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是一种感觉,是他牵着她的手》
第14节

作者: 狗娃娃
收藏本书TXT下载
  可是,王超英看了她。
  恰巧,媒婆看着王雪娥问王超英,这个姑娘你看咋样。
  王超英从到下把王雪娥打量了一番,然后告诉媒婆说,是这个姑娘了,你托人给我说媒去。
  这样,缘分天注定,他们自然而然的结为了夫妻。
  第二天,单位派来了几辆大轿子车,把招待所的所有工人都拉到了克拉玛依的钻井队。
  下了车,冬梅跟所有石油工人的配偶一起,被安排在了一个特别大的活动板房里面。
  而男人们全部回到了单位的职工宿舍,铁皮房子,收拾准备,为第二天的班养精蓄锐。
  活动板房里面,通着井队锅炉烧的暖气,非常的暖和。
  地板地面高出三十公分,大家席地而睡,盖着单位配发的被子。
  这完全是一个大通铺,姑娘彼此之间的距离还不到十公分。

  房子里面睡了二十几个姑娘,由于好和兴奋,大家叽叽喳喳,你一句,我一句,说个不停,里面有说甘肃话的,有说陕西话的,有说宁夏话的,有说四川话的,有说东北话的,有说湖南话的?????
  钻井队由于男多女少,例极其不平衡,所以一般工人都在单位找不下媳妇,每当冬休,他们都各自回个子的老家,收假来的时候,不同地域的人带来了不同地域的媳妇。
  由于单位铁皮房子不够,为了给工人夫妻们配备房子,单位决定效仿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经验,自力更生,找来自己的施工队,利用仅有的几个挖掘机,建造了许多的“地窝子“,供工人夫妻们住宿。
  当冬梅听到他和卫国分到自己的房子“地窝子“的时候,高兴的嘴都合不拢,她不知道地窝子是什么东西,但是只知道那是能住人的房子。
  在她的想象,单位给分配的房子应该体面,漂亮,于是她抱着前所未有的期待,跟着卫国一起搬着不多的行李去地窝子住。
  可是,当她真正的抵达地窝子,看到单位分配给他们的“夫妻间”的时候,完全的傻了眼,简直不敢相信眼前看到的这个地窝子,是他们的房子。
  冬梅走进地窝子,看到他们的房子其实是地板挖了一个深一米的坑,而且挖的四方四正,坑的周围又用砖瓦垒起来高一米左右的矮墙,而房子的顶部是由几根木头椽子搭着,而木头椽子盖着树枝编织成的筏,筏面糊的泥巴和草叶。
  冬梅看着房子,伤心的哭了,她觉得这哪里能叫房子,明明是关地区盖的“圈舍”,这里面哪里能住人,明明是养牲口的。

  可是,冬梅不知道的是,地窝子是一种在沙漠地区特有的居住方式,虽然制作简单,但是可以抵御很强的大风和沙尘暴,并且冬暖夏凉。
  唯一的缺点是通风较差,而且不防雨。
  卫国安慰哭的伤心的冬梅说:“傻瓜,哭什么哭,又不是让你露宿街头,这叫“地窝子”,在新疆地区很出名的。当年的支疆知识青年来的时候,都住的是地窝子,他们不也在里面结婚生子,日子还过的红火呢。”
  冬梅边哭边说:“红火个屁,一共才两三个平米的房子,转个身子都转不开,咋红火起来?”

  冬梅的哭也是不无道理的,关民居一般都为四合院或者三合院,房子很多,面积很大。
  住惯了“大房子”的冬梅一时半会还适应不了这么狭小的空间。
  这如城村改造后,突然住进楼房的村民一样,同样的习惯和适应不了。
  卫国指了指地窝子里面的摆设说:“别哭了,你一哭,我也想哭。你看,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虽然这地窝子小,可是单位给咱里面支了钢丝床,你瞧这床单还写着长庆局的字样,多展躺的。还有,你看着蜂窝煤炉子,还有炉子这大铁锅,多气派的。再个,你在看这床头的柜子,可是单位专门配发给我们技术员的,一般普通工人,还没有呢。闲了没事了,你可以坐在凳子,趴在桌看小说。”

  说完,卫国从地窝子里面跑了出去。
  刚才还哭的伤心的冬梅,看到卫国一下子跑了,吓了一大跳,还以为卫国受不了自己哭,离家出走,她焦急的走出地窝子,在后面,使劲的喊卫国的名字,可是卫国是不理睬她,没法,她失魂落魄的回到地窝子里面,躺在硬邦邦的钢丝床,回想着自己的老家的大院子,和大房子。
  过了一会,卫国气喘吁吁的跑了进来,怀里抱一沓子的小说,他额头冒着汗,高兴的笑着给冬梅说:“快过来,你看,琼瑶的《窗外》,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还有,还有,金庸和古龙的武侠小说,你喜欢看哪个?”
  原来看到冬梅哭泣不止,无计可施的卫国想到了用小说来缓解冬梅郁闷的情绪,于是跑去问队的一个女工借了琼瑶和三毛的小说,问男工借了几本武侠小说。

  一听小说,冬梅来了兴趣,她从小喜欢看小说,可是由于没有钱买小说看,自己只看过学校阅览室的《林海雪原》,《红旗谱》,《红岩》,还有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因为太长了,看到半途而废。
  自己在县城班那阵子,听说台湾省的言情小说很好看,一直想看,可是没有机会,今天卫国给自己带来了琼瑶和三毛的小说,冬梅一下子来了兴趣,没有顾得擦眼泪,抱着《窗外》看了起来。
  面对新的环境,冬梅想,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既然来到了这里,自己要好好的适应才行。
  冬梅和卫国住的地窝子距离卫国工作的钻井队很近,冬梅甚至能清晰的听见钻井的轰鸣声。
  卫国去班了,留冬梅一个人在地窝子里面。
  冬梅看小说看的两眼发酸,决定出去走走,看看自己向往的钻井队生活。
  出了门,走了不到十分钟,走到了井场。

  可是,与冬梅想象不一样的是,那井架并没有高到可以摘到天的星星,而最多只有三十多米,而且面满是油垢,黑的发亮。
  而卫国嘴里防风坚固的铁皮房子,并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漂亮,而是锈迹斑斑,非常的旧,像一块废旧了的破烂集装箱一样。
  而在井场工作的工人并没有自己所想象的那样英俊潇洒,他们穿着很脏的油工衣,头发乱糟糟的蓬在头,手套沾满了原油,非常的辛苦,在钻台跑跑下,操作着各种的机器。
  尤其是午吃午饭的时候,大家都集了过来,端着洋瓷碗,蹲在沙子地,双手乌黑,脸也很黑,边聊边笑的吃着饭,整张脸唯有牙齿是洁白的。
  冬梅突然觉得他们哪里是自己想象的工人,甚至连普通的农民都不如,更像是一群可怜的叫花子。
  这时,她才明白卫国的工作有多么的艰苦,多么的劳累,一个人在外面打拼,真不容易,同时她也多了几分对卫国的尊重和理解。

  在这时,冬梅准备回家在蜂窝煤炉子,给自己下点面吃。
  可刚转过头去,听后面井场一个工人冲着她大叫说:“婆姨别走,进来吃口饭再走么。”
  这时,所有吃饭人的眼神都集了过来,冬梅发现好多的人看自己,害羞极了,忙转头走。
  可还没走几步,听到后面的脚步声,转头一看,运来是卫国跑了过来。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