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密战线上的特工》
第29节

作者: 时笑仁
收藏本书TXT下载

  陈伯康脸色依旧波澜不惊,但内心很是激动,兴奋,有一种看见家人般的感觉。他能肯定这一定是上海区的同志们做的,而且他们就在自己的身边。
  连着几天,陈伯康的心情真是开心极了,他现在明白戴先生没有骗自己,自己是在从事一项伟大的事业,是在报效国家,为国出力。
  1月30日,陈伯康从《文汇报》上看到一则消息,标题是《马育航遇狙毙命》,内容是29日下午,伪维新政府参议马育航在贵州路新新旅馆6楼605房间内被击毙。马某被击毙时身穿衬衫,外罩灰色呢子夹袄,下穿白色的单裤,脚着一双拖鞋。看现场情况像是刚从床上起来,即被击毙,凶手随即逃逸。马育航头部中枪,子丨弹丨仍留在头内,随后被送至仁济医院{今西院}救治,但因伤势过重,不治而亡。

  陈伯康想到自己的同志们都在行动,都在为国效力,而自己到现在还什么都没做,只是白白的浪费时光。
  “我该做些什么,我能做些什么……”这些问题就盘旋在他的脑海里,让他一时间都忘记现在上班,忘记了该做的事。
  “我该是时候弄一把手枪了。”陈伯康用左手使劲的搓着右手,一想到枪,他的手就有些发痒了,从启程开始到上海后,他就在也没有没碰过枪了。

  这几天,看到这些刺杀的消息都是用枪做的,百分之百是用手枪干的,做这事的人不是自己人就是汉奸特务。现在不管是谁做的,自己得赶紧的想办法搞到一支手枪,以便自己将来好做些事。
  陈伯康内心兴奋的站起来来回走动,想着该怎么去搞枪,猛地右手往左手掌一击,自言自语地说:“我真是兴奋过头了,这地方还没弄清楚,交通也没有摸透,就慌想着搞枪,不要到头来把自己给栽进去了。”
  这一想法就像给陈伯康当头泼了一盆冷水,立刻让他清醒过来。眼下上面还没人来和自己联系,自己只能尽可能地在这段时间里多做准备工作,什么地形地貌,建筑物,人员交往等等,都要做到前面,“预则立,不预则废”嘛。
  “当然包括搞枪了”。陈伯康笑着想到。

  接下来两天,陈伯康决定去找报社主持《夜光》副刊的编辑朱编辑,名叫朱惺公。这位朱编辑具陈伯康的了解,他一直坚持宣传抗日救国,在《夜光》上出过《菊花专辑》,盛赞历史上民族英雄坚守大节的精神;还连载过《汉奸史话》,把历来的汉奸都登载在报纸上,让这些汉奸都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朱惺公写的这些专辑和连载的《汉奸史话》,陈伯康在前段时间从报社的库房里找了出来,全都看过。特别是看到他用“陈剑魂”的笔名将汪精卫当年行刺清朝摄政王载沣未遂于狱中所写诗“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改为“当时慷慨歌燕市,曾羡从容作楚囚。恨未引刀成一快,终惭不负少年头。”,讥讽汪精卫卖国,感到最为高兴,这种话发表在报纸上,犹如被人当面唾骂。

  陈伯康觉得这位朱编辑这人是个充满爱国热情与献身精神真正的中国人,他的所作所为肯定会引起汉奸日寇的仇恨,会带来杀身之祸。这样的人值得自己帮他一把,而且自己也趁机把周围的地形熟记,以便他日有用,同时还不会受到他人怀疑。
  陈伯康见到朱惺公以自己求学为名,希望能够每天能和他一起回家,路途上便于自己向他求教学问,还不耽误他的时间。朱惺公听了他的请求后,当即一口答应,并说,只要必影响工作随时都可以来找他。
  陈伯康听了大喜,高兴地连声对他说感谢,并说他将以学生之礼待之。
  陈伯康自从得到朱惺公同意和他一起回家,连着两天都陪着,然后坐电车倒回去。在陪同的路途,他默默的牢记周围的建筑、商铺还有弄堂和小路。
  陈伯康很清楚自己现在这样做是无奈之举,首先自己的钱不够,如果自己满大街的乱串乱钻,肯定会被人注意,其次,道路交通不熟悉,一旦事发突然,自己就可能因为不熟悉道路而白白送死。
  今天,陈伯康感到自己的心跳的厉害,看到和听到很多消息后,感觉到现在摆在自己眼前需要去做的事很急迫,迫切的心情让他也有点控制不住自己了。
  昨天(2月1日),自己在校对文稿时看到一则消息,《伪侦缉分队长耿受宝在沪西被击毙》,事件发生在极司非尔路(今静安区的万航渡路),康脑脱路(今静安区的康定路)转角的忻康里内,此地是日伪势力下的烟赌的中心地带。时该伪侦缉队长从里对门419号平房家中率保镖4人行至该路段,被早已埋伏在这里的7名爱国青年迎头轰击。耿受宝及保镖一名被当场击伤,受伤保镖见势不妙,立即带伤逃逸,其余三名保镖也跋步狂奔,不知所终。耿受宝见此情景不妙,正想躲避时,已被子丨弹丨击中,一中面部,一中胸部,当即伤重倒地,顷刻毙命。而行刺之爱国青年7人见目的达到,一面散发爱国传单,一面向空中开枪扰乱人群,后向五角场方向逸去。当时路上行人很多,有六人被流弹所伤,其中一人死去。

  频繁的枪击命案,让陈伯康感到非常的纠结,这些实施者都是自己的同志,他们正在为国除奸,而自己却依旧毫无所为。
  昨天的7个人,人手一支枪,可见他们手中应该是有足够的武器,如果自己能够找到他们,是不是就能联系的上组织了,也不知能否拿到一支枪。
  陈伯康想到一定要在自己找到可以行动的目标之前,想办法搞一只枪,否则成功的机会是非常微弱的,一是,目标任务都不是普通人,不熟悉之人是不可能轻易接近目标,近身刺杀,二是目标人物一般都有随身护卫,没有枪械不可能迅速完成刺杀,并且安全逃逸。
  当他送朱先生到了北河南路94号(今河南北路或河南桥附近)寓所后,在与路口相交的转角处,发现一个租界的巡警挎着枪,正背着他往前一步一摇的走着。从背影看,这人身材不高,但很结实,挎着的是手枪,想必是个丨警丨察头目,一般的巡警都是长枪或者手持警棍,不会佩戴短枪。
  陈伯康控制着距离,在这个巡警身后20多米处慢慢的跟随,突然他冒出个想法,抢了他的枪!
  他随即打消掉这个想法,因为这想法太不符合实际,这里的地形和环境自己并不太熟悉,而且一旦得手后,撤退的路线还没规划好,也容易被巡警抓获。看来还得另外想办法,先把熟悉地形后,等到晚上的时候来弄枪,这样的行动可靠,而且安全,便于撤退。
  当他跟随这个巡警来到河南中路这条界路。这一整条路是干道,来往的人非常多,根本不适合暗地下黑手夺枪,而且这条路的两边相交的道路和弄堂都特别的多,不清楚详细的情况下,冒险夺枪必定会出漏子。

  陈伯康没有再继续跟着这个巡警,坐上电车回住所去了。他没有灰心,想着继续寻找机会。他发现自己居住的周围都是一些生活在底层老百姓,每天天不亮就出门找食或上工,回来时已经深夜,自己能和他们在一起交谈的机会不多,也许应该从他们身上找些办法。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