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要小觑古人的智慧》
第25节

作者: 范策
收藏本书TXT下载

  要说公叔阔的谋算不可谓精妙,只是他不知道,此百里燕已非当年百里燕,公叔阔谋划再精,已无回天之术。更何况多年后,他已是垂暮老者,落日之黄昏,心有余而力不足。
  百里燕拜塞骞为师后不久,晋国进入秘密备战,在砡工派大师伍算帮助下,大批舰船开建,晋国率先拉开中原大战的伟大序幕!
  数年后……
  时间转眼到了盛元621年,这年百里燕十五岁,是拜塞骞为师的第六年,中原发生百年不遇大旱,旱灾波及晋、志、咸、徐、孙六国,晋国北方之地亦未幸免,旱情持续发展至八月上旬,各国稻田颗粒无收,晋国损失尤惨。
  晋国地处东海暖湿季风地,全国超过百分之六十的耕地,种植的稻米是一年一熟,然后冬天种麦子,其他少部分是两熟的水稻,以及南方广大的草原草场,由于晋国土地肥沃,坐拥广大平原,产粮在整个中原都相当可观。
  但今年从四月开始,旱情一直持续到八月,五成粮田绝产,三成粮田歉收,只有两成土地产粮持平。
  与此同时,晋国西北邻国咸国变法,因旱灾遭遇挫折,由咸国丞相公孙岳推广的《农桑令》流产,咸国陷入粮食短缺,晋国闻讯,正欲司机而动起兵伐咸。
  这天,酷暑难当,歧国质子府绿树成荫,不少的枣树晒得耷拉着绿叶,奄奄一息的样子,百里燕挎着药箱忙着出门。
  一个锦绣小女子站在枣树下,温声细语说着:
  “燕子弟弟,早去早回啊。”
  “嗯,蕊儿姑娘先回吧,本公子去去便回。”
  说话女子不是别人,正是当年脸肿如猪的王蕊姑娘。

  要说百里燕也是因祸得福,六年过去,这位王蕊姑娘已经出落得亭亭玉,比起六年前那痴傻呆愣的小女子,今日的王蕊已然判若两人。
  其实王蕊这病治起来简单,只要补碘就行。经过百里燕这些年调理,坚持摄入海盐和牛奶鸡蛋,每天吃几粒枣,碘缺乏的情况很快得以好转。加之发育正当时,智力问题现在不是很大。
  为此,百里燕当年让人从城外挪来了有几颗大枣树栽进了府里,每逢丰收,都会做些蜜饯,留待王蕊解馋。
  走在街市路上,何宽老矣,当年还是一瘸一瘸,现如今只能拄着百里燕做的拐杖勉强跟着:
  “世子殿下,为何今日亲赴陆葵府上,如此岂不有损世子身份。”
  “嗨,何伯你是不知道,我是有求于他,否则焉能本世子亲自出马。他那儿子得了口疮久治不愈,也托人请了王宫医官,就是不见好,我此去就是给他治根的。上次不听我言,今日得让他吃些苦头。”
  “不知世子所求何事,老夫为何不知。”

  “还不是我那师傅,陆葵是个粮商,我师父老家颗粒无收,想让陆葵托人接济一二,他陆葵手长,商渠通达,只要往矩阳城送些粮米,压低些价格,也算是积了德。”
  塞骞本是孙国矩阳城人士,矩阳糟了旱灾,老家族里派人送了快信,让塞骞尽快接济,要不然家里就得饿死人。
  这年头,土地把持在君主和权贵阶层手中,老百姓没有私有田,只有种田、租田的权利,粮食除了自留勉强度日之外,征粮征的都很厉害。
  一旦发生旱灾和水涝,多数人都渡不过明年开春。加之当下各国诸侯的赈灾的制度不健全,力度不够,旱灾之下就是民不聊生。
  塞骞接到书信,立时从百里燕这里支走了两百根寸银,五根寸金,还有一千贯晋国铜钱,从晋国买了稻谷,坐船走水陆前往孙国。要是走陆路,不等把粮食送到,都得消耗在民夫身上。

