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那少年,我说的就是你了!》
第57节

作者: 怡颖
收藏本书TXT下载
  这次的笛声不似那日在浮玉楼听到的,带着几分哀伤,霍柔风听出来了,这是李后主的《虞美人》,很少有人会用笛子演奏这支曲子,但是前世的时候,她曾在行宫之听老宫人吹过,太监说那是前朝的宫人,皇帝仁慈,让她们留在行宫里照顾花草。
  这一世,她师从柳无醉,也曾提起过这支曲子,柳无醉试着吹过,可是却没有前世她听到的那种韵味。

  而这个少年,却前世她听过的有过之而无不及。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听着听着,手背一点凉意,霍柔风这才发现,不知何时,她已落下泪来。
  她用手背抹一把眼泪,那少年手执玉笛站在蜿蜒的石阶之,山风吹起他的衣裳,玄青色的斗篷如同一朵云,随时都会腾空而起。

  这山、这遍山的青竹、谪仙般的少年拿着玉笛,宛如一幅水墨丹青,美好隽永。
  一曲终了,少年转身走入竹林之,他毅然决然,没有回头,也没有再看那庵堂和那石径一眼,倒像是用这一曲和这里的一切做一绝别。
  霍柔风望着少年消失的方向,有一种说不出的熟悉之感涌心头。
  她能肯定,在宁波小船,她是第一次见到这个少年,在此之前,她绝对没有见过他。
  可是不知为何,她是觉得他熟悉。
  或者,他是像她前世时见过的某个人吧。
  霍柔风苦笑,这一世的她与前生的她,在相貌没有半分相像,即使有人如她这般幸运,投胎转世重生而来,也不会还是前世容颜了吧。
  她叹了口气,顺着来时的小路回去了。
  回到庄子里,她叫来张轩,问道:“你一直都跟着那位穿玄青色斗篷的公子吗?看到什么了?”

  张轩道:“那位公子见过方丈大师,后来便穿过竹林去了后山。”
  再后来的事情,霍柔风亲眼所见,也没有什么可再问的了。
  只是她没有想到,那人竟然也见过方丈大师。
  他们到达敞厅时,方丈大师还没有来,等了好一会儿才到,想来是在这个时间里,方丈大师与那人见面的吧。
  她又叫来张升平,道:“你去查查,万华寺后山半山腰的那座庵堂是怎么回事?”
  张升平也是第一次听说万华寺后面还有一座庵堂,他有些吃惊,后山半山腰的地方显然已经不是万华寺所有,在那里有庵堂倒也并非不可。
  但是万华寺是江南名刹,连带着附近的村镇也是远近驰名,若是在那旁边还有一座庵堂,想来也早香火鼎盛了,又怎会无人知晓呢?
  次日,霍柔风派了林盛去了县衙,傍晚时分,林盛回来,告诉霍柔风,梅树岭的人已经与永丰号立下契书,缪大将军做的证,赵家和缪家都派了人手过去,明日便和万华寺的僧人一起,出发去寻找大德子说的那处地方。
  另外几家则由孙家带头,捐了米面和一百两银子,由县衙转交给梅树岭的孤儿寡母。
  听说只有几十两银子,霍柔风连连咂舌:“这些人不是都是书香门第、大户人家吗?怎么才捐了一百两银子?那够干什么的?”
  这是第二更,一小时后还有一更,今天共五更,困了的去睡吧,明天午一起看。
  林盛忙道:“九爷没有去过那些远村,每户人家有几两银子便能过一年温饱日子了。这一百两说多不多,说少也不少了。”
  霍柔风翻个白眼,好在昨天在万华寺里,她没有当众提起霍家捐银子的事,否则那几家书香门第还不恨死她?
  霍家想捐银子,没有个几千两万两,哪里拿的出手?
  她问林盛:“你看到杨公子的人了吗?”
  林盛道:“说来也怪,我本以为杨公子即使自己不去,也会派人前往,可是我在县衙没有看到他们当的任何一个人。”
  霍柔风想起昨天在万华寺里的情景,笑着问林盛:“你在无锡多年,你相信无锡有铁矿吗?”

  今天林盛在县衙里也听人说起铁矿的事了,他摇摇头:“我从未听人说起过,也不太相信。”
  霍柔风把手里的瓜子扔回到玛瑙碟子里,笑盈盈地说道:“巧了,爷也不信,一点儿也不信。”
  不但她不信,她还觉得,展怀也不会相信的。
  如果无锡附近有铁矿,恐怕轮不到赵家和缪家,他们展家是第一个派人来开私矿的。
  缪家连着徐家,他们的子弟大多是在京城十二卫任职,一举一动都会引人注目,开铁矿这种事,一时半刻也还不敢。
  而赵家则是后戚,赵太后虽然把持朝政多年,可是铁矿不其他矿石,即使赵家开出铁矿,也要有本事卖出去才行。
  但是展家不一样了,他们要造战船要养私兵,铁矿必不可缺,而且他们偏居一隅,也只有展家才有这么大的胆子,这样的实力。
  无锡有没有铁矿,展家想来早心里有数了。
  展怀一口咬定无锡有铁矿,显然找寻铁矿并非他的本意,而是另有别的目的。
  第二天,张升平便从万华寺回来了。
  “九爷,我打听清楚了,那座庵堂是十年前建的,据说是京城里的官眷在此清修,山下的百姓时常看到有个老妇人到集市采买针线布匹,还曾见过万华寺的僧人送米送菜。元宵节时,有人见过那老妇和一个丫鬟,陪着个年纪不大的小姑娘去看灯,这么多年,也只见过一次而已。”
  百姓们所说的小姑娘,应该是那位弱柳拂风般的少女了吧。
  霍柔风有些郁闷,玉笛公子的那曲《虞美人》便是为她而吹的。
  对了,先前那老者还曾要送东西给那女子,那女子没有收,后来玉笛公子才去的,去了却不相见,躲在竹林里,眼巴巴看着那女子走远。
  霍柔风仰面长叹,这不是古诗里所说的相见争如不见,有情还似无情吗?
  这座庵堂存在了十年,看那女子应该和自己差不多的年纪,如果是在庵堂初建时便住进来的,那她岂非是在庵堂里长大的?
  与太平会有关系的玉笛公子又是如何认识她的?
  这样一想,霍柔风便又觉得自己方才的感叹没有意思了。
  不过这件事和她也没有关系,她只要知道,有个女子养在万华寺后面的庵堂里便行了。
  她很快便忘了此事,因为没过几天,便发生了一件更大的事。
  远在陕西的荣亲王反了!
  其实荣亲王早在半个月前便已起事,只是直到这几日才传到无锡,荣亲王是赵太后的亲生儿子,当今天子一母同胞的亲弟弟。
  他九岁藩,十多年来从未被召回京城,即使是太后寿辰,也没有让他回京祝寿。
  众所周知,太后宠爱的是年纪最小的庆王,庆王十几岁了仍然留在京城,一直没有藩,而荣王九岁便远离京城,显然对于太后来说,并不是很疼爱他,否则也不会十多年不让他回京。

  渐渐的,百姓们也快要忘记远在陕西还有这样一位荣亲王了。
  可也是这样一位并不引人注目的王爷,却忽然起兵了。
  霍柔风听着张升平的汇报,沉吟不语,张升平又道:“外面的人都在传,当年太祖皇帝也是在陕西起兵的,这位荣亲王是有太祖的龙气保佑。”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