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战争观赏指南(想看中国古代军队如何作战,就请进来探讨)》
第22节

作者: 李幺傻
收藏本书TXT下载

  如果与倭寇相遇,相距一百米时,火绳枪先射击;相距六十米时,弓箭手射击;相距二十米时,标枪手投掷。
  短兵相接时,十一人分工明确,分步骤作战:
  1、最前面的两个藤牌手架住倭寇的刀枪,如果倭寇从下面刺击,则用藤牌压住刀枪。
  2、藤牌手两边闪出两名狼筅手,手持长长的狼筅,将倭寇的刀枪绞锁。
  3、狼筅手身后闪出四名长枪手,突刺倭寇。
  4、镗鈀手从长枪手旁边冲出,保护长枪手,刺杀倭寇。
  5、火绳枪手装弹,准备下一轮射击。
  每一队战斗人员的正面,只有两个藤牌的宽度,每一名倭寇想要实施进攻,先要越过藤牌手,而一旦与藤牌手相触,就会遭到长长的狼筅的攻击。只要狼筅绞锁住了兵器,就只剩下挨打的份了,后面的长枪手和镗鈀手,六件长兵刃一齐照着身上招呼。
  鸳鸯阵的妙处在于,它是整体作战。倭寇人数虽多,但是在单位面积上作战,戚家军占据人数上的上风。
  比如,在宁台温大捷中,戚家军和人数占有的倭寇交手,打出了三比一千的悬殊比例。倭寇死亡一千,而戚家军仅仅阵亡三人。
  依靠鸳鸯阵,戚家军在浙江九战九捷,在福建十二战十二捷。

  这些具体战例,会在后面写到。
  日期:2019-03-21 15:48:59
  第五节:地利之战
  将帅用兵,除了考虑到天气因素,地理同样是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块大石头,放在山坡上,它就能以雷霆万钧之势,呼啸而下,砸断山脚的树木。如果把这块大石头放在山脚下,则就无法砸断树木。
  一只老鹰从天空中直扑而下,瞬间就能够抓住漂游在水面的鱼,然后腾空而起,鱼毫无反抗能力。如果老鹰也漂浮在水面上,再如何努力,也无法抓住鱼。鱼在水中,远比老鹰灵活。
  地势增强力量。
  石头是这样,老鹰是这样,军队也是这样。
  足智多谋的将帅,都会依靠有利地形,增强战力,取得胜利。也会根据地形,确定战法。
  《孙子兵法》将地理分为九种。

  在自己的土地上作战,叫散地;进入敌国境内不深,叫轻地;谁得到谁有利的,叫争地;敌我双方都可以往来的,叫交地;处在多国交界,谁先到谁就得到援助的,叫衢地;深入敌国腹地而背靠众多城邑的,叫重地;山林险阻、水网稠密而难以通行的,叫圮地;进军道路狭窄,退兵道路迂远,敌人可用少量兵力进攻我众多兵力的,叫围地;迅速奋战就能生存,贻误战机就会覆灭的,叫死地。

  孙武已经把战争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地理形势都考虑到了。
  处于散地,就设伏歼灭敌人;处于轻地,就不要停留;遇到争地,就赶快占领有利地形;遇到交地,不要断绝联系;遇到衢地,就要施展外交手段;遇到重地,就要掠取粮草;遇到圮地,就要赶快通过;遇到围地,就要想方设法脱险;遇到死地,奋力死战,方能求生。
  有谋略的将领,不会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有时候,放弃是为了更大的获取。敌人占据更多的地盘,就需要派遣更多人来防守,兵力分散,刚好给我提供了反击的机会。
  有的城池没有必要去攻占,比如,没有处在交通要道上的城池。
  有的地方没有必要去争夺,比如,经济落后土壤贫瘠的地方。

  争夺这些城池和地方,反而会背上沉重的包袱。
  中国多山,山地战在古代战争中经常遇到。
  《尉缭子》说:“背水阵为绝地,向阪阵为废军。”背水结阵,就是把士兵置于死地;向着山坡扎营,就是白白送掉军队。
  如果与敌军在山地中相遇,第一件事情,就是赶快占领高坡,在高坡上安营扎寨。
  占领了高坡,就占据了地理优势,敌人的一举一动都能够看得清清楚楚,可以居高临下攻击敌人。
  但是,占领了高坡,并不一定就稳操胜券,还需要有两个保证:一是保证粮道畅通,二是保证水源充足。

  即使粮道畅通、水源充足,还要加强戒备,防止敌人偷袭。军队的左右两边,山的背面,都要防备。
  如果敌人占据了高坡,我就就处于极为被动的局面。
  如果不是战略要地,能不攻打,就别攻打,因为强攻只会增加己方死亡。
  如果一定要攻打,那么就首先选择围困,断绝高坡上敌人和外界的所有来往,没有粮食没有水源,敌人自然就混乱崩溃。
  如果时间不允许等候太久,如果高坡需要在短时间内拿下,那么就只有一种方法:偷袭。
  选择敢死队,趁着月黑风高夜,手持短刃,从山后的断崖峭壁攀援而上,潜入山顶。等到天亮,山脚大部队发起进攻,上下夹击,里应外合,方能取得胜利。
  日期:2019-03-21 21:15:24
  《三国演义》写到魏蜀吴国很多将领,如果统计的话,估计有几百位。但是,魏蜀吴三国,各有一位极为突出的将领,《三国演义》却没有写。

  魏国的曹纯,曹操最精锐部队虎豹营的首领,一次次救曹操脱险,《三国演义》没有写。
  蜀国的陈到,刘备最精锐部队白毦兵的首领,诸葛亮称这支军队为“西方上兵”,《三国演义》也没有写。
  吴国的贺齐,刘策和孙权都极为倚重的将领,孙权在合肥逍遥津被曹操第一员猛将张辽杀得大败,差点丢了性命,幸亏贺齐带着三千名壮士拼死反击,才挡住了张辽,救出了孙权。贺齐的名字,同样没有出现在《三国演义》中。
  吴国的猛将其实不少,只是《三国演义》没有过多着墨而已,太史慈、甘宁、丁奉、徐盛、周泰、凌统、陈武、董袭……而贺齐是其中颇具特色的一个。
  史书记载,贺齐这个人喜欢讲排场,好炫耀,盔甲一定要鲜亮的,舟船一顶要华丽的,但这些都不是问题,对于一个将领来说,能打仗就是良将。
  贺齐就是一个能打仗的良将。
  公元208年,孙权在夏口和黄祖交战,夏口在今天的汉阳。

  东吴境内丹阳郡的豪强趁机发生叛乱,丹阳郡包括现在安徽的宣城一带。
  当时,黟县大地主陈仆纠集了两万人,占据了黟县的林历山,与东吴军队对抗。
  孙权后院失火,赶紧命令贺齐去灭火。
  贺齐来到林历山,秘密观察了一个月,走遍了林历山周边的所有地方,想寻找登山路线,却没有找到。他得出结论,林历山无法强攻,只能智取。
  林历山异常陡峭,四面都是悬崖峭壁,如同刀砍斧削一样,只有石缝中的一条小径通往山顶,而且这条小径仅容一人通过。

  这是真正的“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以,陈仆带着两万人,备足粮食,高枕无忧。他认为,孙权无论用多少兵将,也无法攻占林历山。
  这一天,贺齐挑选了一百名健壮敏捷的士兵,手持铁䦆,趁着夜色,潜入了林历山中。最前面的那名士兵,用铁䦆在石头上开凿出脚窝,爬上了悬崖,然后把用布条捆绑而成的绳子垂下悬崖,把剩下的九十九人吊上去。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