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那些人儿——三百载爱恨情仇 一千年世道轮回》
第48节

作者: 司马寻欢
收藏本书TXT下载
  说白了是个互助的组织,也许这是社保和商业保险的雏形。
  只不过不需要各位提前交保费,用自己的名声和信誉就可入会,用赚来的钱买点酒,轮班坐庄请客吃饭就行。

  一个好汉三个帮,没有一帮兄弟支持你,其实你再牛X,也不会有什么大出息的。
  上无贵人提携,下无兄弟卖命,还能混出点名堂的,只有一种情况,就那是得有个有钱或当官的爹,当然,亲生的更好,认个干爹也行。如果你是男的,找个富婆当干妈也可以的。
  但那毕竟是不能为外人道的小斜路,远没有自已奋斗出来的康庄大道来的爽啊。
  所以,我们今天先把核心机密说在前面,那就是:
  要成就一番事业,必须有一帮可以为你卖命的兄弟,越多越好,最好都不是亲生的。

  但反观我们自己一生的经历,为什么自己觉得也结拜了啊,也请客吃饭了啊,每天都聚会啊,怎么也没见自己出人头地啊?
  不是这个方法不灵,而是你所交的这帮兄弟,最多算一帮可以经常喝酒的狐朋狗友,而是不是可以真正有“卖命”的能力,还有“卖命”的交情的朋友和兄弟。
  你不值得他们这样做,他们为什么要拼了命的帮你呢?
  所以,喝喝酒,吹吹牛是可以的,喝完了,睡睡女同学,给别人戴戴绿帽子是可以的,真要做点事?别逗了!都忙,明天还得赶下一个酒场呢!
  其实,你身边这帮兄弟到底都是些什么货色,你自己心里比谁都清楚。所以你早早的就放弃了优化自己的兄弟朋友圈。就和发小一起继续胡混,慢慢变成了心善嘴酸的普通人。
  而义社十兄弟给我们的启发是,交朋友可以,不是谁都可以交的,要有看人的眼光。
  结拜,也不是谁值得你拉来磕头认个哥的,如果结拜一下就能等着升官发财,还打个毛的仗啊,还念个毛的书啊,搞个义社100000兄弟不就好了。
  所以,我还是把镜头切回这个十兄弟的结拜和交往,看看他们跟我们现在的同学会和小帮派有什么不同。
  日期:2019-02-10 08:18:47
  赵匡胤在内的这义社十兄弟,当年都曾是郭威账下的小兵或小头目,同是军人出身,血战于沙场,大家其实都是从小兵做起的,都是在同一条起跑线上,但因为智力、武力、胆魄、运气等等各种因素的不同,他们赢得的战功是不一样的,这十兄弟的的人生轨迹也便有了不同。
  幸运的是,有趣的是,他们中竟没有一人在腥风血雨中丧生,这应该算个奇迹。
  但历史有偶尔性,也有模糊性,那些尘埃中的历史真相到底如何?
  我们只能通过一些零零散散的史料知其一二,而无法尽窥全貌,只能无限接近事实,而不能完全揭露真相,这也正是历史最调皮的地方。
  从这十兄弟的出生地来看,几乎都来自于今天的河南河北两省,这无可厚非,五代中原王朝原本就是以河南河北为中心,北京以北是契丹的地盘,山西太原被北汉盘踞,南边则是十国林立,河南河北成为梁唐晋汉周五代争霸的地方,战火五十年,终于在赵匡胤出生以后,迎来了统一的曙光。
  大家来自同一个地方,就会有共同的家乡,共同的语言,共同的生活习惯,也更容易理解和配合对方,这给我们的启示是朋友和兄弟如果能在身边找老乡,也许是最现实最务实的选择。

