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本义》
第27节

作者: 天行健1927
收藏本书TXT下载

  “现在天下动乱,主上蒙尘,我身受主上重恩,未能清雪国耻,深以为恨。关东诸君各据州郡,应当同心戮力,效忠皇室,却反而横生逆谋,玷污我的清名,实在是令人愤恨!”
  张歧等人鼓动三寸不烂之舌,劝说了几天,无奈始终遭到刘虞的严辞拒绝,他们只好回到河内向袁绍覆命。袁绍和韩馥等还不死心,又一次派张歧等人赴幽州,劝说刘虞:不愿意当皇帝就算了,可以兼领尚书事,假借皇帝的命令封拜官员,作关东各州郡的共主。刘虞仍然拒不接受,还表示:如果相逼太甚,他就要逃入匈奴地区去,以表示自绝之意。袁绍等人万般无奈,才打消了对刘虞的一切念头,不再和他纠缠了。刘虞是一个经验丰富的官僚,他认识到关东诸将请他当皇帝或为相,不过是要把自己当做傀儡,何苦玷污自己的清名,为他人所制呢!同时刘虞身为汉朝宗室的一个成员,他的封建正统观念也是根深蒂固的,他虽然痛恨董卓专权,却不赞成关东的起兵,认为那只会动摇社稷的根基,不会对皇家有利。

  日期:2019-04-11 19:18:03
  再说正在河内、酸枣诸军消极观望,不肯主动地进攻董卓的时候,驻守在鲁阳的孙坚却采取了积极的行动,每日都在紧张地筹粮、练兵,准备与董卓决一死战。这年 (初平二年,公元191)二月,孙坚率军移屯梁县之东。他率一队骑兵巡视县境时,正遇上董卓派出来的徐荣、李蒙的军队在到处抢掠。孙坚一行人被优势的敌人包围,孙坚与数十骑力战突围而出,徐荣的大队骑兵在后面紧追不放。孙坚的头上系着一块毛织的红色发巾,徐荣认出了孙坚,便大喊:

  “系红发巾的便是孙坚!”
  孙坚在急迫之中摘下发巾,交给亲信的裨将祖茂。祖茂把发巾系在自己的头上,离开孙坚,向相反的方向跑去。大批敌骑只知追赶系着红发巾的人,便争相追赶祖茂,孙坚才得以乘机脱身。祖茂跑到一块坟地,急忙下马,把红发巾拴在一根柱子上,迅速地跑开,潜伏在深草之中。徐荣率追兵向这个柱子驰来,远远地对柱子采取了包围的形势,然后向里边收缩,走到近前方知是柱子,只好扫兴而去。

  不久,孙坚又移屯于梁县西的阳人,董卓以陈郡太守胡轸为大督护,华雄  为都督,吕布为骑督,率步骑五千去进攻阳人。胡轸是个粗暴性急的人,他看到手下的将领号令不严,士兵们军容不整,便在路上发脾气说:
  “这次出兵,要斩一名大将,队伍才能整齐。”
  吕布和胡轸平素就不和,听到这话,心里非常生气。他想:“这回我要拆拆你的台,让你在战场上失败,看你还威风不?”众将的心里也都憋着一口气,吕布便联合了几个将领,要上演一出恶作剧。

  军队走到广成关,距离阳人还有数十里。这时天色已晚,人马都非常困乏。出发时董卓就命他们在广成关休息一下,吃饭喂马,睡上一觉,然后在半夜行军,拂晓攻城。但吕布却说:
  “方才接到细作的密报,阳人城中之贼已经逃走,应该马上去追,不然他们便要跑掉了。”
  胡轸误信了吕布的话,便命令继续行军。到了阳人,已经是半夜。见城门紧闭,防守甚严,敌人根本就没有逃跑。这时更加人困马乏,人人都饥渴难当,胡轸只好下令:在城外就地休息,埋锅造饭。饭还没有吃到口,吕布等人又命士兵大喊:
  “城里的贼军出来了!”

  士兵们听到这喊声,乱成了一团,纷纷逃跑,不少人丢下了已经脱下的铠甲和鞍马、武器。跑出了10多里,才听说城里的军队没有出来。天已经亮了,胡轸又下令整顿人马,回到城外,拾取武器,准备攻城。但胡轸看到城守非常坚固,沟堑非常深,又考虑到士兵一夕数惊,连饭也没吃上,非常疲乏和沮丧,只好下令撤军。部队刚撤走不远,又听后面蹄声大作,喊声震天,原来孙坚已经率军从城中冲出,杀上来了。胡轸指挥战士仓促应战,这支疲惫不堪,士气颓靡的军队哪里经得住住一击?霎时就被孙坚的军队杀得大败,尸横遍地,都督华雄也被斩于马下。在《三国演义》中,有“温酒斩华雄”一段情节,说华雄是关羽斩的,那是与史实不符的。实际上,说华雄死于孙坚之手,还不如  说是死于吕布之手,如果不是吕布搞恶作剧,自乱阵脚,华雄怎么能丧命呢!

