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鬼友们在生活中找点恐怖小刺激》
第11节

作者: 梦中人
收藏本书TXT下载
  她只得背着婆家“打发”的一床与胡三娃睡过的旧被子和自己的随身衣物,住进山洞里。白天到林子里採摘野果或到地里捡烂红苕,夜晚就喝山泉水,然后就蜷曲在山洞角落里……

  一天晚上,她做了一个梦。一个黑脸大汉站在她面前对她说:“冯玉兰,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你明天到李冬儿家去吃喜酒,其中有一个人,他将是你的男人。”
  第二天,她半信半疑地去那儿,因为,人们都知道她的身份,大都不理睬她。当然,她也并没发现有谁会是她的男人。后来,当她看到许多人戏弄阴入阳,而且从他们的言谈中得知他就是传说中的走阴人。当他醉酒倒地后,并没人理会他,冯玉兰有些心疼,心想他与自己一样可悲。因此,她也不顾“男女授受不亲”的礼俗,便毅然上前去扶他,抱他……
  当晚,冯玉兰又回到了山洞。半夜时分,那个黑面人又对她说:“冯玉兰,你为何不跟他去?他才是你终身可依的男人!”冯玉兰才如梦方醒—这也许是天命所定。
  “所以,我就自己上门寻夫!”冯幺妹伤心地说道:“我知道,在你们看来,我如此唐突冒失,既不是明媒正娶,也无人牵线搭桥。这可是大逆不道!”
  “不,不,不”殷入阳结结巴巴地说道:“不是我们嫌弃你,是担心委屈了你。”
  “我从小父母双亡,寄人篱下;后又受人糟蹋,被人轰出家门,无家可归,住山洞,吃野果……哪样的苦我没吃过,哪样的罪我没受过,还在乎这点委屈!”
  入阳娘干涩的眼眶里溢出了悲伤和激动的泪水,随即指了一下入阳,并做了一个双手合掌的手势。殷入阳知道母亲的意思,一下紧紧地抓住冯玉兰的手道:“玉兰,我娶你!”
  十六
  冯玉兰非常勤快,往时由入阳做的家务活,她全揽过来,洗衣、做饭、伺候公婆,将家里收拾的井井有条。而且,还拿出原来积攒的私房钱买了几只鸡崽鸭崽和一头仔猪。

  殷入阳专门负责地里的活以及上山打柴。然而,他却一下觉得轻松了许多,反倒有些不自在。冯幺妹又建议他再去买几只羊和一头牛来一并放养。
  不足两年,通过卖猪、卖牛、卖羊和卖鸡蛋鸭蛋,换取了不少银两,添置了床铺、被褥、衣服及桌椅等物件。二老的脸上露出了从未有过的笑容。殷入阳变得很开朗起来。
  更喜的是,冯幺妹肚子开始凸起,一天天地鼓大。第二年春,一个大胖儿子呱呱着地。一家人的脸上更是乐开了花。家里充满了无限生机和活力……
  那天,殷入阳又突然倒地,父母及冯幺妹都以为他又去走阴了,也并未感到惊慌,只是一直守在他身旁。冯幺妹还用篾把扇不停地给他驱赶蚊子,苍蝇。他醒来之后,大家也没问他,怕他受苦遭罪。冯幺妹拿来帕子给他擦拭了脸上身上的汗,然后给他端来半碗开水。

  他一边喝着开水,一边讲述了自己刚才走阴的事。
  原来,他这次走阴并没去索人性命,而是阎王召见他。
  阎王爷问他:“殷入阳,你对这个媳妇还满意吗?”殷入阳点头应道:“满意,满意!”
  然后,阎王就跟他讲述起给他安排妻子的缘由:“你家祖上三代单传,在你这一代本应儿孙满堂,但由于你家境贫寒,无力娶妻,几乎绝后,因此,决定给你安排一个妻子。

