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了小20年,当上跨国公司高管》
第3节

作者: 情帅
收藏本书TXT下载
  83年的农村也就受到“乡土文学”文人们的赞美了。
  打眼望去,泥土房多,红砖房都寥寥无几,矮矮的房屋,泥砖墙用白色石灰刷过,还用红漆写着10年前的标语。
  不北不南,被困在祖国腹地的省份,改革开放的春风吹不到的,偏远的大河村。
  能挣脱这环境的,唯有读书。
  夏晓兰堂姐走的路是正确的,夏子毓是建国起到恢复高考后的30多年里,大河村唯一的大学生。可想而知,如果夏晓兰不是换了芯子,从夏子毓考上大学起,夏晓兰的人生和对方已经是天差地别的巨大沟壑!
  哪怕她被夏子毓坑了,又能咋样?

  一个是80年代女大学生,前途似锦,难怪全家都把她看成是金凤凰;一个毁了名声,没有一技之长,将来只能嫁鳏夫或老光棍,半点都帮不到家里的村妇。
  云和泥的差别。
  也难怪夏家人势利现实……人之常情罢了。
  为了利益,夏家人会统一站到夏子毓那边,‘夏晓兰’真是到死都没明白,明明是你来我往就差捅破窗户纸的男女交往,也是她鼓励那个男人去参加高考的。

  她还低头向堂姐夏子毓借了书给男人苦读,亲自送他去县里考试。
  考完了也没有发现异样,怎么录取通知书到了后,他却成了夏子毓正式公开的对象?
  是因为她配不上王建华?
  选择堂姐从长远上来看是正确的,大学生配大学生,天造地设的一对。
  可你们临走之前,为什么还要踩‘夏晓兰’一脚?
  害死人的流言是怎么传遍了四里八乡的,‘夏晓兰’去找王建华求证,却发现只有夏子毓在王建华的屋里,夏子毓比‘夏晓兰’会讲道理,不软不硬的几句话,就让‘夏晓兰’转身就走。
  路上碰到了隔壁村的二流子,这人之前就纠缠过‘夏晓兰’,这次更是大胆,直接扯坏了‘夏晓兰’的袖子……王建华和夏子毓一起出现,王建华似乎对‘夏晓兰’很失望,不仅没有听‘夏晓兰’的辩解,还直接牵起了夏子毓的手。
  流言是隔壁村的二流子放出去的吗?今年可是严打年,分分钟能送二流子去枪毙!
  没关系,她既然重生在了这具同名同姓的身体上,‘夏晓兰’没弄明白的事,她会弄明白,并且替原主讨个公道。
  河滩旁,破烂的老屋出现在视野中。
  篱笆门歪歪倒倒,门上连锁都没有一个,墙和屋顶都有洞,刘芬抱着怀里的红薯,茫然无措。
  这根本不是能遮风避雨的地方。
  “晓兰,你听妈的劝——”
  夏晓兰捂住脑袋,“妈,我伤口又疼了!”

  她叫的越来越顺口,刘芬果然转移了注意力,“伤口裂了?让妈看看。”
  门上没锁,屋子里乱糟糟的,床只剩下架子,刘芬让夏晓兰赶紧把蒸鸡蛋吃了。鸡蛋凉了有腥气,夏晓兰也不愿意吃独食,只吃了一半就说自己饱了:
  “剩下的您吃,放明天就坏了。”
  刘芬捧着搪瓷缸,心情复杂。这种事从来没有发生过,她女儿撞坏了头,好像懂得心疼人了。
  刘芬既欣慰,又愁苦:

  “你爸过两天就回来了。”
  提起丈夫,刘芬不禁缩了缩肩,骨子里就害怕。
  夏晓兰的亲爹夏大军,是个能动手绝不动嘴的浑人。
  抢水渠,争田地,夏大军身强力壮,就是老夏家指哪儿打哪儿的一杆好枪。
  夏晓兰想,夏大军快大头没脑子,只顾大家庭不管小家,果然是个大大的棒槌。夏家三兄弟,夏大军排第二,是兄弟里唯一没生出个儿子的。夏大军觉得自己没儿子抬不起头,时常对刘芬骂骂咧咧,喝了酒还会动手。
  就是夏晓兰这个亲女儿,在他眼里也是个赔钱货。
  别怪夏大军对夏晓兰没有“奇货可居”的野望,时代的审美是有局限性的,夏晓兰长得是好看,可狐媚的长相只讨年轻后生喜欢,后生家的长辈却不喜欢夏晓兰的样儿,一看就是不安于室的,娶进门搅的全家不安生。
  相反,夏晓兰的堂姐夏子毓,一张鹅蛋脸,浓眉大眼睛,看上去就大气端庄,谁不说是好姑娘的长相?
  夏晓兰是个草包,夏子毓小时候也不是特别聪明,念完初中却陡然开窍了,成绩越来越好,今年竟真的考上了京城的大学——老夏家养出了一只金凤凰,夏大军嫌弃亲生女儿,却对侄女很疼爱。
  夏家青壮跑去修河堤,也是要给夏子毓赚生活费……夏子毓是带着夏家人凑出的500多块去京城的,夏家人怕她在京城花销大,全家人都像老黄牛一样埋头苦干供养夏子毓这个大学生。
  夏晓兰就惨了,撞了柱子连医院都没去,让卫生站的赤脚医生随便裹了裹伤口。
  这可真是同姓不同命。
  想到原主,夏总就想叹气。
  她那个品学兼优的堂姐很难缠啊,乡下人没见识不懂,夏总却知道这个年代上大学是不要学费的,国家反而还会给每个大学生按月发生活补助,这钱解决个人生活没问题……83年带着500块去上学,绝对是白富美的待遇了。
  夏子毓享受白富美的待遇,夏晓兰没意见。
  但刚才瞧见一群夏家人,没哪个像刘芬这么瘦,扔锅里都榨不出二两油水,偏偏夏子毓的亲妈,也穿着补丁衣服,脸色却很红润,手也不像刘芳这样枯瘦如柴满是小裂口。
  被压榨的最厉害的,就是夏晓兰家了。
  夏大军心甘情愿当老黄牛,夏晓兰却替刘芬不服气。
  “我爸回来了,看他怎么选吧,要侄女还是要女儿。”
  夏晓兰撞柱的事儿,也不知道夏大军听到消息没有,这人干完活儿总要回来的,夏晓兰决定给原主父亲一次机会。

  刘芬听着不对劲,怕夏晓兰和她爸对着干:“你爸当然是疼你的,你堂姐那是……”
  夏晓兰笑笑,刘芬自己说着说着就没了底气。
  疼侄子比疼女儿多的,农村经常有。但疼侄女胜过亲女儿的,刘芬自己都没见过。夏大军是真不喜欢晓兰,因为生夏晓兰让刘芬伤了身体不能继续生,夏大军就怪在了女儿身上。
  母女俩陷入了沉默。
  夏晓兰看了看这破屋子,“我去捡点柴回来。”
  她想顺便观察下大河村,看看能从哪里弄点钱,兜里没钱就没底气,再好的计划也实施不了。
  大河村很穷。
  当然,83年全国就没两个不穷的村。
  贫穷是地理环境和历史遗留下来的根深蒂固,也是时代的局限,从土里刨食,能填饱肚子就不错了。
  夕阳西下,河边有几个妇女在洗衣服。

  大河村顾名思义,一条大河从村边流经,要说资源,按理说河里的鱼属于无主之物,捞起来就能去卖钱,村里人不是不敢去城里卖鱼……鱼是天生天养的,这河段却属于村里的,是村民的集体财产,偶尔抓几条鱼上来解解馋可以,拿去卖就不行。
  夏晓兰对于偷偷抓鱼去卖没心理压力,她和刘芬唯一的家当就是那20斤红薯,都要饿死了讲什么道德洁癖?
  可惜她没有工具,也不具备徒手抓鱼的技巧。
  河两岸长满杆粗株高的白花苇,要是5月份,夏晓兰或许还能捋一点芦苇叶卖给城里人包粽子,现在端午早过了,这东西不是人民群众迫切需要的,赚点辛苦钱都不行。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