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了小20年,当上跨国公司高管》
第30节

作者: 情帅
收藏本书TXT下载
  这地方都发展二三十年了,并没有夏晓兰想的荒凉,不过是老商都人习惯称为“西郊”,以和老城中心区别。当然,这里也没有小吃一条街和农贸市场的热闹,来市委招待所的要不是开会的,要不是出公差的,都是正经的单位职工和政府工作人员。
  夏晓兰骑着个自行车跑来,介绍信也没有,长得再漂亮也是农民打扮。
  招待所没说不让农民进去,不过没有介绍信,吃饭和住宿是不用想的,根本不可能。夏晓兰说自己来找亲戚,招待所的人让她在后门等着。
  过一会儿,后门出来个三十多岁的矮个子男人,他和夏晓兰在这个时代见过的人没啥差别,除了这人长得挺胖。大家肚子里都没油水,83年是瘦子多胖子少,不愧是市委招待所搞采购的,是个肥差。
  脸一胖,眼睛就小了。
  胡永才瞪大绿豆眼,愣是不知道自己啥时候多了夏晓兰一门亲戚。
  夏晓兰长得这样出挑,就算是远亲,只要见过一面,胡永才肯定不会忘。夏晓兰哪会让他细想:
  “我叫夏晓兰,是柱良叔叫我来找您的。”
  胡永才想了想,“卖鳝鱼面的胡柱良?”

  他和胡柱良是亲戚,不过两家人走动的并不频繁,胡永才算手里有点小权的,就怕别人无故来找他帮忙。夏晓兰赶紧把手里的袋子递上给,“有点事要麻烦胡哥一下。”
  胡永才一眼袋子里的东西眼皮就跳。
  多大点事啊,居然送一条大前门?
  他第一反应是推辞,夏晓兰也不让人瞎想,直接把请胡永才牵桥搭线收购黄鳝的事说了。
  “您要是觉得行呢,我带着点样品。”
  什么样品,分明是在农贸市场卖剩下的。
  胡永才心里就有数了,收购点东西不是大事儿,夏晓兰送一条烟真是太多了。

  然后夏晓兰带来的黄鳝个头还不小,说实话都达到了收购标准。但夏晓兰刻意跑一趟,又是送了重礼,总不可能就为了二十几斤黄鳝。这能赚多少钱?不值当一条大前门拉关系。
  胡永才要给介绍夏晓兰前来的胡柱良面子,也看在大前门的份儿上,就给夏晓兰说了实话:
  “你别看招待所不小,像黄鳝这种食材用不了多少,来开会的别管是领导还是普通干部,一天都是1元钱的伙食标准。你这次带来的黄鳝我可以做主都收购了……但每天这么多,招待所肯定吃不下。”
  招待所有自己的伙食标准,除了接待各级领导干部来商都的住宿,还包括商都市政府、市委牵头组织的各大会议召开地点,包括人大会。不管哪个级别的干部来了,都是一样的伙食标准,每人每天一元由财政支出,吃饭的人只需交纳一斤粮票。
  1元钱吃主食肯定是管饱了,肉菜也有,却不可能整天吃黄鳝嘛!

  夏晓兰也不失落,胡永才话里有话,每天二十几斤吃不下,那隔几天呢?做生意都要讲投资的,她要的不是一时的大赚,只要和胡永才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不怕她的黄鳝卖不出去。
  “我听您的。”
  胡永才看她不歪缠,出手大方,兼之长得漂亮,他对夏晓兰的观感很不错。
  “柱良叔比我辈分大,你也别您不您的,叫我名字就行。”
  夏晓兰立刻顺着杆子爬:
  “胡大哥!”
  胡永才笑得眼睛眯成一条缝,“你在这里等一等,我叫人出来给黄鳝过秤。”
  胡永才没说要买夏晓兰的鸡蛋。
  不是这人小气,招待所每天用的黄鳝不能保证斤数,鸡蛋是常备的,不过人家招待所好歹是事业单位,不像平头百姓一样要买高价蛋。
  胡永才要是买夏晓兰的鸡蛋,不是让她赚钱,是让她亏本呢!
  二十几斤黄鳝,胡永才单手就能拎起,但他不想把身上弄得湿漉漉带腥味,从厨房叫了个年轻人帮忙,也算是给黄鳝过了明路。