  但现实的残酷在于,不是所有的兄弟都能一直成为兄弟的,能跟你一起坐公交车到终点的人,毕竟是少数,中途总有人陆陆续续下车,当然,也有新的陌生人上车跟你同行。
  赵匡胤坐的这趟公交车同样如此!
  在义社十兄弟中,后来权力最大最难制,最让赵匡胤内心不安的,恐怕只有两人:李继勋和石守信。
  引文中提到的“李继勋可就贬于国法”,说的是周世宗征淮南时,李继勋“怠于守御"被南唐所败后,周世宗将其贬斥的故实,而石守信“敛手以就臣服”,说的是赵匡胤杯酒释兵权时,石守信等一干武将被迫主动交出兵权的典故。这两个故事很具有代表性,我们一个个来讲。
  先说第一个:
  李继勋早于赵匡胤发达。所以一直敬重和跟随李大哥。

  后周初年,李继勋已是殿前司散员都指挥使了,而在显德元年,公元954年那场著名的高平之战后,李继勋升殿前都虞候,不久,改任虎捷左厢都指挥使,领永州防御使,此时赵匡胤才被升为殿前都虞候。
  同年十月,李继勋升任侍卫步军都指挥使领昭武军节度使。此时,赵匡胤才继李继勋之后领永州防御使。李继勋在“义社十兄弟”中,不仅年龄最长,而且升迁速度最快,是第一个升任禁军高级将领,第一个成为节度使的。恐怕,在“义社十兄弟”的早期,还是以他为首的。
  但,时间是个很恐怖的东西,情况慢慢的发生了改变。
  不知道为什么,李继勋却在关键时刻莫名掉了链子。显德三年公元956年,周世宗大举征讨南唐,却在寿州碰了钉子。

  南唐守将刘仁赡死守寿州,周世宗围攻三月不下。又碰上淫雨连绵,粮草不济。李继勋在寿州城南门扎寨,作为主帅的他竟“怠于守御”,防备松懈,结果被刘仁赡大败,“死者数万,梯、屋悉皆被焚”,使得周师“军无固志”,于是军中开始议论班师。
  周世宗柴荣将李继勋召回,罢去了他禁军职位,改为河阳三城节度使。不久,连节度使的职位也被罢免了,降为右武卫大将军。在实际的结果面前,交情有时候也不是特别好使。柴荣慢慢的开始冷落和疏远李继勋了。
  而此时,咱们的宋大祖赵匡胤正趁着周世宗征淮南的机会大放异彩,数次立下奇功,被升任为殿前都指挥使、定国军节度使,还军后,又拜为义成军节度使,加检校太保,仍任殿前都指挥使。
  两年后,周世宗病殁之前,免去了禁军最高指挥官张永德的殿前都点检之职,拜赵匡胤为殿前都点检、检校太傅。这一年,赵匡胤32岁。第二年正月,赵匡胤便发动了陈桥兵变,一举成为大宋王朝的开国之君。
  赵匡胤登上帝位以后,并没有忘记他的兄弟们。
  李继勋在宋初被任为安国军节度使加检校太尉,赵匡胤平定昭义李筠之叛后,又迁李继勋为昭义军节度使,去镇守那个大宋建国后第一次发生叛乱的地方。
  李继勋也没有辜负宋太祖赵匡胤的期望,屡屡建立军功。在太祖征讨北汉的时候,李继勋还被任为行营前军都部署,成为一员赵匡胤最受信任的得力心腹大将。
  好了,咱们说第二个故事!
  在“义社十兄弟”中,还有两人跟赵匡胤关系走得很近。
  日期:2019-02-10 08:18:59
  据说石守信被罢兵权后,在地方上“专务聚敛,积财钜万”,而且特别信奉佛教,募民建寺,驱迫甚急,而且不给工钱,于是“人多苦之。”(《宋史·石守信传》),有史家提出这是石守信保全自己的一种策略.
  因为一个人如果贪财,有明显的缺点,就不会在其他地方特别是政治上有大的作为。这种论点虽然没有依据,但是义社十兄弟中另一个人的遭遇,却似乎间接佐证了这一种猜测的可能性,这个人就是韩重赟。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