车,车牌号是XB3379,所有的车辆查过,被害人的车没有离开小区。”
  “只有一辆车?”郑承军感到很奇怪。
  “没错。”
  周献知道郑承军心中想的什么,陆川怎么也是大型建筑公司的老板,名下就一两40万的奥迪A6确实很奇怪。
  “住着这种高档小区,名下只有一辆车,显然和他身份不匹配,去查查他的公司。”
  “已经派人了查过了,陆川和妻子张丽离婚之后,可谓是净身出户,经过两年,才买了一辆车和一套房。”

  郑承军点点头:“目前看来,这个身穿黑色大衣的男人有重大的作案嫌疑。”
  包裹的如此严实,想必就是为了隐藏自己,手里提着大型的行李箱,想必是凶手为了将被害人装在箱子里。
  日期:2019-08-28 21:40:37
  周献道:“我们去过被害人的家里,门窗没有被撬过的迹象,也没有打斗的痕迹,现场被打扫的干干净净,痕检的同志没能提取到任何有价值的线索。”
  郑承军摩挲着下巴,其它痕迹还好说,可打斗的痕迹不可能消除
  他说:“屋子里没有找到打斗的痕迹,无非就两种可能,凶手要不就是趁其不备打晕了杨锦丰,要不就是迷晕了他。”
  “没错,凶手应该是用什么办法进入陆川的家中,然后将他制服,再把房间里的指纹、足印全部清理个干净,再将他装进行李箱中运走。”
  郑承军继续分析道:“凶手作案分为多个阶段,首先一定在被害人所住的小区周围踩过点,随后观察到被害人进入小区然后实行绑架,出小区之后将被害人带到公园实行谋杀。”

  周献说:“公园平时来来往往的人较多,从杀人现场来看,既然凶手敢选择在这地方下手,虽不能保证说对这片区域很熟悉,但至少很了解,目前公园附近的排查也在进行中。”
  郑承军点点头,关于这点,他也曾经想到过,他坐在椅子上,思考着下一步该如何开展。
  从监控当中判断凶手的身高大约在175cm左右,体貌特征无法分辨清楚,至于年龄不太好判断,但既然可以将被害人装进箱子提走,根据推断,应该是个青壮年,这是目前唯一摆在自己面前稍有价值的线索,不过这范围太大,无疑给锁定嫌疑人带来了困难。
  根据处理现场的情况来看,凶手应该是预谋已久然后实施的杀人,既然心谋划这一切,应该会提前充分预估行凶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各种情况,势必会在被害人小区门口蹲点,这方面自然不会放过,郑承军立马下令排查小区周围三天之内的监控。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