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本义》
第40节

作者: 天行健1927
收藏本书TXT下载
  话音刚落,便有几名军士把程绪架了出去,霎时之间,一颗血淋淋的人头呈了上来,将士们无不战栗。刘虞命人传令各营将校和军士:
  “有敢扰乱军心者,都和程绪的下场相同!”
  刘虞又下令:

  “此次出兵,只杀公孙伯珪一人,不许伤害他人。同时不许拆毁民房,骚扰百姓。”
  州里的从事公孙纪,因为和公孙瓒同姓,二人平时非常要好。便在这天夜里偷偷地潜入小城,把刘虞要来讨伐的消息告诉了公孙瓒。公孙瓒闻言大惊,因为他的士兵大部分还驻扎在外面,小城里的兵力不多,很难抵挡刘虞的10万大军,打算在夜里率兵逃走。公孙纪说:
  “刘虞虽有10万大军,多是从外地调来的,缺乏训练,没有作战经验,实际上乃是乌合之众。而且刘虞下令不许破坏民房,小城外民房栉比,只要遇到一个刮风的天气,因风纵火,一定可以将他击破。将军只要督率将士,严守城池,等待起风就是了。”
  计议已定,公孙纪便偷偷地回去了。公孙瓒下令紧闭城门,加强防守。第二天拂晓,刘虞率大军来攻小城,10万大军把一个小城围了个水泄不通。但里面的防守甚严,一直攻到早饭的时候,还没有攻下小城。正好天起了大风,愈刮愈大,公孙瓒便选择精锐之士数百人,手持引火之物,冲出城去,乘风纵起火来。城外尽是茅屋草舍,见火就着。刘虞的10万大军,列阵于这些茅屋草舍之间,拥挤不堪,进退非常不便。这些茅屋草舍起了火之后,火借风势,愈烧愈旺,小城之外顿时就成为一片火海,烈焰冲天,浓烟弥漫。十万大军本来已经拥挤不堪,起火之后,想跑也跑不开了。有的被烧死,有的被践踏而死,到处是呼叫之声和焦臭的气味。居民有的已在事前转移,那些恋家不动的,也遭受了回禄之灾。刘虞带领官属和一部分骑兵,总算是逃出了这片火海,逃奔到居庸县(今北京市昌平西北)。公孙瓒率兵赶来,用3天的时间攻下了居庸城,活捉了刘虞,把他带回蓟县,仍然让他掌管州里的政务,而把他的兵权剥夺了。

  正赶上这时献帝派遣使者段训到幽州,向刘虞和公孙瓒宣读了天子的诏命:增加刘虞的封邑,命刘虞督管六州之事;拜公孙瓒为前将军,封易侯。授与符节,督管幽、并、青、冀四州。公孙瓒见朝廷对刘虞的封授超过了自己,大为不满,怕以后刘虞还要寻衅报复,便产生了一个念头,要假借朝廷使者之命,杀死刘虞,以绝后患。他对段训说:
  “刘虞以前与袁绍等合谋,要废掉  ,自称帝号,现在不以朝命除掉他,以后必然是个祸患!”
  段训说:
  “称帝号的议论,本来是袁绍提出来的,刘牧已经严辞拒绝了。在这件事上,他是没有罪过的。刘使君一贯忠于王室,是朝廷在东方的台柱。望将军不要计较个人的恩怨,和刘使君戮力同心、匡扶社稷,这才是做臣子的本分。”

  公孙瓒哪里听进这些话?闻言大怒,就把段训软禁起来,假借段训的命令,把刘虞和他的妻子绑到市场上,要斩首示众。这天天气晴朗,没有一点风。公孙瓒在刑场上摆放了皇天后土的神案,上前祷告说:
  “如果刘虞应当作天子,请上天在午时以前降下风雪来救他,我要作他的臣子,北面以事之。否则就表示上天已经抛弃了他,到时辰就要斩首弃市。”
  但这么晴好的天气,怎么会有风雪呢!到了午时,天气晴朗如故。公孙瓒狂笑着对刘虞说:
  “这是天不保佑你,并不是我公孙瓒和你过意不去,使君只可怨天,不能尤人。”
  原常山相孙瑾、刘虞的掾属张逸、张瓒等三个人,怒不可遏地从人群中站了出来,指着公孙瓒骂不绝口。公孙瓒喝令左右:
  “把他们三个人绑了,和刘虞共同斩首!”
  三个人在临死之前,神色自若地说:
  “能和刘使君同死,算是死得其所了。”
  于是刘虞和妻子以及孙瑾等人,都被斩首于市。刘虞待民宽厚,甚得民心。他死后,百姓们都说:

  “刘公败在公孙瓒的手下,是因为他爱惜百姓,不许拆除民房所致。”
  所以幽州人民对他非常怀念,有不少人家还画像或立木主祭祀。不过,从军事的角度来看,刘虞的作法是不足取的。你爱惜百姓,可以事前组织百姓转移,对战争有妨碍的民房可以拆除,以后不妨加以妥善安置补救。现在却因为爱惜民房,使10万大军覆灭,也有许多百姓死于浓烟烈火之中。可以说:刘虞虽然有儒者之仁义,却没有大将之谋略,他的失败是好心人的悲剧,或者说:他的作法是过于迂腐了。

  刘虞被杀后,公孙瓒给朝廷上了一道奏章,派人带上奏章和刘虞的首级赴长安。奏章中说:
  “逆贼刘虞,图谋自称尊号,叛变陛下。现已伏法,传首京师,谨上闻圣听。”
  刘虞的故吏尾敦,听到了这个消息,便带着自己的部曲,宗族等,在路上劫下了刘虞的首级,妥善地安葬了。
  公孙瓒又上书朝廷,表荐段训为幽州刺史。段训觉得公孙瓒假借自己的名义杀了刘虞,自己回朝去不好交待;又料到如果自己坚持不就,公孙瓒也不会轻饶了自己;便只好留了下来,在公孙瓒的卵翼之下,作一名傀儡刺史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