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5年 一个关于职业与生活,思考的经典版本》
第3节作者:
尼采的黄昏 我在办公室里,一本正经地看《市场代表岗位说明书》写着
1.维护品牌终端形象
2.和零售商做好沟通,
3.进行促销员管理
4.了解竞争对手促销信息以及跟进解决
等等….
老杨是上班两年的老业务员,一手抢过我的册子,骂道:“你他妈SB啊!世界上还真有人看这玩意儿?”
我迷惑地看这他,
老杨把包摔到桌子上,满头汗,应该刚从外面回来
“《岗位说明书》三重含义:一是人事部交给总经办的作业,二是人事部证明他们自己还存在的一种方式,三是,蒙混你们这些刚入职的大学生的。。。”说完看了一下主任办公室,确认没人,又哈哈大笑。
第二天晨会主任通报区域业绩,表扬了老杨的区域。
散会以后,我向主任申请,让老杨带着我一起先跑跑市场,先学习学习,主任同意了。
结果老杨从办公室离开以后,我们刚刚走了一个金太阳电器的零售终端,等红绿等的时候他跟我说,
兄弟你自己搞吧,随便混混,我回家睡觉了,你只要晚上18:00 左右回办事处就行了,领导问你工作你就说:今天和我一起跑了6个终端,领导还会问你发现什么问题?你就说:发现夏新上了一款新品A8+,经销商敦促我们赶快上新品。
如果他还问你其他,你就说促销员反映我们的提成太低,同一个店面波导促销员的工资可以比我们高20%。可以了,基本上你这要这么多久可以应付了。其他的下次我再教你
他回家了,我怎么办?
你也知道,大学里面至少学会一个解决无聊的方法就是CS
我就去网吧交了10元, 10元用完,正好是4点半,我再乘车回去,一天就这样过去了。
后来我就一直这样上班,大概上班两周以后,同时我开始越来越觉得上班的无聊,问题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慢慢发现我们办事处6个市场代表都是一样的工作方式,早上出去,玩一天,找促销员报下销量,晚上回办事处开个会,一天就过去了。
而这些市场代表的平均工资在3500以上,这让我非常担心!我是一个喜欢思考的人,我在日记上写道,常州在江苏的办事处中属于中等规模,那么无锡、苏州、南京这些办事处的市场代表一定在数量和薪水上超过常州,徐州、南通、扬州等等其他市人数也不少,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个江苏省,在这样的状态下工作的人员已经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字,而推广至全国这是何其大的人力成本的浪费?
事实上我仅仅看到的是一个业务部门,其他部门呢?
这里有另一个问题需要思考,公司为什么需要花钱养如此庞大的业务员队伍?2004年年末前后手机狂人万明坚的闪电离去,从企业2004第一季度的巅峰时刻,到三个季度以后的急剧亏损,这里面一定有不仅仅是媒体看见的原因。
这个问题我先在这里不做论述,我会在以后关于零售的管理方式的篇章里来做讨论。
后来一次主任找我沟通工作情况的时候,我给主任提出了我的担忧,并且提给他一个观点:如果业务部门,公司现在裁员95%, 公司的营业收入波动不会超过5%,如果我们有好的渠道激励政策,我相信这5%的波动也是可以控制好的。
主任看着我点点头。说了一句:“常州连续三个月分公司排名第一,公司组织了一个全省其他办事处,经验分享的会议,你帮我写一个在会意上发言的稿子。我周一之前要。”
这可是我用武之地,那时候我一直喜欢阅读《经济观察报》和《南风窗》、《南方周末》,再加上自己上学时候同时又是文学社编辑,所以你让我一个演讲的稿子,还不是轻车熟路,我后来把那一年常州的铁本事件等时事都穿插进去,主任很满意。
一周以后,我接到通知,调任苏州办事处,市场主管.
我成为5个新人里面第一个晋升的,而且才入职一个月左右,这让我不知所措。但是同时真正的苦难已经开始!
日期:2009-7-8 15:44:00
(五)
大家看到上面的叙述可能会得出结论,一个人的晋升似乎和他的努力程度不成正相关,说明一下我的观点,我并不完全同意这样的观念。
先说一个在这个月里面很重要的一个问题,我到苏州以后第一次发工资了,我发了400多,其实我心里很难受,不够用那是肯定的,但是我还是安慰自己说,没关系,这不是发的一个整月的工资。下个月一定不是这样。
接下来我觉得我收到了公司的赏识,所以我开始非常拼命的工作。
举个例子,我记得公司在十一之前发放促销礼品,可是那时候不知道是谁想出来的选择洗衣粉作为促销赠品。凌晨2点的时候卡车装着洗衣粉到了办事处(限定时间段,卡车进不了城区),主任安排我去处理,我喊来一个市场代表,我们计划去联系搬运工,可是凌晨两点怎么可能找到,最后我和另一个家伙,我们两人把一车洗衣粉搬到办事处仓库,兄弟那不是写得这么简单!没搬过的一定不知道,一打袋洗衣粉就和一大袋面粉一样重,我们一直扛到早上8点,还要爬楼梯,然后我们到洗手间,洗了澡。9点我继续上班,其实在那以前,我已经连续工作近3个月都没有休息了。
问题是我缺钱越来越严重!我连吃饭的钱也没有了!
再后来我直接每天早起一小时上班,每天步行一小时到办事处,为了省下1元的公交车费。也曾经连续三顿没有钱吃饭,后来实在饿得不行,到苏州大学旁边的农业银行里面排队,到柜台去取3块钱。
让我给你详细描述一下,这个刻骨铭心的记忆。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