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归来----道德经解读》
第23节

作者: 老头子2018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8-09-12 12:44:09

  第六十四章  统治者当是得道的社会精英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事物安定的时候容易操持,不良的征兆没有出现之前容易得到谋划;没有牢固的事物容易化解,很微小的矛盾只要愿意解决就会把问题化于无形。在没有不良征兆的情况下应有所作为,把有可能导致祸乱的行为加以治理和疏导。很大的树木,其一开始是很微小的;大的建筑物,最一开始都是一堆堆泥土;再远的道路,都是一步步走出来的。妄为的人(不肯脚踏实地)会失败的,按照自我意愿想怎么办就怎么办的人必定会造成过失。统治者不肆意妄为所以做事情一般不会失败;不强调自我意愿故不会有过大过失。人们做事,往往在快成功时候失败。不能因做出点功绩就不再谨慎变得放松警惕肆意妄为,把这种理念贯穿于做事的始终,那么是不会失败的。因此统治者的欲望就是克制自己的欲望,不提倡和追求难以获得的物品;学习一切别人不知道的事物,来补救众人所犯的过错。帮助人们顺从自然之大道,让道理告诉人们不能为所欲为。

  日期:2018-09-12 12:44:23

  第六十五章  统治者不可愚弄百姓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知此两者,亦稽式。常知稽式,是谓玄德。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
  古代那些所谓善于为道之人(含有讽刺意味),不是教给人民更明智的知识,而是采取欺骗的手段愚弄人民(用仁义礼来愚弄人民)。人民难于治理,是因为管理者歪门邪道的智慧比较多。所以以投机取巧诈骗人民的手段强力治理天下,是国家的贼人;不以欺诈愚弄的方式治理国家,是国家之福。对比这两种治国理念,把第二种理念作为治国方针,是统治者最好的道德。这样的道德眼光深远谋虑周全,让事物进入良性循环,那么会国泰民安。

  为何说统治者智谋多了,民就不好管理了呢?民和统治者智商一样高,人民和国家的关系自然而然,统治者能力强,固然国家人口越来越多,人口越多,收入越高,雇佣的军队越是强大,自愿捍卫国家的人员也就越多,于是国家越是稳固。这种模式为服务型政府发展而来的国家。而礼治国家是吹嘘礼的作用,吹嘘那些虚仁假意和忠诚道德,以至于权力高度集中,在权力的高压之下,人们不得不虚伪忍让,稍有松弛即会坑蒙拐骗,再松弛一些,就会匪贼横行。

  日期:2018-09-12 12:44:41
  第六十六章  容纳万物为统治者至高利益
  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江海之所以能够汇集到山谷之中,是因为水往往处于低的地方,所以是百谷之王;统治者要想领导人民,必定以平等的口吻和人们商议;要想得到拥护,必定把自己的利益放在最后。所以统治者高高在上反而得不到尊重,先考虑自己的利益于是人民的利益受到侵害。明白这个道理,那么天下人民乐于其领导而不断推举他。最终他不和人民争夺利益,却巩固了他的王国。巩固的王国,才是最大的利益所在,天下莫能与之争。

  多少年以后儒家彻底的改变了中国,让老子的这些言论变得类似高级道德。人们不知被尊重为何物。于是命令成了智慧,上级对于下级命令,老子对于儿子命令,老师对于学生命令。人们长了耳朵不是分析正误后指导行动去行为的,而是用来听从命令的。命令听习惯的人没了主子他不知道该何去何从,他不明白大脑究竟何用,他的大脑装满听从命令的系统,他把听从命令当作人间最大智慧。

  我们教育孩子第一要点就是是非,对的地方鼓励,错的地方批评。要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养成判断正误的习惯,对的事情就去做,错的事情不去做。不要再去用命令指导孩子的行为。给孩子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也许只要几代人,中国必然成为雄狮笑傲世界。
  至于是非,糊涂的人总是有幻觉,觉得无所谓是非,人间没有是非。造成这样的结果我很痛心却又无能为力。真知离我们太远了,我们说真理,往往引人侧目质疑:有真理?世界上最优秀的人对于真理是虔诚的,肃静的。他们相信真理,故而真理在他周围不可或缺,真理会给他们好处;不信真理的人,妄知在他周围也不可或缺,妄知同样也会给它好处。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

  日期:2018-09-12 12:44:56
  第六十七章  三宝与统治阶层
  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天下人都能说道是伟大的,似乎不肖似任何事物;就是因为伟大,所以才不像任何事物。如果大道这种抽象的事物可以用某个实实在在的东西相比较了,那么道就显得太过于渺小了。对于统治者我有三件法宝能保全它:第一是慈爱,第二是俭敛,第三就是分配利益不能争夺利益走到天下人的前面。因为爱人民所以能够获得保卫人民的勇气;因为俭敛所以能广获人心;不敢于和天下人争夺利益,这样的国家却能稳步发展壮大。现在不鼓励慈爱人民只追求勇敢,不提倡俭敛反而要求民心归附;把自己的利益摆在首位,这样的国家必死无疑!所以只有爱人民才能获得勇气,战则必胜,用来防卫必能牢固不为敌所克。上天都会援助这样的国家,用上天之慈爱之心来保护他。

  老子之三宝,很多人用于修身,个人慈,能说得过去;个人俭敛,也能说得过去;个人不敢为天下先,就显得保守和被动。这样解读显然有问题。老子之三宝针对的是政府,政府要爱人民;政府要俭敛;政府不能把利益放在天下人之先。
  日期:2018-09-12 12:45:13

  第六十八章  不可意气用事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身强力壮之士,不唯武勇示人;善于打仗之人,不会轻易愤怒;善于胜敌的人,不与敌人正面用强力来冲突;善于用人的人,能谦下的和人们商议。这些都是不与人争的品德,也是驾驭众人的能力,并且是最符合上天的自古以来的大道的规则的。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