  那年轻同志都不敢多看夏晓兰,给鳝鱼过称,夏晓兰带了24斤黄鳝来,胡永才给算的1.2元/斤,和夏晓兰的零售价相同,这就是一条大前门的威力……就这24斤黄鳝,夏晓兰起码能赚9块钱,用来买烟根本要不了。这年头活泛的人少,才有夏晓兰钻营的机会,否则哪轮的上她来和胡永才搭上线。
  “行了,你回家注意安全,后天再送20斤黄鳝来,要的多要的少,我都及时告诉你。”
  看来,胡永才定下的采购频率是两天20斤,平均下来每天10斤,一个月就是300斤。如果能保证这个数,单卖黄鳝给市委招待所,夏晓兰一个月稳定能赚近百块。
  她的笑更热情几分,“我知道了,胡大哥再见。”

  她骑着自行车走了,胡永才叫来帮忙的年轻同志提着鳝鱼发呆:
  “胡哥,这是您亲戚?”
  胡永才白他一眼,“你看我老胡家祖坟冒青烟了,能有这么水灵的亲戚?我这是正规采购,你可别瞎说。”
  年轻同志尴尬笑笑:“胡哥,我不是那意思,我是觉得这位女同志太漂亮了,咱们招待所的女服务也比不上她。”
  胡永才想,你知道个屁。

  市委招待所里的女服务员们都是百里挑一的漂亮姑娘,但那是端庄大方的漂亮,主流审美所认可的。以男人的眼光来说,夏晓兰这样的才叫顶顶吸引人,但长她这样的,谁敢招到招待所当服务员?
  太吸引人了不行,简直是让领导犯错误!
  女人么,漂亮不漂亮的没用,还得看能不能把握住两次投胎机会。一次是真投胎,另一次就是嫁人了。比如这个夏晓兰,看样子就不太会投胎,心疼闺女的人家,怎么也要给找个体面轻松的工作,夏晓兰这样的漂亮大姑娘做个体户,说明家里人没本事安排工作。这闺女长成这样,文凭不要太高,认识字也能塞到百货商店当售货员啊!
  可见多半是农村户口,连招工的资格都没有。
  胡永才一个搞后勤采购的,正是单位里的老油条子,将夏晓兰的出身猜的七七八八。

  他也没说瞧不起夏晓兰,人实在长得太漂亮了,说不定人家啥时候就靠着第二次投胎机会翻身了——胡永才想,这姑娘是个有盘算的,商都市那么大,她偏偏跑来市委招待所卖货。经常出现在市委招待所这一片儿的,当然是各种领导干部。
  啧啧,哪天飞上枝头变凤凰,也说不准呢。
  夏晓兰不知道胡永才是如何看待她的,只要有生意做,胡永才怎么评价她并不重要。
  她沿路悄声叫卖,看见路边上有潜在的顾客就主动上前问人家要不要鸡蛋,围着商都市转了一圈,总算把剩下的一百多个鸡蛋全部销售完。再怎么小心都要碎十几个鸡蛋,没有泡沫和塑胶蛋托,夏晓兰保护的再好都有纰漏。不过她已经不打算继续倒卖鸡蛋,或者说鸡蛋成了次要商品,这样想想就轻松很多了!
  家里还养了好多泥鳅和鲫鱼,萝卜青菜之类的李凤梅在自留地里种了不少,夏晓兰转了一圈,除了猪肉也不知道该买啥菜。那就继续买肉呗,下午的肉摊上没有大肥膘了,剩下的都是瘦肉。其实瘦肉也挺好吃的,夏晓兰就是一开始吃过两顿红薯,后来到刘家住,正巧赶上农忙,刘家的伙食标准老好了,她肚子里也不那么缺油水了。

  夏晓兰割了两斤肉,又买了几样调料。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