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之路 (一部八零后农村孩子成长的故事)》
第14节

作者: 沙鸥翔集2019
收藏本书TXT下载
  自从父母去重庆打工后,一直就是爷孙三人相依为命,在浩然的成长中,爷爷对他的影响是很大的。爷爷吴煜鸿其实是一个很有文化的人,他上面一共有七个哥哥,分别是佃户和苦力,他最小,一家人勉强着送他读了私塾,民国后还上过县里的洋学堂,后来还在通州市读过书。毕业后受到学校里一些先进思想的影响,他曾和几个同学一起去延安,一路上虽然突破重重关卡,但最终还是被国民党军队拦了回来。回家后一直苦于没有职业,也不想和兄长们一样当个农民。大哥通过给保长家帮忙做农活,还送了一只大公鸡和几斤菜籽油,保长才答应向乡公所里推荐他去工作,在乡公所里工作了几年后国家就解放了,解放时,他本来是有机会去台湾的,但他认为自己的家在这里,根在这里,去了台湾,那晓得什么时候能回来,在半路上借上厕所的机会逃了回来,回来后就被打成了国民党。

  因为国民党这个污点,在那个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时期,他能坚强地活过来是很不容易的。挨批斗、戴高帽子、游街、做苦力这些都成了家常便饭。本来一个有文化有理想有的男人,在那个红旗飘飘的大时代里,被无情的消磨着他毅志,这使他就算是在路上,都不得不刻意的把头低着,而别人对他们称呼从来都不喊他的名字,而是直呼他“国民党,”那毫无尊严的人生一直到文丨革丨后才有了些改变。

  相对于精神上的打击而言,更痛苦的还是吃不饱的问题。在食堂生活时期,为了给孩子们多吃一口,他几乎常常自己忍受着饥饿,因为长期饥饿,使他全身肿得象被吹过的皮球一样,手指一摁,皮肤上便是一个深深的指印,第一次饿晕倒在了路上,被一个好心人捧来一捧水煮过的嫩胡豆救了一命,第二次被闻讯赶来的堂姐煮了一碗面条把他从鬼门关拉了回来。而最不幸的是奶奶为了给孩子们挣些口粮,一个妇女,硬是和队上的壮劳力们一起去给冬水田抢水。抢水,那是两个人一组的机械的运动,把低处的水拉扯到高处,可恶的是因为是国民党家庭,抢了贫下中农的工分和加餐的口粮,和奶奶配合的那个男人故意把绳子给丢了,把奶奶摔进了冬水田,寒冬腊月,奶奶一病不起,不久就带着无尽的委屈撒手人寰。

  爷爷因为这个污点,人生如废,终不得志,所受的委屈和打击自是罄竹难书,这些历史问题也让吴胜彪的人生走得异常的艰难,读书,招工,参军等等都没有份,一家人背着重重的历史包袱好不容易才走到现在,进入初中后,浩然开始渐渐的对家庭历史有了认识,他心里一度很仇恨那些整过爷爷和父亲的人,这也是后来他后来迷恋武术的原因吧!但吴煜鸿还是教育兄弟两“要好好读书,要有志气,只有这样才能活出个人样来!”“好好读书,活出个人样来!”这几个字就成了浩然脑海里最初的人生目标,他觉得爷爷的命运太痛苦了,以至于父亲的命运也同样的痛苦。而那种痛苦并不仅仅是吃不饱、穿不暖那么简单,而是心里所承受的委屈和人格的侮辱。当一个人在一个环境里常常活得没有尊严,那种痛苦自是生不如死地。

  他们的故事是那样的鲜活了,所以浩然的心里一直想着等长大了一定要报复那些整过爷爷和父亲的人,而且将来有了出息,还要去谢谢那两位在最危难时救爷爷一命的人。现在看来一捧胡豆、一碗面条已经是不值一题提的东西了,但在那个困难时期,能有人愿意把自己的这些东西施舍他人,那得是一总多么高尚的品格。爷爷从小的讲述使浩然很早就理解了一捧胡豆和一碗面条对于生命,对于这个家庭的重要意义。