  为了不让自己这个师傅太过寒碜,百里燕只好亲自去给陆葵的儿子瞧病。
  陆葵是平汤城数得上的富商,手里有粮有船,让他弄个几条大船的稻谷,运往孙国矩阳不是什么难事,难的是陆葵此人不是个东西,狗眼看人低,说的不好听,就是为富不仁的暴发户。
  这兵荒马乱又赶上旱灾,让他弄几船稻谷,他还不得坐地起价砍你一刀。就现在市面上的粮价,都已经涨到了常年的三倍,他能低于这个价格卖给你,等于倒着欠他一个人情。
  不过他儿子第一次生口疮,痛的要了老命,托了不少人找到宫中医官都没给治,最后找到百里燕府上。其实口疮也不是什么大毛病,节制口腹之欲不要吃刺激性东西不就完了。
  可惜陆葵溺子,加上这些天确实太热,估摸着怎么也得有三十四五度,口疮化脓溃烂,粒米未进。实在是没办法,说是今天要送上门,给他儿子治病。
  百里燕琢磨着,不能给陆葵这个机会,得自己上门施恩给他才行。要不然这个土财主扔两个臭铜钱了事,下回能不认账。
  何宽、百里燕二人一路前往陆家宅邸,沿途老百姓肃然起敬,争先恐后给百里燕打招呼,原因也很简单,质子府每月开诊五天,免费为穷人看病,给权贵富人官宦阶层看病却是收钱。

  尤其是去年冬天,平汤城爆发风寒,也就是流行性感冒,主要是天气太冷,御寒不足,全城爆发风寒,也是质子府设药棚,提供免费汤药。于是一传十十传百,口碑也就传开了。
  当然,这么做也不是百里燕钱多人傻,实际上府里开支是很拮据的,有的时候百里燕不得不搞点副业赚钱。之所以乐善好施,主要还是这年头,正人君子和贤德之人还很少被下黑手做掉。
  考虑到公叔阔一直贼心不死,百里燕也只能出此下策,采取乐善好施之法收买人心。
  徒步抵达陆家府宅,门面规制比质子府低了两个等级,但问题是正门两块大门板是红木,这就比不少达官贵人高出不止一个档次。当然,这年头生态没遭破坏,红木其实还不是比较多的。
  由于当下律法的明文规定,王公贵族士大夫,列国外臣,封君封侯封公,住什么府宅,坐什么马车,乃至配多少马匹,都有明文规定,其中也包括商宦和平民,所以商人府宅不可能太大,要是超过规制,轻则判刑蹲大牢,重则就有可能充军发配,全家为奴。
  于是乎许多商宦变着法儿的显摆自己,比如把门都换红木的,把门口的登马石变成大理石的,反正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是整个时代的烙印,是大势所趋,推翻不了,你只能逆来顺受。
  来到陆家宅院,两扇大门敞开着,门内有一门阍拿着把蕉扇,躲在阴凉处有气无力耷拉脑袋,百里燕见状来到跟前略施一礼:

  “歧国世子百里燕前来拜访,烦请通禀一声。”
  仆役蹲地下无精打采瞧了眼百里燕,就见一席粗衣白衫,跟个庶人无异,这能是一国世子?
  “就你,你是歧国世子,我还是晋国太子呢。滚一边去,哪儿凉快哪儿歇着去,不知这是陆宅嘛,瞎了你的狗眼。”
  仆役出言不逊,激怒了何宽:
  “你!”
  百里燕伸手阻拦说:
  “何伯,稍安勿躁。这天气酷热人躁心烦,咱们没必要生这个闲气。既然他不通禀,咱们自己进去。”
  话音落下,百里燕径自举步而入。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