  孙坚要乘胜进攻雒阳,因为军粮不足,便派人到鲁阳请求袁术调拨军粮。有人对袁术说:
  “如果孙坚取得雒阳,将军便不能再控制他了,这是除狼而得虎啊!”
  袁术本来对孙坚就有疑忌之心,这话更进一步提醒了他,便迟迟不给孙坚运送军粮。孙坚耐着性子等了几天,不见军粮运到,知道袁术心里有鬼,便带上几名骑士,连夜奔驰了100多里,天亮时到了鲁阳。也顾不得休息,径直到大帐去见袁术,一见面二话不说;单刀直入地问起军粮之事。他见袁术支支吾吾,百般推托,知道是对自己有疑忌之心,便慷慨激昂地对袁术说:

  “我所以置身家性命于不顾,急于进军雒阳,是上为国家讨贼,下为将军报家门之私仇啊。我和董卓并没有骨肉的仇恨,而将军却与他有不共戴天之仇,将军为什么要听信他人离间之言呢!如果我孙坚归顺董卓,尚可不失封侯之赏,而将军却没有回头路可走了。董卓之兵,初败于阳人,士气低落,我们正应乘胜进军,直捣雒阳。大功垂成而军粮不继,岂非莫大的恨事!”
  孙坚的这一番话,可谓义正辞严,合情入理,袁术无言可对,只好答应马上调运军粮。孙坚回到阳人不久,运粮车便络绎而至了。
  一天,孙坚正在大帐与将吏议事,忽然有军吏进来报告,说是故人李傕求见。这李傕是北地郡人,是董卓手下最亲信的将领之一。李傕自称故人,原来是因为几年前孙坚跟随张温西征时,李傕就在董卓军中,二人有过来往。孙坚料到这次李傕前来,一定是为了董卓作说客的,但他既以“故人”的身份求见,又不得不见,只好把他请了进来。李傕进帐后,二人稍事寒喧,李傕以目示意,孙坚就摒去左右。李傕四顾无人,便对孙坚说:

  “我此次前来,是为了私事,军旅之事,所不敢谈。董相国深知将军之为人,他有一爱女,天生丽质,温淑贤良,想与将军结为美眷,特请我前来作媒。将军如能答应这门亲事,自可跻于王公之位,孙氏子弟,不论亲疏,都可以出任刺史、郡守等官职……。”

  李傕的话还没有说完,孙坚就把脸往下一沉,打断他的话说:
  “董卓逆天无道,倾覆王室,如果不能夷平他的三族,把他的首级悬示于四海,我是死不瞑目的,怎么能与他联姻?今日本当将你正法,但念及故人的分上,且饶你不死。回去对老贼说:我即将进入雒阳,让他修整道路,跪在道旁迎接我入城!”
  李催碰了一鼻子灰,只好抱头鼠窜而去。
  孙坚整顿军队,张旗擂鼓,进军到太谷关。太谷关是雒阳的门户,离雒阳只有90里,地势险要,所以张衡 《东京赋》说:“盟津 (孟津)达其后,太谷通其前”。董卓听说孙坚已经进至太谷关,不禁大惊失色,忙命吕布带兵把守雒阳南面的宣阳门,他亲自率军迎击孙坚,两军便在太谷关下展开了一场激战。孙坚瞄准董卓不放,和董卓大战于陵墓群之中。董卓虽然膂力过人,武艺高强,。毕竟是年事已高,作起战来力不从心,战了几个回合,董卓就招架不住,只好引军败走,退守于渑池与陕县一带。孙坚乘胜率军向雒阳迸发,到了雒阳南面的宣阳门,又和吕布的军队展开了一场激战。孙坚的将士作战非常英勇,所向披靡,吕布抵抗不住,率军败走,孙坚就率军浩浩荡荡地进了雒阳。关东诸侯起兵之后,在雒阳外围与吕布作过战的只有孙坚,《三国演义》所着力渲染的“刘、关、张三英战吕布”,并没有那么一回事。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