  那个那天晚上,浩然再一次给爷爷打来了洗脚水,一边帮爷爷洗脚一边对爷爷说:“你一定要注意好身体,你有高血压,“罗布麻”吃完了就叫弟弟给你买。等我在外面赚了钱,就带你去三峡耍!”爷爷很欣慰的笑着拍了拍浩然的头。
  吴煜鸿和其它的农村老头不一样,他是一个文化人,常常爱看报纸和用收音机听新闻,后来家里有了电视,他就爱看新闻联播。他虽然有些年纪了,但对很多的国家大事都能如数家珍的摆谈一番,而这个习惯也间接的影响了浩然。可能是九七年电视里大峡大坝截流的场面太壮观了吧,从那以后,他常常会在浩然面前念叨着要坐轮船去三峡看一看。在当时的环境下,外出旅游还是一个很奢侈的想法,就算是城里人也不能多想,可这个农村老头却有这样不现实的梦想。

  爷爷又对浩然说:“好男儿志在四方,一定要勇敢地出去闯。要是抗战的时候我坚持去延安……,也不会是现在的样子了。出去了,你自己就要好好的哟!”说着,他从内衣里拿掏出了二百钱,那两百块钱一看就是精心保管的样子,似乎还带着体味,浩然坚持不要,可爷爷一定要他拿着,“出去了自己就是大人了,要靠你自己了,好好的混!混出个样子给爷爷看!”

  人生中第一次和家人分别总是会带着伤感,也不免要想一想过去的一些点滴。吴煜鸿和吴浩然本是两个不同时代的人,尽管是祖孙的关系,但却有着忘年之交的感情。奶奶走得很早,从几岁开始,浩然就和爷爷一起同吃同睡,很小就开始给爷爷添饭,倒洗脚水,冬天还会给爷爷用开水做个暖水瓶放在他的脚上,而爷爷也常常带着他放牛、割草、讲故事。尽管贫穷限制着生活的美好,可爷爷总是会给他苍白的童年带来些安慰,比如八月十五总会给孙子买个月饼,大年三十总会给孙子压岁钱,过生日总会买上斤肉,而这些温暖的记忆几乎是童年里所有的幸福。

  浩然从小就怀着对爷爷的尊敬和他相处,从爷爷的故事里,他很早就理解了爷爷,他觉得爷爷是一个了不起的人,和村子里其它的老头而言,他就是一个被命运抛弃的满腹学识老者。就要和爷爷分别了,心里总有些牵挂和不舍,他再三的叮嘱弟弟一定要听爷爷的话,要照顾好爷爷,记得提醒爷爷吃降血压的药。
  第二天早上,浩然早早的起床煮了早饭,滗干了米汤后再在米饭上面给爷爷蒸上了碗鸡蛋花,又给家里的老黄狗添上一钵饭,抚摸着它的头,而这狗似乎知道小主人就要离开了,呆呆的望着浩然,不时的伸出舌头来舔浩然的脸。这条老狗已经养了快十年了,浩然一直把它当家人和朋友一样看待,这是一条是极富人性的狗,他能从脚步声中辨别是家人还是外人,甚至浩然下了夜自  狗总是会摇着尾巴准时在公路口迎接着他,而这种感动让浩然对这条老黄狗也充满了不舍。

  吃了早饭,爷爷、弟弟和老黄狗把浩然送到了家门口。他背着一个背包,扛着一个饲料口袋装的铺盖告别了家人。
  三个人如约来到了车站,家人们都来送别这些将要独自去闯荡的孩子们,临别的嘱托再三的重复,王艳、婷婷和云伟也来了,互致问候。王艳走近浩然,给了一个纸条,“勿忘来信报平安,勿忘雄雄壮志,勿忘殷殷期待。”浩然看了看便将纸条塞在胸前的包里,转过身就潇洒的跳上了班车。开往县城的班车是非常简陋的,就是货车加了个篷布,两块木板架在车厢两边便是坐位,中间的人只能扶着篷杆站在车厢里,随着车子的晃动左右摇晃。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