  “冯玉兰前世是大户人家的千金,娇惯成性,刁钻不孝,常与公、婆争吵,还曾诬陷公公为老不尊,使其气绝身亡。因此,这世将她投身穷苦人家,而且,有意让她幼失双亲,寄人篱下;受人**和践踏……她美丽无比,一见倾城,故又让她嫁给三娃,成为克夫寡妇,无人敢娶,无人愿留;无家可归,只得住山洞,吃野果,以此磨砺她的高傲之气。最后点破她来与你相见,并心甘情愿地成为你的媳妇……”

  “那我儿子也是您安排的吗?”殷入阳又问道。
  “当然啰!”阎王爷说道:“而且,他不是别人,正是那位本已安排给你父亲的善童,殊不知被你抢先投了胎,占了他的名额,一直闲赋等待,而今只得安排给你。”
  “感谢阎王爷的恩典。”殷入阳跪拜道。
  “别忙谢恩,这都是你自己的造化!”阎王爷说道:“你已经历了种种磨难和考验,弥补了你以前的种种过失。因此,本府决定:不再追究你的前罪,也不再让你做阴差。”
  殷入阳再次谢过阎王,离开阎罗殿,走过奈何桥,喝了亡魂汤,返回阳间与冯玉兰过起了平静的生活,一起伺候父母,养儿育女……
  尾声
  多年以后,殷实夫妇相继离世,因其阴德丰厚,被封为“上善之人”,推荐到天庭看护蟠桃园。殷入阳与冯玉兰亦过天命之年,其三男二女相继成人,都男娶女嫁,儿孙满堂。
  俗语云,穷不过三代,富不过三代。殷家终在殷入阳这代受到了上天眷顾和阴曹庇护,加之他与玉兰勤耙苦做,勤俭持家,财富集聚,广置田产,富甲一方。但他们并未骄奢淫逸,而是谨记:“富贵不淫,贫贱不移”的古训,继续勤俭持家,节俭度日,将余钱剩米赈灾济贫,并开设“扶孤堂”和“施粥房”,收留那些无依无靠的孤老、孤儿及无家可归的叫花子……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对于身处丘陵区的邢台县董家沟村来说,因为靠着南山和茅山,祖上出了许多以锻石为生的石匠。他们除了留下可贵的手艺,也留下许多他们中间发生的故事,成为茶余饭后的嚼料。其中就有咱们今天要讲的这个故事。

  清朝初期,政通人和,民众富裕。为了企求国泰民安,人们都求助于神灵,故而修庙之风盛行。
  一天,地方来到王家,让王心正、王心泰二人去皇寺玉泉寺刻功德碑。感到价格合适,他二人便答应下来。
  为什么要请他二人呢,因为在众多石匠中,他俩的手艺最高,再加上有些文化,所以象墙碑、井碑、墓碑和石柱等一些难度大的活儿,都非他二人莫属。
  这一天,王心泰有事,只有王心正一人出工。因为寺庙管饭,他晚上多饮了几杯,踉踉跄跄的往回走。
  走到八里桥,酒劲上涌,便躺在桥面的石栏板上睡了起来。
  凉风习习,他一个激凌醒了过来。发现月明星稀,已是半夜时分,猫头鹰的几
  声凄厉的叫声,吓出他一身冷汗。好险,在这荒山野道,要是被狼遇到了,那可是必死无疑。
  他站起身,急急忙忙向回走去。

  这时,他发现前边有一个人,便紧走了几步,赶上与他同行。
  “你往哪里去呀?”他搭讪道。
  “去董家沟。”
  一听说是同路,总算找到了伴,一路走一路攀谈起来:
  “你家里有几口人呀?”

  “连活人吗?”
  “当然得连。难不成还只算死人!”
  “是的,我们这里只算死人,不算活人的。”
  “你们是那里的人呀?”
  “当然是阴间的人呀!你看看我们的身子有影子吗?”
  他看了一下,果然在明光光的月光下,那个人没有一丝影子。而自己的影子却格外分明。心里一格登,骂道:妈的,碰见鬼了。双腿不由瑟瑟发抖,刚想逃跑,又见那个人把头从脖子上拿下,向前一扔,说:你看我们能把头拿下来玩儿,你们活人能吗?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