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风暴之南宋烟云——长篇连载蒙、宋、金、夏跨越七十三载的风云岁月》
第57节

作者: 凌子峰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9-07-13 12:15:16
  第五十五章 受阻苦竹隘
  1.游显的劝说
  自六盘山出发,蒙哥的南征之路走的一如既往的顺利。然而,就在他的前脚刚刚准备迈进大散关之时,其麾下的汉人谋士游显却从京湖战区的塔察尔部奔赴到他的跟前。
  但说到游显此次前来的目的,非但不是为了帮助蒙哥入蜀壮行,反而是想以一己之力劝说蒙哥放弃大军入蜀。

  此时可以肯定的是,游显不是南宋的卧底,也不是一个民族情节深重的汉家子弟,川蜀大地也没有他游显的亲戚。
  游显这大战之前动摇军心的话一出,毫无悬念的遭到了自蒙哥以下的蒙古诸将的滔天口水…
  在众人看来,灭亡南宋的军事计划早就已经制定,而今蒙古所做的每一个军事部署都是围绕着既定的军事计划展开。你游显又为何单凭一张嘴就否定了此次十数万大军的入蜀之行。
  游显要是不就此事说不出个一二三来,那就不得不让人怀疑他的立场和动机了…
  如若非要让游显说出一个让人信服的理由,游显也只能说:“放弃对川蜀地区的重点军事打击,是为了更好的灭亡南宋。”
  信心满满的蒙哥,在大军即将南下之际,听到游显如此轻浮的言辞,就犹如被当头浇下了被一盆冷水。即便是一直保持着喜怒不形于色的他,此时也忍不住责问道:“平定川蜀,控扼大江上游,与兀良合台部,江淮塔察尔部会师鄂州。而后顺江东下,直捣南宋都城临安。此乃蒙古灭宋之既定之策略,你又何以言之不可!”
  只见游显不紧不慢的又说道:“大汗之既定策略成功与否,乃是在于能否顺利平定川蜀,控扼大江。而川蜀之地,崇山峻岭,河流纵横,我军所仗之骑兵,将无用武之地。且川蜀江河众多,水上作战,亦非我军之所长,望大汗三思。”
  蒙哥听完游显所说,面色有所缓和,而后略有所思的说道:“那依你之言,灭宋之行,当以重兵攻打何处?”

  此时游显不假思索的说道:“大军北返关中,东出潼关,扬我军弓马之利,南下江汉平原,以重兵攻打南宋重镇襄阳,撕裂南宋京湖防线。同时命兀良合台率军自大理北上,南北诸军依然会师于鄂州,而后顺江东下,与塔察尔部合围江南。如此,临安将指日可下。临安既破,则川蜀不足虑。”
  听完游显的话,蒙哥陷入了沉思之中。在某一个瞬间,他觉得游显的话还是有道理的。但是两年来,针对当前军事部署的实施已经做出了太多的准备了,岂能因游显一人之言而轻废。如今大军即将进驻汉中,已成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之势。
  而话又说回来,此次蒙哥率军亲征,是抱着一鼓作气的雄心吞并南宋而来。从万里长江之上,三军齐发,顺江东下,以泰山压顶之势席卷江南。很明显,这样更符合蒙哥大汗的性格和胃口。
  最后,连简单的军事会议都没召开,蒙哥一行就否定了游显所提出的建议,依旧照着之前已定的军事计划进军汉中。
  而拒绝了游显的蒙哥不知道,自他踏入汉中的那一刻,他不仅错失了一次在有生之年灭亡南宋可能,还丧失了重回蒙古高原的机会…
  日期:2019-07-13 19:05:55

  写了这么多了,突然感觉,历史的发展不一定全是理性的。很多历史事件都是突发的。我想说的是,历史是感性的。因为历史的发展还是要受人的决策来推动。而只要是人,他就有感情。虽然人有感性和理性之分。但是这只不过是比例大小问题。
  所以,现在那些以理性的分析去推理历史的行为不一定全都对。
  日期:2019-07-14 08:10:25
  2.张实被俘
  金秋的十月,有着“天府之国”的川蜀大地,本应沉浸在一片丰收喜悦里。但是,随着蒙哥率领着蒙军主力的南下,川蜀子民这些美好的愿景都将变得遥远而虚幻。此时的他们眼中,不再有农作物丰收时的一片金黄,代替它们的是眼前那蔽日烟尘和漫天烽火。

  获知蒙哥自汉中南下,之前攻陷川西各地的蒙军刘黑马,汪德臣等人,也在接到蒙哥的命令之后,则开始配合蒙军主力,一路向川东杀来。他们的眼里,现在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那便是南宋的川蜀首府—重庆府!
  蒙哥率领的十数万的大军,行动自然相对迟缓,但此时从成都出发的两万蒙军,却是从成都一路绕过嘉定府,数日间便全力冲破南宋的重重关卡,进逼长江上游叙州(四川宜宾)重镇。
  看到成都蒙军的行动如此迅猛,余玠曾经那忠实的部下张实,带领着川蜀的水师在叙州的长江上游设防,寄希望以长江天险将东进的蒙军阻挡在叙州以西。
  然而,此时的张实却低估了蒙军的水师,同时也高估了宋军在陆地上的战斗力。
  随着蒙军水陆两军的到来,双方在徐州上游的江面和陆地展开激战。结果张实战败,无奈被俘。

  张实的战败,在战略上已经标志着南宋长江上游防线的崩溃。不久之后,蒙军突破泸州沿江封锁,水陆两军顺江东下,对于重庆府上游的控制成了既成的事实…
  自成都东下的蒙军虽说是一路高奏凯歌,但是自汉中南下说完蒙军主力以及蒙哥一干人等此刻却被阻挡在隆庆府的苦竹隘(四川剑阁)。
  数年来,自余玠故去之后,余晦的下台,蒲择之的继任,苦竹隘在宋蒙之间几经易手。双方对于苦竹隘的争夺几乎每半年就要进行一次。而新任蜀帅蒲择之在继任川蜀的战争统帅以来,可以说是一败再败,他于四川守土唯一一点的功绩便是在一年前收复了苦竹隘。而此刻的蒙哥大汗,正是被这座关隘阻挡而无法南下。
  鉴于此,兵临重庆府的蒙军不得不分兵北上,前去接应受阻于苦竹隘的蒙军主力。而北上的过程中,在叙州江面被俘的张实也在其中。
  不久,蒙古的南北两路兵马会师于隆庆府,正在准备着对苦竹隘的南北夹击。
  然而,出乎蒙军意料的是,之前的俘虏张实,此时自称是苦竹隘守将的老上司,也是好哥们儿,愿意亲往苦竹隘劝降,以此作为自己投诚蒙军的见面礼。

  蒙哥一听,大喜过望。
  “自己攻打数日而拔不掉的一颗钉子,如若张实能以只言片语便可让其献城来归,实在不失为一件好事儿。在给蒙军省却了诸多攻城的麻烦,减少了大量伤亡的同时,还可以打击川蜀各山城的抵抗意志。”蒙哥当即同意了张实亲身前往苦竹隘劝降的请求。
  只是,张实真的叛变了吗?张实真的甘愿充当蒙古军的马前卒了吗?当年的余玠真的看错了人吗?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